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摩尼教,以及摩尼教和佛教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的。它吸收了袄教、基督教和太阳神教等思想,也宣扬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光明与黑暗两宗相斗,人们应奋起助明斗暗,等等。公元4至6世纪,该教流传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各地。武则天当政时,波斯摩尼教经师拂多延等人携带该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从此,摩尼教开始在中国流行,陆续在各地设立寺庙。长安的大云光明寺,就是摩尼教的著名寺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摩尼教对贫苦民众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些农民起义披着宗教外衣,就是用摩尼教明暗相斗的学说来动员群众。著名的宋代方腊起义,就是用该教号召民众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如明教、白莲教等,都受到摩尼教的影响。摩尼教的传入,给中国下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的意思是什么摩尼教?【摩尼教】是什么意思摩尼教?
【摩尼教】的意思是: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摩尼教他教派。★「摩尼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摩尼教」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摩尼教是什么意思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摩尼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摩尼教」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摩尼教的英语单词1.manichaei *** 2.ming cult
用摩尼教造句
1.《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全面地介绍了摩尼教的历史、教主摩尼、典籍、教团组织、寺院制度以及基本教义。 2.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 3.摩尼波斯预言家和摩尼教创始人。他宣称世界是由善和恶相等且相对的两种力量组成的混合体 4.摩尼教“大神咒”研究——帕提亚文文书M1202再考释 5.摩尼教的属于或与摩尼教有关的;二元论的源于 6.摩尼教徒信仰摩尼教的人 7.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 8.造物主在诺斯替教,摩尼教和其他宗教中创造了物质世界,有时也被视为罪恶的创造者的神
词条推荐
摩尼教可以看作祆教的发展,类似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摩尼教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原因就是摩尼创立的新宗教在萨珊帝国境内严重损害了传统宗教祆教的利益,遭到祆教的反扑,摩尼遇害后其徒众不得不离开萨珊帝国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教,在西方与聂斯脱利派和阿比尔派等基督教“异端”融合,在东方的回鹘汗国成为国教,安史之乱后成为中原王朝承认的宗教,但流传不广,直到唐末摩尼教南传在江南广为传播,逐步与民间传统信仰融合演变为明教,明教后又遭明太祖朱元璋打击,与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融合。
摩尼教的教义是不断解放世界包括人体的光明因子,认为任何奴役和压迫都是暗魔的行为,所以是一种天生反抗的宗教,也很难受统治阶级的待见,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但摩尼教实际并未消亡,因为摩尼的救世思想,对中国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在中国人心中拥有一席之地。在西方仍有基督教灵知派一派的经典中保留有摩尼教的教义思想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 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在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闱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然大致与入唐的同时,摩尼教也大规模地传入回纥,其后更被定为国教。安史乱后,因回纥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借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华传教。
据《佛祖统记》载,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
宪宗元和二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士随回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根据《旧唐书》记载,长兴元年,回讫宰相将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借回讫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政治层面。
另外,在元和八年,据《萧唐书》记,宴归国的回讫摩尼人,令至中书见宰官,由此可见,摩居教徒经常由回讫带唐,并得唐室礼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从事商业,据《旧唐书,回鹘传》︰“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唐武宗会昌元年,回纥被中亚新兴的戛黠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据《会昌一品集》载,武宗会昌三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国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
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京城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自此就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事的号召旗帜之一。
摩尼教先于祅教、景教被禁,而史书的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或明尊教)。宋代明教将原摩尼教教义要旨简单地归纳为“ 清净 、光明、大力、智慧”8 个字。为了迎合民间的需要 ,更加发挥其追求光明、善良、俭朴、友爱的道德观念,因而颇得人心,使之流传甚炽。
第一个女人称帝的陈硕真,当时在睦州(今淳安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利用秘密宗教起义,其实就是利用“佛全山”最早的摩尼教号称“羽化登仙”揭竿起义,失败后留下“天子基”(十门九不锁)与“万年楼”(万年螺)神秘遗迹。
北宋宣和二年(1120) , 方腊以摩尼教(后来的明教)为旗号,利用陈硕真的“天子基”与“万年楼”,于睦州(今天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见方腊起义),在六甲岭上设置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后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明山屯兵,有神秘的四年缺少记录,留下许多“朱元璋藏宝处”的600多年未解之谜。
南宋时期,社会动乱加剧,以摩尼教为其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者有王念经的衡州起义、东阳县和信州贵溪的“魔贼”起义等。
元朝统治者对于在民间暗地里聚众结社的吃菜事魔,明令取缔;而对于传统的明教信徒聚居地区,则允许造庵奉祀,公开活动,以示优容。但要派政府官员严加管束,以防越轨。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腐败,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迅速发展,互相融合,最后酿成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箴言为口号,自称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对红巾军的深刻影响。此时的摩尼教(明教)则进一步通俗化、世俗化,并与弥勒、白莲两教相融合,甚至合为一体。
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镇压明教,除了国号仍称“大明”之外,一切与明教有牵连的事物都下令更改 。 明教只得以更隐蔽、更秘密的形式开展活动。到了清代,许多民间教派,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尼教的影响。但史料已不见记载。 方腊起义是爆发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战争。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宋徽宗赵佶和“六贼”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结成最反动的集团,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盘剥,自己则过着纵情声色,荒淫无耻的生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尽人力物力。
他还崇信道教,宫观遍天下,广占土地。为在宫殿林苑中布置各种奇花异石供其玩赏,特派朱勔等在苏州特设一个“应奉局”,到江东各地专门搜集花石竹木和珍异物品,送到京都汴梁(今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哪个民家有一块较别致的石头或一株少见的花木,“应奉局”的恶棍们就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算是赵宋“皇家”的了。启运时如花木高大,就拆墙倒屋,趁机抢掠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他们为了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东京,巨船装载,数千人护送,甚至拆桥凿城而过。“花石之忧”使运河两岸的大批农民倾家荡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饿死的尸体遍地。“花石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方腊,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里当佣工。当他看到“应奉局”对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达千万斤,花石竹木更多,极为愤怒,决心组织大家起来反抗。方腊以“摩尼教”为掩护,秘密地发动群众。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因为这个教宣传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在中国又叫“明教”。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断荤酒,人们就称之为“食菜事魔教”。由于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提倡大家聚财帮助贫穷教友,因此得到贫苦农民的信仰。
因为后来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宗教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因此后来慢慢就灭亡了。
摩尼教早在唐玄宗时期就被禁止了。当初是因为武则天出于政治的原因才接受了摩尼教,随后到了唐玄宗手上的时候,唐玄宗随手就将这个教派给禁止了,只允许西胡信奉。
再到后来唐武宗的时候,又被唐武宗下禁令,导致摩尼教的教徒遭到了大批的杀害与驱逐,当时所有的摩尼教寺庙的财产都被充公,并且从此摩尼教失去了作为合法宗教的地位。
注意事项:
摩尼教的教义是不断解放世界包括人体的光明因子,认为任何奴役和压迫都是暗魔的行为,所以是一种天生反抗的宗教,也很难受统治阶级的待见,也就难以生存下去。
但摩尼教实际并未消亡,因为摩尼的救世思想,对中国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在中国人心中拥有一席之地。在西方仍有基督教灵知派一派的经典中保留有摩尼教的教义思想。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摩尼教和摩尼教和佛教区别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