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普加乔夫起义,以及普加乔夫起义失败被处死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俄国农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 战争席卷广大地区(奥伦堡边区,乌拉尔、乌拉尔山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踊跃参战的起义者达10万人。这次农民战争是因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当时,俄国封建农奴制关系行将崩溃,资本主义关系日趋形成。贵族和专制国家不断加强农奴主压迫,激起了人民群众强烈反抗。这次农民战争的主要动力是农民,此外,哥萨克劳动阶层和矿业工人也参加了这一运动。闻风举义的还有巴什基尔、鞑靼、卡尔梅克及伏尔加河中下游左岸地区的其他非俄罗斯民族。在这场农民战争爆发前不久,1771年,莫斯科爆发了市民下层群众的起义(“鼠疫之乱”)。1772年,亚伊克哥萨克奋起反抗哥萨克上层首领(见亚伊克河哥萨克军),同年,伏尔加河和顿河哥萨克村镇也发生骚动。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依仗军事力量,勉强驾驭庞大帝国蒙受压迫的各族人民。俄土战争(1768—1774年)使国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日益沉重的负担激起了劳苦大众的不满。
1773年9月17日,顿河哥萨克普加乔夫自称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亚伊克哥萨克组成的队伍,并公布檄文,宣布将古时哥萨克享有的优惠与特权赐给曾在亚伊克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鞑靼和卡尔梅克人。9月18日,起义军抵近坚固设防的亚伊克镇(乌拉尔斯克),因无火炮而放弃强攻,只留部分部队对其围困。普加乔夫率其余队伍向俄罗斯东南部的军政战略要地——奥伦堡进军。由于农民、亚伊克哥萨克、逃亡士兵、鞑靼人,哈萨克人、卡尔梅克人和乌拉尔各厂矿工人纷纷自愿参加起义军,普加乔夫的队伍很快壮大起来。起义军在归降普加乔夫的各要塞(伊列克镇、塔季谢瓦、萨克马拉镇等)缴获了大批武器(其中包括火炮、弹药)和粮食。10月5日,普加乔夫起义军(约2500人,火炮20门)开始围困奥伦堡,围困时间达6个月之久。为镇压农民战争并增援奥伦堡,政府派出以卡尔少将为首的讨伐队(3500人,火炮10门),但在11月7—9日尤泽耶瓦村附近的战斗中,被奥夫钦尼科夫和奇卡(扎鲁宾)统率的起义军击溃。11月间,由西伯利亚和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派往起义地区的政府军也被击败。普加乔夫驻地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距奥伦堡6公里)是指挥农民战争的中心。俄国各地农民自愿者云集于此参军参战。1773年12月,普加乔夫在奥伦堡附近已拥有约2.5万人和火炮86门。农民战争席卷南乌拉尔、阿斯特拉罕和喀山两省的大部地区、西西伯利亚和西哈萨克斯坦各地。金贾·阿尔斯拉诺夫和萨拉瓦特·尤拉耶夫率领巴什基尔人民揭杆而起。在叶卡捷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别洛博罗多夫)、车里雅宾斯克(格里亚兹诺夫)、 萨马拉(古比雪夫)(阿拉波夫)、斯塔夫罗波尔(杰尔别托夫),昆古尔和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库兹涅佐夫、萨拉瓦特·尤拉耶夫),亚伊克镇(托尔卡乔夫)等地出现了许多由杰出的军事首领领导的大的起义中心。普加乔夫统率的主力部队是起义军的主力。普加乔夫行伍出身(曾在哥萨克军中任少尉),竭力使其部队具有某种正规军的编制。起义军由团(通常每团500人)组成,团下辖连(每连约100人),各连设百人长或由大尉指挥。指挥官由士兵会选举。许多团,连按社会出身(农民、工人、亚伊克哥萨克、士兵等)、民族(巴什基尔,鞑靼等)或地区特征编组。主力部队和各团颁发军旗,上面写着普加乔夫命令中的口号。起义军驻扎在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时学习军事:劈刺、枪炮射击,挖地道、埋雷、筑掩体等课目。普加乔夫及其统领们曾试图使各团与各支队进行协同作战,组织侦察,并力求加强纪律性。为表彰有战功者,颁发奖章,这些奖章是用银质卢布和沙皇的勋章改制的。为领导起义,普加乔夫于1773年11月建立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一直存在到1774年8月底。军事委员会成员有:维托什诺夫、希加耶夫、特沃罗戈夫、波奇塔林、戈尔什科夫等人(后来成员有变化)。