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日本在中国留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周恩来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17年-1919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
2.郭沫若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3.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4.陈独秀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5.王国维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900年春,王国维为参加出洋考试及安排赴日留学事奔波,在罗振玉的资助及藤田、田岗两位日本教师的帮助下,于1900年12月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后来,“留学生”这个词便被一直沿用了下来,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留学生”。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提高,现今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到海外留学,甚至,中学时期就已经在国外学习了。早在一百多年前,清末民初之际,中国社会也曾发生过一股留学浪潮。但是,跟我们现在的留学不同,当时的留学主要是以留学日本为主。
千年前,日本人争相留学中国,千年后,中国人争相留学日本。
为什么会是日本呢?
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了解了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突然强大起来的原因;
二、留学日本所耗费的金钱,相较于欧美比较少。
因此,在清末至民国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派出了上万名学子到日本留学,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清末学子喜欢扎堆留学日本的具体原因。
经历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前往日本不再需要签证等一系列繁琐的手续,使得中国人去日本像去北京、上海一样方便。此外,到日本的船票也非常便宜,头等舱最高不过五十四银元,最低的六银元。另外,张之洞等大臣大力支持国内学子前往日本留学。
所以,中国每年有数万学子前往往日本的福冈、长崎和东京进修。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日本有足够多的学校支撑中国众多学子前去留学吗?很多中国留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日语,怕是很难在日本生活吧?如果,这些留学生真的去了日本,是不是应该先上语言学校呢?
虽然,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中国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日本商人来说,只要有钱,什么都不是问题。如果,中国留学生要上语言学校,那么,他们就开设一个语言班,将中国学生的名单记录下来,其余事项则与他们毫无关系了。
因为,在这些商人看来,中国留学生大多是因为父命难违或追赶社会潮流,才来日本留学混日子的。即使这些学生在日本什么都没学,他们日后回到老家,也会受人尊崇,前途无量的。所以,日本商人只需管收钱就行了,其它的则与自己无关。
然而,当中国青年一窝蜂地扎堆日本留学之时,端方则向朝廷上奏了一封奏折,他说道:“中国人在了解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突然强大起来的缘故后,纷纷选择去日本留学。但是,日本的学术却是从欧美学来的,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严谨,教师认真负责,容易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国人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这样很容易造成继往无人的局面,学不到西方的精髓。”
1902年,端方接任了张之洞的职位。任职不久后,端方斥巨资送二十多名两湖学子前去欧美国家留学。不久后,清政府下令命各省选出一些优秀学子,统一送到西洋学习。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不同以往,其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立章程,就连官府出资派遣学生留学都不例外。
在章程中,官府规定:如果,留学生不懂西方语言,那就选十四五岁、聪明伶俐、通晓文理的学子;如果,懂英文或者法语,那十五到二十五岁的学子都可以入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教管过留学生的各国使臣一致认为:人过了二十岁以后,舌根就基本形成了,很难再学习其它语言,并且,年长之人喜欢讨论时事,经常欺负年龄小的人,难以管教。
那么,清政府为什么不直接挑选那些通晓西方语言的学子呢?
对此,章程这样解释道:边境地区和中部地区民风淳朴,百姓的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很难选出精通西方语言的人。因此,想学习西方语言,就要选择年幼者。同时,为了防止留学者忘记了自己的母语,清政府还规定这些人的中文水平一定要好。此外,政府选出留学者后,将以省为单位进行分类。
各个省必须派一名熟悉当地语言的“帮教习”(即领队)带领留学者出国、租屋和办理入学手续等。如果实在找不到帮教习,那德国留学用英文翻译,俄国留学用法文翻译。在这些留学幼童中,如果有不听话、无心向学、有损国家颜面的人,就要被强制送回,并向他们追讨留学费用以作惩罚。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留学欧美国家的费用是多少呢?
