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粟裕后代,以及中国唯一七星上将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栗裕将军有2个儿子,1个女儿。
长子粟戎生,中将军衔,1942年生于江苏扬州。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次子粟寒生,1947年出生。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曾任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
女儿粟惠宁,大校,原二炮研究院主任级。
扩展资料: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粟裕
5月27日是中国上海解放的70周年值得纪念。5月20日,“同心向党,共绣国旗”活动在上海恒源祥大厦里面开始。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与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国家级传承人李蔷,在上海用“上海绒绣”的独特方式,共绣祖国五星红旗。
据陈忠伟介绍,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刚刚满了一周后,恒源祥的创始人沈莱舟参加了新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4楼大厅举行的“产业界人士座谈会”,大家听完陈市长关于发展新上海的政策后,沈莱舟当即决定,将储存在香港的20万磅毛条运回上海,要在新中国开办恒源祥自己新的工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一天,沈莱舟创办的新厂——恒丰毛纺厂发行股票。恒丰厂生产的绒线以“红福”为商标,沈莱舟在1950年1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将第一斤红福牌绒线赠送给了陈毅市长。
陈中伟说,恒源祥集团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集团,但恒源祥集团却从未忘记这一红色的记忆。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恒源祥集团发起了一系列“绣国旗”的活动,邀请新四军将领后代和集团青年用绒线绣国旗,这意味着以新的方式纪念历史,珍惜现在,开拓未来。
粟将军有一妻二子一女。妻子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早年参加新四军,后为避免家里受牵连,而改名楚青。1941年2月26日,两人于如东县石庄结婚。
长子粟戎生,1942年生于江苏扬州,1961年参加解放军,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控制专业,1999年晋升中将军衔。
次子粟寒生,1947年出生,1968年初参加解放军,从事海上舰艇作业,后转业至交通部、中国远洋公司,曾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妻子李鲁鲁。
女儿粟惠宁,1949年出生,参加解放军,大校军衔,1975年与陈小鲁结婚。有一子陈正国,1978年出生。
解放战争中,粟司令无疑是我军表现最亮眼的高级指挥官之一,与林总齐名,并称“林粟”,二人均擅长大兵团作战。林总打仗稳妥,粟司令打仗出奇制胜,打法多变,二人不分伯仲,均是我军中的高级军事人才。
别看粟司令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几十万人马作战,威风凛凛,非常霸气,可他也是从基层上来的,靠实力一点点被上级提拔起来。在南昌起义时期,粟司令只是一名班长,属于我军基层官员,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让粟司令从中学习了很多,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革命时期,粟司令几经生死,从敌人的包围圈中侥幸逃脱,可以看成是一种幸运,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粟司令的军事指挥才能已经得到了证明,从新四军的支队司令员到一师师长,在军中的地位一步步提高。
得益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出色表现,主席十分看好他,预测粟司令将来可以指挥几十万人作战。主席看人的确很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司令已经是野战军的军事主官了,指挥整个野战军作战,取得了令上级满意的战果,顺利完成了中央交给部队的任务。
淮海战役期间,粟司令是主要指挥官之一,指挥数十万人马打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最终的结果是全歼蒋校长精锐部队,为解放全国做了坚实的基础。淮海战役,从军事指挥角度来看,粟司令是首功。当然,淮海战役的胜利,自然也离不开几百万支前民工的无私付出。
建国后,粟司令荣耀满身,各大战事仍然由粟裕负责,主席亲自点了他的名。1955年授衔仪式上,粟司令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在第一位,虽然与元帅失之交臂,但是已经足够优秀了(授元帅早期革命资历不足)。1954年,主席钦点粟裕为总参谋长,这是粟裕军事生涯的巅峰。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粟司令既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人,他的后代们自然也不会差。粟司令与夫人楚青在革命中相识,两人之间的恋情也很简单,年轻时期的粟司令在感情方面不是非常有经验,在追求妻子楚青的过程中下了不少功夫,好在最终有了一个美好的结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粟司令与楚青之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人成就如何呢?长子粟戎生继承了父亲的职业,长大后以父亲为榜样,当了一名军人。1942年粟戎生出生了,粟司令对于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从小对他十分严格。由于是战乱时期,粟戎生的幼年在战乱中度过,跟着保育院的工作人员转移到各地。
粟戎生三岁的时候,父亲粟司令就带他来到小河边,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让他抱紧,然后被抱起来,抛进水里。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下,可把粟戎生吓住了,一旁的粟司令对着他大喊道:“抱紧,不要怕,自己游。”三岁的粟戎生本能反应很快,抱着竹筒在水里扑通扑通游了起来,这一幕被一旁的楚青看到了,他责备丈夫不爱惜孩子。粟司令说: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要不老学不会,你看怎么样?不是也没淹着吗!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经常在粟戎生身上发生,粟司令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安逸的环境下长大,经常锻炼他,培养粟戎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后的粟戎生当了兵,从班长做起,从抗美援越的南疆到“反修”前哨的北疆,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沿,经历了革命战火的洗礼,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1999年,粟戎生晋级为中将军衔,早在1990年他已经是少将了。2006年,粟戎生选择退休,晚年,他积极参与各种革命爱国运动,回忆父辈们的艰辛和不易,以自己的父亲粟裕为榜样。