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各路起义军作战,组织乌拉尔各工厂的武器制造;起义军兵员补充、粮秣和武器供应;同抢劫行为作斗争,等等。除军事职责外,军事委员会还执行行政司法职能。奥夫钦尼科夫是这次农民战争中颇有才干的统领之一,他主持的出征枢密署是普加乔夫的参谋部,主力军的作战由普加乔夫亲自指挥。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在普加乔夫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的。主力军有健全的体制,其基础是哥萨克军的编制。起义军的战斗核心是哥萨克,但哥萨克部队中有多半是未经军事训练的农民和工人。起义军装备低劣,主要是冷兵器(马刀、长矛、战斧、短剑、羽形矛、链枷、镰刀,棍棒等)和弓箭;枪,炮较少。
这次农民战争具有:局部性、地区分散性、自发性和无组织等特点,也就是带有封建时代历次农民运动所固有的各种弱点。缺乏统一的战略计划,独立起义地区的联系较差,这使普加乔夫和军事委员会不能对各地起义运动实施领导,各独立起义中心失去了统一领导。普加乔夫只顾围困奥伦堡和亚伊克镇,而放弃向伏尔加河流域进军(那里的人民曾准备支持他),结果使农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局限于俄罗斯帝国东南部一隅,使叶卡捷琳娜二世赢得了动员兵力的时间。
沙皇政府指望用地方军镇压起义,此计不成后,于1773年12月派遣大都督比比科夫率讨伐军(数个骑兵团和步兵团,共约6500人,火炮30门)前往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军。由于得不到在徒劳地围困奥伦堡的普加乔夫主力军的援助,一些分散且装备低劣的起义军在萨马拉和昆古尔附近遭到失败。直到布祖卢克斯卡亚失守之后,普加乔夫才从奥伦堡附近撤出部分兵力,企图阻止沙皇军队继续推进。但是,1774年3月22日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两军决战,决战持续6个多小时,普加乔夫主力军被政府军击败,约2000人阵亡,4000人受伤被俘,并损失全部火炮。3月24日,起义军另一支队伍在乌法附近被米赫尔松中校讨伐军击溃,不久,奇卡(扎鲁宾)和赫洛普沙(索科洛夫)被俘。普加乔夫撤离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并放弃对奥伦堡围攻。1774年4月1日,他与讨伐军在萨克马拉镇附近再次交战,但又遭失败(400余人阵亡,2800余人被俘),许多亲密助手(希加耶夫、帕杜罗夫、维托什诺夫、戈尔什科夫,波奇塔林)被俘。普加乔夫率领一支500人的队伍冲出重围,进乌拉尔山隐蔽。截至1774年4月中旬,各大起义中心虽然都被摧毁,但是,萨拉瓦特·尤拉耶夫、别洛博罗多夫,奥夫钦尼科夫的队伍均仍分别在巴什基尔、叶卡捷琳堡附近及奥伦堡边区积极活动。
1774年4月,农民战争第二阶段开始。普加乔夫在乌拉尔工矿区和巴什基尔招募新军,1774年5月5日率部(5000人)出山攻占马格尼特纳亚要塞并与别洛博罗多夫和奥夫钦尼科夫的队伍会合。起义军沿亚伊克河溯河而上,于5月19日攻下特罗伊茨克要塞。但在5月21日起义军被击败,普加乔夫向乌拉尔草原撤退。政府军继续追击,多次重创起义军,但普加乔夫巧妙运用游击战术,终于摆脱敌军追击,保存了主力。起义军不断得到农民、工人和巴什基尔人的补充。1774年6月中旬,普加乔夫被迫撤出乌拉尔工矿区,率部向伏尔加河进发,以图实现进军莫斯科的原定计划。1771年7月12日,起义军经强攻占领喀山,但未能攻克守军残部防御的设防坚固的内城。米赫尔松率部及时驰援内城守军,经阿尔斯克原野浴血鏖战,于7月15日击溃起义军,起义军约2000人阵亡,5000人被俘。在这次战斗中,农民战争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别洛博罗多夫及其部队全部生俘。为摆脱追击,普加乔夫带着一支精悍部队渡抵伏尔加河右岸。农民战争第二阶段至此结束。第二阶段的许多事件主要发生在乌拉尔境内和乌拉尔西部山前地带。
第三阶段,起义重新兴起。它得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农奴和各族人民(鞑靼,楚瓦什、莫尔多瓦、马里、梅谢里亚克)的广泛支持。各地自发建立数百、数千人不等的农民游击队。起义运动席卷了伏尔加河流域大多数县并向莫斯科省边界蔓延,直接威胁莫斯科,下层居民、作坊工人和贵族奴仆群情骚动。然而,普加乔夫在这一阶段却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放弃直驱莫斯科的进军,离开农民运动规模最大的地区转而南下,以图在顿河得到哥萨克补充后再回师俄罗斯中心地区。南下途中,普加乔夫的队伍所到之处无不得到平民的支持。1774年7月20日,普加乔夫占领库尔梅什,尔后又连克阿拉特里(7.23),萨兰斯克(7.27),奔萨(8.2)、彼得罗夫斯克(8.4),萨拉托夫(8.6)。但是,这个阶段农民起义运动的局部和分散性表现得特别明显:起义农民在本乡本县通常作战积极,但到邻县时就停止斗争。