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绵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绵字行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之后是爱新觉罗·旻宁。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继任嘉庆帝之后(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年号道光。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去任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嘉庆二十五年绵宁,61岁的嘉庆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由于事发突然,嘉庆皇帝并未来得及安排后事,也没有留下遗诏。好在清王朝自雍正皇帝起,为了不再让“九子夺嫡”这样的事情上演,绵宁他建立了秘密立储的机制,也就是把作为储君的皇子的名字写在传位密诏上,然后一份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则放在皇帝的身边。所以,立谁为新君,只要找到传位密诏就一目了然了
可是,让随驾的王公大臣们意外的是,遍寻嘉庆皇帝的私人物品,却始终没有找到本该放在他身边的那份传位密诏。于是,大臣们赶紧派信使赶回京城,奏报皇后钮祜禄氏及在京的王公大臣们,将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密诏取出,好赶快公布新君名册。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不论是正大光明匾后,还是皇帝的居住的养心殿,甚至就连圆明园里,也都没能找到传位密诏。事情到了这一步,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们都着了慌。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再说了关于嘉庆皇帝的丧葬礼仪,及新皇帝登基大典等,都需要新继位的皇帝来主持。
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急得直挠头的时候。孝和皇后下了一道懿旨,表示嘉庆帝生前便属意于皇次子绵宁,因此绵宁当立即继承大统,以顺天下臣民之望。有了孝和皇后的懿旨,绵宁顺利地登上了帝位,是为道光皇帝。其实,孝和皇后并不是没有儿子,她先后为嘉庆皇帝生育了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且都已成年。
其中,绵忻尤其得嘉庆皇帝宠爱,甚至嘉庆皇帝一度想更改储君,将已经写在传位密诏上的绵宁的名字换成绵忻。那么,孝和皇后为何不立自己的儿子绵忻为皇帝,却要把机会让给别人的儿子呢?说起来,绵宁是嘉庆皇帝的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尽管在排序上是皇次子,不过他却是孝淑睿皇后和嘉庆皇帝的嫡长子。
不幸的是,喜塔腊氏在被封为皇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于是遵乾隆皇帝的敕谕,嘉庆皇帝把才生下皇三子绵恺的贵妃钮祜禄氏诏立为了皇后。接替了喜塔腊氏的皇后之位的同时,钮祜禄氏也承担起抚育绵宁的重任来。好在钮祜禄氏一向待绵宁视如己出,对他疼爱有加。绵宁也对这个继母很有感情,颇为孝顺,同时与绵恺和绵忻也是兄弟相亲。
早在嘉庆四年,绵宁由于年长又是嫡长子,就被嘉庆皇帝密立为储君。不过到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嘉庆皇帝却有了改立储君的想法。原来,绵宁不仅生得容貌委顿,而且他在文武方面皆平庸不堪,用嘉庆皇帝的话说,就是“望之不似人君”。而皇四子绵忻却生得聪慧颖悟,为人处事更是精明练达,不论学识还是骑射也远在绵宁之上。再加上嘉庆皇帝和孝和皇后夫妻感情颇为牢固,而绵忻又是孝和皇后所生,所以爱屋及乌,他就动了想立绵忻为储君的想法。
不过呢,嘉庆皇帝还有一丝犹豫,因为绵宁是乾隆皇帝颇为属意的皇孙,早在绵宁十岁的时候,便在随乾隆皇帝狩猎时,得到了黄马褂和花翎,这样的赏赐在年少的皇子中,是十分罕见的。此外在嘉庆十八年的时候,天理教恶徒勾结太监打进了紫禁城,也是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绵宁用鸟枪击毙了2名恶徒,并指挥侍卫抓捕了剩下的恶徒。
事态平息后,立有大功的绵宁名声大振,嘉庆皇帝也称赞他“文武兼备”,并把他封为和硕智亲王。嘉庆皇帝想到这些就有些犹疑不决。孝和皇后得知后,并不因为嘉庆皇帝有立绵忻为储君的想法而高兴,她反而劝说嘉庆皇帝,不要为改立储君一事,闹得皇子不和。不过,孝和皇后的反对并没有改变嘉庆皇帝的想法,毕竟立储君是国本大事,再加上他自恃“身体丰腴,精神强固”,所以也就没有急于一时。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嘉庆二十五年,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嘉庆皇帝居然暴毙了。由于传位密诏迟迟没找到,但新君继位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孝和皇后下的那道让绵宁继位的懿旨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其实,孝和皇后之所以这样做,也充分显示了她在政治上的远见。一方面,绵忻才年满15岁,而绵宁已经38岁了,论资格和威望,绵忻皆不如绵宁,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立绵宁才是众望所归。
另外,绵忻是自己的亲儿子,立他为储君,会有私心偏袒之嫌,就算绵忻登上了帝位,也很难服众。所以,孝和皇后干脆表明态度,支持绵宁继位。当然,孝和皇后的大公无私让她不仅赢得了王亲贵族和前朝大臣们的敬佩,绵宁更是对她感激敬服,此后对她无比孝顺,她的晚年也因此过得颇为安康。
至于绵恺和绵忻,由于没有夺嫡的矛盾,绵宁待他们也十分照顾,给予他们很大的宠爱。不过绵恺和绵忻也没什么成就,只是当了一阵富贵王爷。而且他们的命也不长寿,一个只活了44岁,另一个也只活了24岁,两兄弟的寿命加起来都没有绵宁的长。(参考史料绵宁:《清史稿》《清仁宗实录》)
嘉庆皇帝下一代是道光皇帝继承。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年号道光。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人物介绍:
旻宁在位时因循守旧,绝少建树,重臣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哲学。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继起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
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1、嘉庆皇帝下一个皇帝是清宣宗旻宁。
