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角黍,以及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角黍指的是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角黍(shǔ)指的是现今大家所说的粽子,古时候称之为 "角黍"。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扩展资料: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 :“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角黍读: jiǎo shǔ。
拼音: jiǎo shǔ。
释义: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粽籺(zòng zi),俗称“粽子”,古称“角黍”、“裹蒸”、“包米”、“筒粽”等。粽籺一是一种用箬叶、芦叶、柊叶、露兜叶或槲叶等包裹糯米或黏黍,经过蒸煮而成的食品,为中国及汉文化圈国家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角黍造句:
1、除开赛龙舟,咱们还吃角黍。
2、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3、奶奶捏了种类差别的饼子,有小花,小人,小海星,真是形态各别。妈妈急着去买菜角,父亲慢条斯理地拉着我去买角黍。
4、盆栽绿艾,瓶*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食烹异品,果献时新。
“角黍”就是粽子的古称角黍,最初的做法是用菰叶(茭白的叶子)将黍米包裹起来角黍,做成牛角状角黍,称为“角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角黍,就记载了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的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角黍”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往往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传说“角黍”最初是为纪念屈原而特意做的一种祭品。在角黍我国传统节日中,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抱石投汨罗江。人们为了缅怀屈原,就将这一天设为纪念他的日子。
角黍 [ jiǎo sh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ǎo shǔ ]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角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角黍指的是、角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