1774年8月,叶卡捷琳娜二世为镇压农民战争派出了大批军队——骑兵团和步兵团20个,此外还有哥萨克部队和贵族义勇军。讨伐军逼迫普加乔夫撤向黑亚尔。8月25日,索列尼科瓦瓦塔加附近(索里津以南75公里),进行了这次农民战争的最后一役。战斗刚一打响,起义军就因一小撮亚伊克哥萨克缙绅的谋反背叛,丢失火炮并被击败。普加乔夫带领一支小队伍退至伏尔加河左岸草原,在那里被叛徒们捉获并解交政府。普加乔夫及其战友分别在亚伊克镇、辛比尔斯克和莫斯科受审。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佩尔菲利耶夫、希加耶夫、帕杜罗夫、托尔诺夫在莫斯科博洛托广场被处决。奇卡(扎鲁宾)于1775年2月在乌法被处以极刑。数千名起义官兵被处笞刑或被流放西伯利亚。
点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根源在于运动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及其领导者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普加乔夫及其拥护者是群众君主专制思想的代表,他们反对地主,但却拥护“好沙皇”。这是天真的君主观念的典型表现,形成这种观念的基础则是俄国农村的宗法制度。统治阶级和国家使用正规军队、行政和警察机构、财政、教会和管理国家的历代经验来对付人民的自发性暴动。列宁在谈到农民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时强调指出:“从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开始,……我们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组织性较强、觉悟较高、武装较好的少数怎样迫使大多数服从自己的意志并且战胜大多数”。在这次农民战争中,被压迫人民群众表现出非凡的英勇气概和果敢精神,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组织者和卓有才干的军事首领。这次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但它客观上对俄国的社会发展起了进步作用。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已作为沙俄时期人民群众为摆脱农奴制而进行英勇斗争的最光辉的表现载入史册。1773—1775年的农民战争,无论在力量、团结,阶级划分、组织成份与觉悟程度方面。还是在社会口号的明确程度和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方面,均超过以往的所有农民战争。人民虽然遭到惨败,但却获得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这次农民战争动摇了人民认为对封建制度天经地义的这种信念,加速了地主专制制度的崩溃。在这次农民战争的影响下,十八至十九世纪俄国农民的阶级斗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普加乔夫于1742年出生在顿河沿岸齐莫维斯克镇的一个贫穷哥萨克家庭。由于家庭境况贫困,年少时他终日为生活奔波。18岁时,刚结婚不久的普加乔夫就去参加了七年战争,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回家务农。
公元1768年俄土战争爆发后,普加乔夫再度应征人伍。由于作战勇敢,他很快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患了严重的瘰疬病,他请求退役未准,于是开始了逃亡生活,成为了流浪的哥萨克。
当时,在顿河和雅伊克河(后改名乌拉尔河)的哥萨克有一个谣传,说彼得三世并没有死,他就在哥萨克中。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自称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亚伊克哥萨克组成的队伍,并公布檄文,宣布将古时哥萨克享有的优惠与特权赐给曾在亚伊克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鞑靼和卡尔梅克人。
这支起义军组织起来后,深得民心。不出几个月,起义队伍迅速集为2000人,直逼奥伦堡城下,围困奥伦堡达半年之久。后来在政府军戈列齐恩的部队作战时,终因力量相差悬殊而失败了。当他带着队伍转战南乌拉尔和巴什基尔一带时,这里的农民、工人纷纷起义,补充了队伍。起义军很快增加到2万人。力量重新壮大后,普加乔夫决定率军向喀山挺进。
普加乔夫智取喀山,起义迎来巅峰时刻。随后沙皇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在战斗中,起义军损失惨重,喀山失守,整个起义由盛转衰。普加乔夫带领残余队伍南下进军察里津。想在那里发动哥萨克起义,重建军事要地。
