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袁国平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袁平年个人资料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你好,请问你想问的是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意思是什么么?《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意思如下:首联是全诗的纲领,开门见山地写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远征对红军来说是无所畏惧的,其间经历的无数次恶战就好比平常事一样。颔联写红军纵横驰骋转战云贵川汹制数省的龊况,颈联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强渡大渡河和抢渡金沙江时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以及敢打敢拼镇的旺盛斗志。尾联写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的极其喜悦的心情。该诗描写了革命军队能征惯战和阎危不惧的英雄境界。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使得红军的英雅开形象更加鲜明。以上就是《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的意思。
周子昆: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围后,随项英辗转隐蔽在泾县赤坑山蜜蜂洞。3月14日凌晨,黄诚睡得正熟,突然被几声沉闷的枪声惊醒。他当时是左侧身睡的(四个人睡的位置,从里到外,依次是:黄诚、周子昆、项英、刘厚总),一支快慢机枕在头下。听到枪声后,便伸手去摸快慢机,突然一道电筒光射在他脸上,他的右臂挨了一抢,紧接着又是一枪,只觉得头“轰”的一下就昏过去了。这一枪打在脖子上部脑壳下,子弹自右至左穿孔。刘厚总以为把三个人都打死了,抄走了他们的武器和经费,急急忙忙下山去了。后来谢忠良、李德和、张益平、郑锡胜、夏冬青、刘空等一起上山到了洞里,发现项英、周子昆、黄诚(重伤)都例在血泊中。周子昆侧身趴倒在地。大家随即把项英、周子昆烈士的遗体连同他们盖的毛毯,埋藏在离洞约100米处的一个石坝里,用石头盖住。
袁国平:1941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顾祝同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暗害。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他身中数弹,一头从山坡上栽到沟底的草丛中。当日晚上八九点钟时候,军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带领100余人突围至离军部六七里远的周家山洼时,突然发现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躺在那里。俯下身去仔细一看,才看清是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发现他全身四处中弹,其中一颗子弹穿透左胸,浑身血糊糊的。1月15日凌晨赶到章家渡。章家渡水深齐胸,河面较宽,无从找船,几个人将袁国平抬在肩上涉水过河,走到水深的地方就举在头顶上。不幸的是,部队在过河时被敌人发觉,密集的子弹扫过来,许多同志牺牲了。袁国平也几次掉进水里,又一次次被战士们从水里捞起,顶起来继续前进。这样折腾了好几次,二三百米宽的章家渡用了40多分钟才渡过,100余名战士过了河只剩下三四十人了。
袁国平了解自己的战士,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为了部属们能够轻装突围,趁大家不注意时,他从口袋里摸出手枪,向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袁国平牺牲时年仅35岁。
元帅:
陈毅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
大将:
粟裕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师长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上将:
韦国清 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
叶飞 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刘震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旅长
宋时轮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部队参谋长
张爱萍 新四军第四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陈士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洪学智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钟期光 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贺炳炎 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司令
唐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
赖传珠新四军参谋长
中将:
王必成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方正平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政治委员
邓逸凡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孔石泉 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
卢胜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分区司令
田维扬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副旅长
皮定均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旅长
成钧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旅长
刘飞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2旅旅长
刘兴元新四军独立旅代政委
刘先胜 新四军苏浙军区参谋长
刘培善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政委
杨梅生新四军第二师独立旅旅长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革命军提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扩展资料:
新四军成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
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
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杜平任副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1938年2月上旬,江南各游击队奉命到皖南歙县岩寺(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集结整编;江北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黄安(今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和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集结整编。
全军辖4个支队及军部特务营,共10300人。新四军组建后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屡战奇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创建了光辉的业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四军
袁国平(1906年一1941年)袁国平,湖南宝庆(今邵阳)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袁国平同志是忠诚袁国平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卓著功勋,为袁国平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有南岳衡山楹联家与之同名。
关于袁国平和袁平年个人资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