在遣送留学幼童之初,留洋学生由各省自行遣送,最低的一年七八百两银子,最高的上千两。如此一来,百姓不仅有喜有忧,还有失公允。于是,在调查以后,朝廷决定留洋学生每人每年享受一千二百两银子,即每月一百两银子。其中,二十两交学费,八十两是学生在外食宿的开销。
然而,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留学费用的发放方式也有所差异:若是学校提供住宿和用餐,由使臣统一交费,然后每月定时给留学生十两银子作为零用钱。如果学生家里比较贫困,他们可以申请政府每月补贴十两银子给家里。当时,湖北是第一个实施这个政策的省份,以此免去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
那么,当时的一两银子大概是多少钱呢?
在那个时候,“当十钱”(也就是二十文钱)可以买到一个鸡蛋,而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七八十个鸡蛋,人们上酒馆吃饭才二十枚铜元(大概是七分之一两银子)。如果换算成人民币,一两银子大概是2009年的三百块。这样算的话,一个留洋学生一年可以享受一千二百两政府补贴,也就是三十六万。
清末,鲁迅先生就是清末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民国时孙中山创建国民党时,向蒋介石都是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
历史上在日本求学的有很多中国人,比较著名的有如下:
1 、周恩来(1898--1976),1917--1919,日本明治大学。
2、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1904--1909,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3 、郭沫若(1890--1978),1914年入九州大学学习医学,1937年之前,旅居日本近20年。
4 、蒋志清(常用名中正,字介石,1887--1975),1906--1911,先入东京清华学校,后转入振武学堂,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
5、 李大钊(1889--1927),1913--1916,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6 、陈独秀(1879--1942),1901--1903,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7 、汪兆铭(号精卫,1883--1944),1904--1907,法政大学速成科。
8 、张闻天(曾化名洛甫,1900--1976),1920年留日,所在学校及毕业时间不详。
9 、王国维(1877--1927),1901--1902,东京物理学校。
10、 廖仲恺(1877--1925),1902年赴日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年份不详。
11 、廖承志(1908--1983),1927--1928,早稻田肄业。
12 、谢方(1908-1984),1928--1930,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13、 邓子恢(1896-1972),1917--1918,早稻田大学肄业。
14 、陈寅恪(1890-1969),1902--1905,东京弘文书院高中。
15、 秋瑾(1875--1907),1904--1906,青山实践女子学校。
16、 郁达夫(1896-1945),1913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夏毕业后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医科,1916年秋改入该校法科。1919年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毕业。
17、 周作人(1885-1968),1906年赴日留学,初入东京法政大学预科,后改入立教大学学习海军技术,不久又改学外国语,1911年夏回国。
18 、蒋百里(1882-1938),1901年被选派入成城学校,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1906年毕业回国。
19 、阎锡山(1883--1960),1904--1909,先入武备学堂,后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20 、孙传芳(1885--1935),1904--1908,陆军士官学校。
21 、蔡锷(1882--1916),1899--1904,先后就读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东京成城学校,陆军士官学校。
22 、何应钦(1890--1987),1908--1916,东京振武学校第十一期肄业(1913年),陆军士官学校二十二期步科毕业(1916年)。
23 、吴玉章(1878--1966),1903--1911,东京成城学校。
24 、成仿吾(1897--1984),1910--1921,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二部(理工类),后入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枪炮制造专业。
25 、李叔同(1880--1942),1905--1910,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
26 、田汉(1898--1968),1916--1922,东京高琪师范学校。
27 、夏衍(1900--1995),1920--1927,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
金文学比较文化学者,作家。主要著作有《裸恋》、《假面世界与白色世界——日韩比较文化论》、《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瞧,这三国人——一个留日博士的中日韩三国人文体验记》、《中国人的潜力》、《中国的性文化》、《日本文化之迷》、《丑陋的韩国人》、《中国人 日本人 韩国人》、《中国朝鲜族大改造论》等四十余种,另有学术论文、评论、散文、小说数百篇。作家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天马年代记》在日韩两国同时出版。
关于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和日本在中国留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