由于政府军早有准备,顿河哥萨克没有响应普加乔夫起义。沙皇政府趁机大军压进,此时起义军内部却发生了叛乱,几乎被完全击溃。最后普加乔夫只带剩下的200余人逃往草原地带。逃亡途中,最后只剩下45人。在沙皇政府的诱惑下,一些叛徒决定卖主求荣,他们将普加乔夫骗到大乌晋河畔,出其不意,将他捆起来送给了沙皇政府。
公元1775年9月21日,普加乔夫被押往莫斯科。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亲笔核准、法庭宣布将普加乔夫“砍去头和四肢,并把头捅在尖木橛子上,身体各部运往莫斯科的四个方向,用车碾碎,在原地烧掉”。
普加乔夫起义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俄国农奴制,动摇了农奴制国家的基础,使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加强与贵族地主的政治联盟。俄国诗人普希金就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他的檄文和命令是“人民的善于辞令的绝妙范本”。
在叶卡琳娜二世第一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战争时,有一个名叫叶梅连·伊凡诺维奇·普加乔夫的士兵,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因病退伍还乡。
1772年11月,普加乔夫声称自己便是当年的彼得三世,为躲避叶卡特琳娜的毒害逃出了皇宫,以此来联络贫苦的农民准备起义。谁知起义消息泄露,两个月后被捕入狱。1773年5月,普加乔夫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监狱,8月,他再次以彼得三世的身份号召人民起义。许多农民、奴隶纷纷响应,这样,不到一年,起义军就发展到了3万多人。
1774年普加乔夫率领起义军打了很多次胜仗,但在察里津附近的战役中,伤亡惨重,只剩下不足50人。
1774年9月4日,一个叫哥萨克头目叛变起义军,将普加乔夫捆绑起来,并送到政府军中。11月4日,普加乔夫被押送莫斯科。1775年1月9日,沙俄当局判处普加乔夫死刑。第二天,普加乔夫被砍头肢解。
普加乔夫起义虽然只有3年时间,但转战数千里,参加者近10万人,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统治,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普加乔夫永远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普加乔夫出生于1742年,他的家庭是顿河岸边齐莫维斯克镇的哥萨克农家。18岁时应征入伍。
察里津是伏尔加河和顿河的交汇处,是莫斯科通往黑海和里海的水路要道。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加乔夫起义:18世纪后半期的俄国正处在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专横无理,残酷剥削俄国奴农。在她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异常悲苦,广大劳动人民反抗的烈火也逐步被点燃。
出生在顿河沿岸一个贫苦的哥萨克农民家庭的叶伊普加乔夫深知农民的艰辛,于是他开始了反抗,在无数的斗争中,最终将俄国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接到了一起,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普加乔夫起义。普加乔夫不仅领导了一场起义,还创造了一个神秘的身份,那就是沙皇彼得三世。当普加乔夫流落在顿河和叶克河的哥萨克人中间,准备发动起义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沙皇彼得三世并没有死,而是偷偷地隐藏在民间。
一个偶偶然的机会,又有人说普加乔夫长得像彼得三世。于是,在173年8月的一次哥萨克会议上,乔装打扮的普加乔夫以彼得三世的身份出现了,他宣布自己就是流落民间的彼得三世,并以彼得三世的口吻号召人们起义。
同年9月17日,在普加加乔夫的带领下,80名怀着对彼得三世的景仰和对专制制度的无比愤恨的起义者开始行动了。三天以后,他们的队伍扩展到400人,成立了正式的军事委员会组织,直接进逼俄罗斯东南部的奥伦堡。他们首先攻克了这个要塞的西部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哥萨克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和加尔梅克人,队伍很快扩展到3万人,并迅速围困了奥伦堡。
