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三国 印度之那三国

小藤门 HTX交易所 2023-02-07 208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印度支那三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印度之那三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越老柬人民抗美战争是怎样的?

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大力推行“越南化”政策,决定美国撤出越南。但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并于4月30日以清除在柬境内的越南“供给线”和“庇护所”为由,派遣10多万人入侵柬埔察,从而把侵略的战火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地区。在此之前,美国已于1964年开始在老挝进行“特种战争”,从而激起了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这样,越、老、柬三国人民为反对美国入侵而展开了艰苦的斗争。

1971年2月初,美国为了分割越、老、柬三国武装斗争的联系,切断“胡志明通道”,使用3万南越政府军和1.5万美军,以九号公路为轴线,分3路进攻老挝的南部地区。为此,越、老人民武装集中5万兵力,采取“诱敌深入,待机破敌”的作战方针,对入侵老挝的美军和南越政府军发起印支九号公路战役。此次战役历时43天,越、老人民武装共歼敌2.1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约500架,对尔后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于1972年4月恢复对越南北方的大规模空袭。轰炸重点是河内、海防地区,企图阻截国际社会对北越的支援和北越对南越的支援,动摇北越抗战的意志和民心,迫使越南在巴黎和谈中作出让步。越南北方坚持抵抗,共击落敌机700多架,打破了美国的战略企图,促使交战各方于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越老柬三国继续战斗,终于在1975年先后取得了战争的彻底胜利。越老柬三国赢得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二是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特工队、民兵游击队相结合,开展全民游击战争;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战术手段,采取多种作战形式;四是以全民防空对付空中袭击,重点保护交通运输线;五是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相结合。印支战争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中国的三国是:魏、蜀、吴

朝鲜的三国是:新罗,百济,高句丽

阿拉伯三国是: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绿衣大食

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古希腊的三国:雅典、斯巴达、底比斯

什么是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1945~1954年的印支人民抗法战争1945年~1954年的印支人民抗法战争,历时八年之久,它是越、老、柬人民为反对法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民族独立战争。战争以越、老、柬三国独立,法国战败而告终。这场战争也最终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浪潮中,法国殖民势力以武力逐步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已将印支三国完全置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支那被日本占领。

但是,法国殖民主义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视为在印度支那卷土重来的机会,加紧了重占印度支那的步伐。1945年9月,英军和中国国民党军按波茨坦协定划分的作战范围,陆续进入印度支那地区受降。法国在得到美国和英国支持后,也出兵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登陆,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1945年9月23日,法军先头部队1个团在海空军掩护和英军的协助下,首先在西贡以南登陆。此后,法军又先后在越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沿海多处登陆,以上述地区为基地。至1945年年底,法军相继占领了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大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1946年2月28日,国民党军在3月31日前撤出印度支那北纬16°以北地区,由法军接管。3月6日,法军在海防登陆。不久,法军又组织了日本进攻印度支那时溃退中国云南境内的1万余名法国散兵,夺占了老挝大部地区。

越南民主共和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同法国进行谈判。1946年3月6日,两国签订“初步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印度支那联邦和法兰西联邦范围内独立。但12月19日法国殖民者即撕毁协议,以其10万军队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占领河内,推翻越南民主共和国,达到重新统治印度支那的最终目的。法军采取速战速决方针,以优势兵力逐步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并完成了对越南南北方的分割。越军在坚持抵抗后,实行战略退却,逐步撤至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越北根据地,北部战场遂成为主战场。

1947年9月,法军集中约12个团兵力,向越西北地区越南人民军根据地发起进攻,切断了越北解放区同平原区的联系,对越北解放区形成三面包围之势。10月7日,法军挟初战之胜发动“冬季战役”,以五个团兵力向越北解放区心脏地带实施进攻,企图歼越人民军主力于越北山区。越军以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相结合,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法,不断打击敌人,并在中部和南部各根据地配合下,粉碎了法军进攻。

法军冬季战役失败后,战争进入战役相持阶段。法军改变其速战速决的方针,开始采取巩固占领区,吞食解放区的方针。1949年,又扶持前皇帝保大建立“越南国”,组建傀儡军对越人民军作战,企图实现“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新战略,同时给老挝、柬埔寨两邦以名义上的独立,以图收缩巩固自己的阵地。针对此种战略形势,胡志明于1949年1月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正规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创造条件实施运动战,实现大规模歼敌。8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最高国防委员会成立,随后又颁布法令,在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49年10月,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印支人民以极大鼓舞,也使他们的抗法斗争有了可靠的后方。1950年8月12日,中国军事顾问团到达越南,团长为韦国清,副团长为梅嘉生、邓逸凡。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并帮助越南训练军队,培养干部。