粟寒生出生于1947年,那年是解放战争山东战区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当时,粟司令主持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看望这个孩子,直到建国后,父子俩迎来了一段相处的时光。
粟寒生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经常带他出席各种会议,见到了亲爱的毛主席,这是他值得骄傲的事情。与大哥粟戎生一样,长大后的粟寒生也选择参军,在部队里得到了锻炼,从事海上舰艇作业,是一名技术兵。在海军服务多年后,粟寒生选择转业,来到了中国远洋公司,担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一职,成为公司的高管。
除了两个儿子外,粟司令还有一个女儿叫粟惠宁,在家庭方面,有儿有女,还有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一家人十分幸福。粟惠宁也在军队锻炼过,他的丈夫是陈毅的小儿子陈小鲁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与粟司令的关系非常好,儿女结为亲家,真是亲上加亲。
结语
粟司令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子女过得都不错,真是虎父无犬子。长子粟戎生当了将军,次子粟寒生是国企的高管,女儿粟惠宁的丈夫来历不小,活得各自精彩。
粟裕后代你好粟寒生——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粟裕之子)
粟惠宁——导弹部队大校军官(粟裕之女 陈毅儿媳)
肖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大将肖劲光之子)
肖伯膺——中将 解放军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
肖卓能——原山东政协副主席(妻李谷一粟裕后代,肖劲光之子)
肖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肖劲光之子)
肖新华——少将 武警部队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
肖 凯——原北京电影公司领导(肖劲光大将粟裕后代的长女)
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粟裕后代,大将陈赓长子
陈知建粟裕后代,陈赓之子,退休前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陈知庶——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少将(陈赓之三子)
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1949生,陈赓之子)
陈知进——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赓女儿)
罗 箭——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政治委员、少将(大将罗瑞卿幼子)
罗小青——原国家水利部局级干部(大将罗瑞卿之子)
罗点点——又名罗峪田,原医务工作者,现作家。1951年生(罗瑞卿小女儿)
张远之——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 (张云逸大将长子)
张光东——少将 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张云逸次子)
张晓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云逸大将之孙,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张远之儿子)
徐文伯——文化部副部长(大将徐海东之子)
黄 晴——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原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次子)
黄 熙——原北大某计算机研究中心教授,1944年(黄克诚长子)
黄 浦——高能物理研究所副主任(黄克诚长女)
黄 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黄克诚次女)
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
一、粟戎生
中将军衔,1942年生,湖南会同人,生于江苏扬州。粟裕大将之子,母亲楚青,侗族。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4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从抗美援越的南疆到“反修”前哨的北疆,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他经历了和平时期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在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二、粟寒生
开国大将粟裕次子,男,侗族,湖南会同人。曾任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2018年9月6日,粟寒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不幸辞世。
扩展资料
粟戎生个人经历:
1970年1月——1983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在连长任上荣立三等功。
1983年1月——1983年5月,在总参炮兵研究所任研究员。
1983年任步兵第200师师长、1985年任第67集团军参谋长。
1983年5月——1989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师长、军参谋长(其间1985年2月至86年6月参加老山防御作战。)
1989年1月——1993年1月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
1993年1月——1998年8月任第24集团军长。
1998年8月——2006年1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6年1月退休。
曾为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粟裕后代和中国唯一七星上将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