叶卡捷琳娜二世也真的相信了普加乔夫就是彼得三世的谎言。带着对彼得三世的恐惧和赶尽杀绝的念头,叶卡捷琳娜二世派了重兵围剿起义军。大批的沙皇军队在亚伊比比科夫的带领下开进了奥伦堡。1774年3月,双方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发生激烈的战斗,六个小时的拼死抗争之后,普加乔夫的起义军被击败。为了积蓄力量,普加乔夫只好带领剩下的力量转入了乌拉尔的深山丛林之中。
一个月之后,他在乌拉尔各厂矿和和巴什基里亚地区召集了大量的新军,又重新开始了战斗,在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之后,普加乔夫把目标对准了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6月21日,他带领起义军打响了攻克喀山的战斗。叶卡捷琳娜二世再一次派来了大军,在疯狂反扑下,普加乔夫最终再次陷入了失败,被迫转战伏尔加河流域。当他的力量得到了暂时的充实之后,他却犯了一个错误,没有西上攻打莫斯科,却南下进军察里津。由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早有准备,当普加乔夫到达察里津的时候,俄军早已等候他多时了。尽管起义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依然没有逃出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围攻。当发现普加乔夫不是她疆梦中的彼得三世的时候,这位凶狠的女皇在莫斯科广场杀害了他。轰轰烈烈的俄国农民战争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17~18世纪俄国爆发的多次农民起义。16世纪中叶起,沙皇 *** 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快俄国农民农奴化过程。为扩张领土,沙皇 *** 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重负大都转嫁到农民身上。遇到灾荒瘟疫,农民更是苦难不堪。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博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拉辛起义(1670~1671)、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5))。
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5)Y.I.普加乔夫约生于1742年,顿河哥萨克人。17岁起在哥萨克军队服役,参加过七年战争和俄土战争,获少尉军衔。退役后,在顿河、伏尔加河一带流浪。18世纪60年代,俄国中部以及乌拉尔、顿河地区不时发生农奴暴动。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在乌拉尔河畔雅克镇率领80名哥萨克起义。10月,起义军发展到近3000人,围攻南俄战略要地奥伦堡。此时,俄国正与土耳其交战,与瑞典及其盟国法国关系紧张,无力镇压起义。普加乔夫借此有利时机发布《全民告谕》,提出鲜明的反封建口号,同时大力发展武装力量,成立军事委员会,加强组织纪律,得到广泛支援,起义浪潮席卷喀山、乌拉尔、西西伯利亚。
11月,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两次派兵讨伐,均被粉碎。至年底,起义军发展到2.5万人,拥有火炮86门。1774年1月,沙皇 *** 调重兵镇压起义。3月,起义军与 *** 军在塔季谢沃要塞激战,损失6000人,火炮丢失殆尽。普加乔夫被迫放弃对奥伦堡的包围,向东北方向撤退。途中在萨克玛尔斯克再败于 *** 军,残部500余人撤至乌拉尔山区,发动农民坚持斗争。5月,普加乔夫率部向乌拉尔草原转移,然后西进伏尔加河,于7月攻占喀山,但损失7000人。起义 *** 而南下,连克数城,于8月底包围察里津。9月3日,起义军在察里津附近受到从对土作战前线调来的俄国名将A.V.苏沃洛夫所部的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9月25日,普加乔夫因叛徒出卖被捕,次年1月10日在莫斯科壮烈就义。至1775年8月,起义完全失败。
俄国农民起义是俄国战争史上悲壮的一页,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俄国农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对俄国后代革命民主主义者产生了巨大影响。
1762年6月28日,身为皇后的叶卡特琳娜指使她的情夫、禁军兵团的将军奥尔洛夫发动宫廷政变,将彼得三世囚禁在洛普莎别墅。8天后,奥尔洛夫的弟弟阿列克谢奉叶卡特琳娜密令,将彼得三世暗杀。之后,叶卡特琳娜通告天下,说她的丈夫因病而亡,接着便举行了彼得三世的葬礼。彼德三世莫名其妙地死了,民间传出有关他的种种猜测。1793年9月,在顿河和乌拉尔河一带,人们议论纷纷,都传说彼德三世未死,就隐藏在哥萨克中间。叶卡特琳娜忽然接到警报,说是在乌拉尔河畔雅依克镇附近,有一个人自称她的丈夫彼得三世的人号召远近的人民拿起武器来推翻她的统治。