1950年9月16日,越军发起边界战役。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相继攻克东溪、高平、七溪等地,至年底解放了整个越东北地区。由此,法国殖民者多年苦心经营的越中边境封锁线被彻底打破。边界战役的胜利使越北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印支人民的抗法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奠定了基础。

边界战役结束后,法军转入防御,固守红河三角洲地区,拼凑兵力,伺机反扑。越军抓住机会,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相继发起红河中游战役、18号公路战役和宁平战役,夺得全胜。同时,老挝巴特寮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也连连获胜。在法军陷入困境时,美国开始援助法军。

在上述背景下,法国政府于1953年秋派纳瓦尔将军任远征军司令官,在美军支持下推行“纳瓦尔计划”,企图进攻越北平原,在18个月内消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11月20日,法军三个伞兵大队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占越西北部战略要地奠边府,随后修筑坚固碉堡群,企图使奠边府成为控制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上寮)地区的据点。

针对法军的战略企图,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和中国人民的支援下,在越西北和平原地区实施一系列进攻作战,至1953年年中,解放了西北各省,并同老挝巴特寮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相配合,解放了老挝中、南部和柬埔寨东北地区,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从1953年秋季开始,越南人民军发动总攻。这次总攻一直延续到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三国军民的打击下,法军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据点奠边府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

1953年年底,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制定了奠边府战役作战计划。

1954年3月13日和30日,越南人民军先后发起战役第一和第二阶段作战,将外围屏障基本清除或割裂,使中心区陷于孤立并位于越军炮火的控制之下。此时,雨季来临,部队行动困难。同时,美军加强了对法军的支援,并扬言动用B-29轰炸机轰炸包围奠边府的越军,甚至考虑对越“使用原子弹”。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军坚定了夺取最终胜利的决心。5月1日午夜,越南人民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奠边府发起总攻。人民军以猛烈的火力和迅猛的攻势,连续攻克中心区各据点。5月7日14时,法军见大势已去,宣布投降。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少将及法军1.2万人全部被俘。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了法军的彻底失败。1954年7月,越、法两国政府在日内瓦举行谈判。7月20日,两国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协议规定,法国政府将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7月22日,越法双方下达停火令,历时8年多的印支人民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东方舞台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度支那三国军民贯彻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呼应,逐步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歼敌14万多人,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胜利,给世界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人民以巨大鼓舞,对战后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为什么叫越南 老挝 柬埔寨为印度支那三国?

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另有同名电影《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法语Indochine)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此地在华人地区普遍亦称作「中南半岛」,主要是中国抗日战争时,认为「支那」一词含有污辱中国之意,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称。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穿过西域和中亚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这也是“印度支那”名称的由来。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所以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2年日本开始占领印度支那,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真正的独立。

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7℃,干雨季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锡、钨、铬、煤等,产柚木,橡胶、稻、甘蔗等。

在现代汉语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

为什么老挝这么亲越呢?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老挝和越南的关系就一直非常的亲密,前两年越南前任领导人陈大光去世,老挝还为他举行了2天的国葬。一个国家为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国葬,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老挝之所以跟越南的关系亲密,主要有四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老挝和越南都是法属印度支那独立出来的国家,法属印度支那共有三个国家组成,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在法国殖民者占领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后,这三个国家的人民为了反对殖民统治,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因为存在共同的敌人,在法国殖民者被赶走之前,印度支那三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一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印度支那三国才开始出现矛盾,在三国的关系交恶后,越南凭借着武力优势,控制了老挝和柬埔寨,成为了印度支那的“老大”。从老挝获得独立至今,越南一直都对老挝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是老挝和越南关系亲密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越南的“国力强大”,老挝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跟越南搞好关系。很多人看到越南“国力强大”这四个字,都会感到十分的疑惑,实际上在东南亚地区,越南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对比一下东南亚半岛上的其他国家,就会发现越南的实力确实比较突出。老挝是一个人口只有700多万,GDP只有181亿美元的小国,越南是一个拥有9500万人口,2449亿美元GDP的“大国”。

越南的实力超过了老挝十倍,老挝为了自身的安全,肯定不能得罪越南。第三个原因是越南控制了老挝的出海口,老挝想要保持海上贸易往来,就不敢得罪越南。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内陆国,由于老挝没有出海口,老挝的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都需要经过越南的港口运输。越南控制了老挝的软肋,假如老挝和越南的关系出现裂痕,那么越南完全可以通过切断老挝的出海贸易路线,给老挝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印度支那三国和印度之那三国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