俞敏洪谈留学,俞敏洪 gre
小编利用假期时间终于追完了心心念念的《奇葩大会》,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作为“已知特别人类”,分享了自己关于教育的看法,今天特别再次分享俞老师的精彩演讲内容俞敏洪谈留学!
1
“长大”和“成长”是两回事
“长大”和“成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大”是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肉体逐渐变重,最后慢慢变老;而“成长”和年岁没有关系,即使到我现在这个年龄,也依然要成长,依然每天要习得新的知识、新的智慧。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成长有一个要素——父母和老师的伴随、陪伴及指导。父母就算在孩子的身边,父母的伴随也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父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即使有,基本上也是无效时间。比如说父母会匆忙地要求孩子做家庭作业,匆忙地跟它们做一些完全没有深度的交流,更多的是安排他们的吃住和日常的生活。
2
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但是中国有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中国现有的留守儿童,大概有5000万人。
经过一些科学的测试发现,中国现在的留守儿童智力水平跟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的智力水平相比的话,已经差了很大一截,跟城市那种名牌中小学的孩子相比的话,更是差了无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些孩子出生以后,从1岁到10岁基本上是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大家都知道,一个小孩的智力反应速度并不是天生的,天生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在1岁到6岁之间跟着大人学习成长发展的过程。大家会发现,老年人自己的反应速度是变得极慢的,因为他们的反应速度变得极慢,所以跟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的反应速度也是变得很慢。
我也做过一个调查:知识分子的老年人带的孩子和非知识分子老年人带的孩子相比较,很有意思的是,知识分子老年人带出的孩子相比会比较聪明一点。
前两天我遇到一个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学生,我问她你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她说她的姐姐也是哈佛的博士,其实她的父母从小就离异了,妈妈就到外地去工作了,姐妹两人是留守儿童。我说那你们两个人怎么都能学习得这么好呢?原来她的爷爷是一位乡村中学老师,爷爷退休之后专门带着两个孩子,天天教孩子各种知识。这两个孩子在长大之后,知识结构就比父母亲在身边还要完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爷爷是整体24小时的陪伴。所以大家会发现,有人陪伴的孩子成长和没人陪伴的孩子成长是天差地别的。绝对不存在因为是农村的孩子所以他们的智商低这个问题。
3
拥有兴趣和热爱读书,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我非常庆幸,我自己能够从农村走出来。这一方面是我们那个时代社会发展速度比较慢,但今天成长在农村,像我这样的孩子,要到北大来上学,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当时其实也得益于陪伴:我的母亲。那时候农村的妇女不认字,但我母亲从小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她说你长大后要当一个先生,所谓先生,就是农村老师的意思。
我母亲因为提出这个要求,就从来不给我买玩具,我的玩具从小都是我父亲给我做的,我父亲是个木工,做手枪啊,做弹弓啊,对他来说轻而易举。我母亲只给我买书,就是从连环画买起,所以我从小就学会了读书。
我自己在我的孩子的长大期间,我就在想,我应该做出怎么样的榜样作用呢?我觉得有几点我还算做的不错:
第一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关注,当然说完全不关注是假的。我关注他们至少要在班级中间达到中等水平,除了这个以外,他们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堂内容之外,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够读更多的书。比如我女儿前两天都在读阿来的《尘埃落定》,这本书其实挺复杂的,一个表面简单的故事背后,包含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她也能读,我觉得这就是我喜欢的。
第二我特别希望孩子们有业余的爱好,我觉得纯粹凭着知识上北大、清华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如果你有一个自己即使在孤独的时候,也能让自己觉得生命度过的更加有意义的爱好,比如说打篮球之类的,那这个东西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比上哪个名牌大学更加的重要。
一放假,家庭对于孩子的安排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妻子想给孩子安排各种文化课补习,因为孩子现在高一,要上大学了。但我告诉女儿,整个寒假,一堂文化课都没有,必须出去玩。爸爸把所有事情推掉,陪你出去玩。这样的陪伴本身——晚上跟自己的孩子睡在同一个房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对她的成长、对她情绪的缓解以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建设,都会取得比较大的作用的。
4
农村孩子恰恰需要应试教育
而那些没有时间跟孩子呆在一起的移动人口,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这些问题怎么样解决我不知道。但是我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中间来回折腾的人,我希望未来我自己后面的岁月能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稍微做点事情,至于能做什么?I don't know(我不知道),但是,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 你必须要做一些事 )。
中国的两大教育公司新东方和好未来,一起成立了一个一个亿的叫做“情系远山”的教育基金,是专门针对全中国边远地区的高中生,给他们进行远程教育。我们找来全中国最优秀的高考老师,给他们上课。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让这些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学,因为这些山区的平均高考录取率只有10%-15%。这些山区的孩子如果不上大学,可能一辈子就是农村人,但只要能上到大学,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他们未来就有可能成为创业者,有可能成为走出大山的人,能称为以后反哺自己的家乡的人。而只要我们给他们上满一百个小时的课,他们的高考分数就能提高30到40分。农村孩子现在恰恰还需要应试教育,因为中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这是他们脱离农村的唯一渠道。
5
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很重要
蔡康永:“我刚听俞老师讲跟小孩子相处的经验,我有点好奇,你是期待你的小孩照你的期待去发展他们的人生,还是如果他们透露了什么跟你的期待不一样的态度,你能够做到完全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未来的生活吗?”
俞敏洪:“我基本上能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未来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但是又一点,他们在人品上和道德品格的把控,我是要求比较严格的,但是其他的爱好,生活习惯,包括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基本上由他们自己选择。”
蔡康永:“如果他不是一个胸怀大致的人呢?”
俞敏洪:“我认为人这一辈子有两个东西最重要”。
一是他有没有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这之上,才是说,是不是你的伟大志向能够让你更加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如果孩子身上没有这种非要做大事他才能够获得幸福,而自己平时在家里比如说打打篮球,弹弹钢琴,跟朋友出去吃点小吃,就很开心的话,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志向。我只希望他们至少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最好这个工作还是孩子自己比较喜欢的,就行了。因为我跟他们说,爸爸的钱以后全都会捐出去,跟你们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是两个孩子根深蒂固的想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东方英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分享俞敏洪谈留学!
你可能还喜欢:
俞敏洪: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近期实用网络课程:
适合孩子的教学&学习:
儿童成长:
年度养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