叶卡特琳娜接到警报后十分吃惊,马上召来当年处死彼得三世的阿列克谢,问他当时彼得三世是否真的死了。阿列克谢发誓说:“我有胆量欺瞒上帝,也没胆量欺瞒女皇陛下!”叶卡特琳娜冷冷一笑说:“知道了,又是一个冒牌货!”原来,自打彼得三世不清不白地突然死去,国内便谣言四起,有不少人声称彼得三世逃出了深宫。
1772年11月,在雅依克冒充彼得三世准备起义的人名叫叶梅连·伊凡诺维奇·普加乔夫。他出生于1742年,他的家庭是顿河岸边齐莫维斯克镇的哥萨克农家。18岁时应征队伍,参加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七年战争”和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他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生病而退伍归乡。
1772年11月,普加乔夫声称自己便是当年的彼得三世,因躲避叶卡特琳娜的毒害逃出了皇宫,从此来联络贫苦的农民准备起义。谁知消息泄露,两个月后被捕入狱。1773年5月,普加乔夫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监狱,8月,他便以彼得三世的身份号召人民起义。当时虽然只有80人参加了队伍,但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起义军的骨干。9月17日,普加乔夫率领这80人的队伍一举攻克了雅依京城,然后就发布檄文,号召人民参加他们的队伍,推翻叶卡特琳娜,帮助“彼得三世”恢复皇位。不久,便又有一些人参加了起义军。10月7日,普加乔夫率领起义军攻打军事重镇奥伦堡,因奥伦堡城墙坚固,没有攻打下来。于是,普加乔夫采取了长期围困的办法。
在围困奥伦堡期间,普加乔夫向全国发布宣言,声称“彼得三世”复位之后,即刻废除农奴制度,处死作恶多端的地主,把土地分给农民,取消人头税等等。顿时,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地区的各族劳动人民纷纷响应,杀死了作恶的贵族和地主,起义队伍不断扩大。乌拉尔地区工厂的工人们还给起义军送来了大炮和其他武器。
原来,叶卡特琳娜自实行新法以来,有许多地主拥有了放逐所谓“无礼”农民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意放逐农民去工场作苦工,不少农民因没有土地耕种而沦为奴隶。因此,买卖农奴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可笑的是,当时不光是出卖农奴的广告,就连当时官方的报纸上,出卖农奴和牲畜、杂品的声明都登在一起。在这种残酷的政治下,农奴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有一个叫萨尔蒂柯娃的女地主,10年之间就虐待致死农奴140多人。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普加乔夫的起义才得到了广大农奴的拥护,不到一年,起义军就发展到了3万多人。
得知起义军迅速壮大,叶卡特琳娜吓得惊慌失措,急忙组织了三路大军增援奥伦堡。起义军在普加乔夫的指挥下,又分别打败了这三路大军。1774年3月,起义军发展到5万人。7月12日攻人喀山城,但未能守住。双方激战3天,起义军损失12000多人,最后被迫退出喀山。
之后,普加乔夫率领少数人马逃往伏尔加河畔继续活动,于1774年7月31日发布了《全民告谕》,宣布给予农奴人身自由,免除了人头税、货币税和兵役,无偿给农民以土地、森林和草场,号召农民起来打倒地主。于是,起义队伍又发展到1万多人。普加乔夫率领重新组织起来的起义军又席卷了诺夫哥罗德省和沃龙涅什省,接下来就要逼近察里津。
察里津是伏尔加河和顿河的交汇处,是莫斯科通往黑海和里海的水路要道。叶卡特琳娜怕察里津有失,急急忙忙把在土耳其前线的军队调了回来。这年的8月24日,起义军在察里津附近与政府军展开了激战。此役十分惨烈,起义军有2000人战死,6000多人被俘。普加乔夫仅率200名残部冲出重围,东渡伏尔加河,逃往草原。后来,剩下的队伍不足50人。
1774年9月4日,起义军中的一个哥萨克头目叛变,将普加乔夫捆绑起来,解送到政府军中。11月4日,普加乔夫被押送莫斯科。
1775年1月9日,沙俄当局判处普加乔夫死刑。第二天,普加乔夫被砍头肢解。
普加乔夫起义虽然只有3年时间,但它转战数千里,参加者近10万人,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统治,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普加乔夫永远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关于普加乔夫起义和普加乔夫起义失败被处死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