2、旻宁在继位之前叫绵宁绵宁,绵宁是嘉庆皇帝第二个儿子绵宁,生母是嘉庆帝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清宣宗旻宁在位期间国号为道光绵宁,人们也习惯称其为道光帝。道光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人。
道光皇帝清宣宗名字叫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才改为旻宁。道光皇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那么道光皇帝是如何完成继位的呢?在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的七月,嘉庆皇帝亲赴热河进行狩猎,这时的道光皇帝旻宁就跟随父皇一同前往。就在此时嘉庆帝突然病重,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总管内务府禧恩等,一众人当众开启了位于乾清宫的鐍匣,宣布了嘉庆皇帝在嘉庆四年的时候关于自己以后继位的诏书,诏书中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
嘉庆死在承德,按理说密诏放在了正大光明匾之后,但是乾隆朝和嘉庆朝都发生过乾清宫失火的情况,放在那心里更加没底了,所以皇帝在位时通常准备两份,一份随身携带,另一份放在自己指定的位置,通常是圆明园行宫,知道位置的人极少。当嘉庆皇帝病情恶化之时已无法说话了,戴均元和津托等人仔细搜遍了嘉庆周围,又里里外外搜遍了随身携带的箱子,还是没有,这时嘉庆已经断气了绵宁!承德避暑山庄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都乱了方寸。
秘密立储的密诏没有找到,经过大臣们商议,一方面进京寻找密诏,另一方面向皇后报告。这时绵宁(后来的道光皇帝)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坚决不插手此事,以免节外生枝。那么绵宁怎么当上皇帝的呢?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嘉庆早已表现出想立道光的意思了,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没看到密诏,没有京城那边的消息,谁也不敢决定储君的事。
第二,皇太后和她的儿子瑞亲王绵忻同意道光继位。此时的皇太后如果有私心,绵宁他完全可以假意托孤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但是基于理智和对大清朝的责任,她做出了当时最明智的选择,让绵宁继位。
第三,王公贵族和军机大臣支持。这个也是很关键的因素,经过几番争论,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拥戴绵宁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从以上关于道光皇帝继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道光皇帝和平继位,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平静交接,摆脱了以往权力交接所带来的血腥混乱战争。对百姓来说也许也是一件好事。
嘉庆帝下一代皇帝是爱新觉罗·旻宁绵宁,嘉庆皇帝第二子。
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氏,名旻宁,满族。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习称道光帝。
旻宁初名绵宁,绵宁他自幼好学、聪敏。嘉庆十八年(1813)封为智亲王。二十五年,嘉庆帝卒。绵宁继位,改名旻宁,是为宣宗。绵宁他即位时,正值清王朝日趋衰落,吏治腐败,武备废弛,内外交困。
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绵宁的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
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
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内有御笔两谕:先书“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后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并附有相应满文。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慕陵。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期间大事年表:
1、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旻宁在撷芳殿出生。
2、嘉庆元年,以钮祜禄氏为嫡福晋。
3、嘉庆十八年九月,封为智亲王。
4、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去世,绵宁继位,更名旻宁。
5、道光十八年闰四月,黄爵滋奏请“将内地吸食鸦片者俱罪死”。十一月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6、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虎门销烟开始。
7、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英舰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舰北上,六月攻陷浙江定海,七月抵达天津附近,其后返回广东。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与英方全权代表义律商议和约,十二月义律单方面公布《穿鼻草约》。
8、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占领香港。道光帝不承认《穿鼻草约》,二月琦善被革职,押京审理。
9、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英军兵临南京,清廷同意议和,《南京条约》立。
10、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立。
11、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正式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
12、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在圆明园去世,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绵宁和绵字行书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