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美国留学生身高,以及美国身高怎么填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留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留学后的路更需要认真的规划。下面就和你分享美国留学生的而毕业去向。
留学后:未来在哪里?
是的,我们总归是要离开“学生时代的象牙塔”的,总会有我们踏入社会,勇敢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的一天的。不少朋友,同学,学弟学妹都本科毕业了,我也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未来去向,很多极具代表性。
总结起来,请允许我实话实话,我们留学生的职业选择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因为语言文化上的劣势,以及很多工作摆明不要international的赤裸裸的歧视,最后我们在看到自己熬夜改出来的cover letter+resume一次次石沉大海,在一次次被告知interview failed之后,才发现原来梦想总是如此美丽而虚幻,而骨感的现实却残酷的不留情面。
毕业去向一:Finance Investment Banking
虽然我自己在中途做了“逃兵”,但是我不得不承认:Goldman Sachs or Morgan Stanley的光环,百里挑一的录取率,一毕业就可以参与世界级公司的财务事务的机会,以及那世俗但却实用的,动不动就是100K美元的年收入,是很多留学生所不能抗拒的诱惑。
目前来看,能去这些行业的,包括顶尖外资投资银行的IBD, Sales Trading, Research和 Asset Management在纽约,香港或者北京办公室的,和一些低调但却非常elite的private equity hedge fund investment vehicle的同学,绝大多数都需要来自美国最顶尖的大学。
如果你确定这是本科毕业后的目标,你就需要付出加倍的汗水,你需要大一大二就开始积累相关的行业经验和实习经历。而如果你来自比如其他一些non-target school,很坦白的说,这扇门仍然向你敞开,但是你需要找到那个钥匙,也就是Alumni Friends Connection。
毕业去向二:Management Consulting
“去咨询吧,你可以参与到不同行业,几个甚至几十个公司的战略研究和问题解决中!” 圈子里挺多留学生朋友都非常热衷这个行业,一个是因为它确实比较有意思,另一个是可以不用每天像banking一样number crunching,可以work with people. 麦肯锡,BCG, Bain,Monitor,确实这是一个值得为之而努力的地方。
但是,摆在留学生面前的现实是,我们进退两难。首先是Consulting Firms每年需要的人就不是很多,也就是僧多粥少,竞争难度丝毫不低于Banking,然后我们很难在这些公司的北美或者欧洲office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什么?你觉得让一个印度人来告诉你“上海小笼包”的口味该如何改进,该如何赢得市场时,你觉得这靠谱吗?你会为他的“idea”买单吗?那么退而求其次,这些公司在HK的办公室相对来说我们的机会就大了,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我们同时了解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了。
可是很遗憾,HK是一个financial hub,那儿的consulting demand真的不大。其实,麦肯锡等公司最大的需求和增长点,恰恰就是我们在国外日夜牵挂的祖国。那么回国吧?可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国内顶尖大学如北大复旦的同学一样,可以大二大三一直做BCG的PTA (Part-time Analayst), 而且面试居然都要远程skype进行,劣势就不言而喻了。(这些都是我了解的,一定不客观全面的事实,希望没有打击到各位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的同学。因为真正的热情,是由残酷的现实浇铸而成的。当然,成功的case也有挺多的。我美国最好的两个朋友, 从Berkeley和Bryn Mawr College出来之后,目前都在旧金山的顶级咨询公司里。
那么如果这是你本科后的目标,你该如何努力呢?我能给出的最大的建议是,不单单有一个好的GPA, 而是真正的参与到美国的教育中去,你在presentation, class discussion, paper writing中锻炼出来的skill set,和那种not only know what it is but why的critical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都会是你在consulting成功的核心条件。而这些锻炼的机会,可能是很多同龄人所没有的。It is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so you should do nothing but hold it firmly at your hand.
毕业去向三:Big Four US or HK office
国内的四大确实是挺辛苦的,也有一点点坑爹(工作强度不低于投资银行,但是很多方面的回报都差的太远),但是在美国的四大其实还是非常的不错的: decent and respectable career track if you like numbers and accounting.
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成功地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职业生涯。我高中的好朋友目前正在Chicago的PwC, 我弗吉尼亚的同学也顺利搞定了实习。其实挺为他们高兴的,毕竟在这种世界级公司里边经受锻炼,又是在美国的different culture and working environment之下,如果能好好学习,向周围所有的一切学习,几年后,如果回到国内,一定会卓然于众。很多国内本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公司,很多公司在3-5年后就会碰到在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中的瓶颈,那个时候,有海外经历丰富实战经历的CFO来会有无可比拟的价值的。卫哲之前加盟阿里巴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榜样。
毕业去向四:科技公司,如Google,Intel,Oracle
因为我本身不是engineering或者computer science方向的,我只好从周围朋友那边道听途说了。感觉如果是在美国读工科的话,学校的档次和名声,比如中国人很重视的排名,差别很小。除了MIT, CIT, Stanford,或加上其他几个工程很棒的大学,他们的reputation会给学生一些优势以外,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无论你毕业于什么学校,只要你能做人家做不了的事情,你就是“真命天子”了。It is purely result-driven.
工科绝对是美国最辛苦,最难熬的专业之一,每个学校都一样。比如说,每个学生一学期都要上4门课,你很有可能这4门课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会每门课额外有一个每周的实验和非常复杂的实验报告需要提交。所以其实你就是差不多8门课的工作量了。相信这样你就理解为什么很多工科男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吧,他们也不想的,可是他们的热情和青春都和外卖的汉堡一起,留给实验室了。
但是上天很多时候都是公平的。因为engineering的强度是最高的,所以他毕业后的就业也是最稳定的,这两年特别是计算机CS毕业的,待遇一般都是最顶级的。这很公平,不是吗?
毕业去向五:Grad School,Medical School,Law School
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才是升华。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十分赞同。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来美国读研究生的话,本科美国教育的优势是巨大的,很多层面上来说甚至是无可比拟的。
首先是没有了language barrier。四年College Life可以让你的英文能力适应美国的学习而不需要靠狂做TPO rush TOEFL来证明。其次,education system是一样的,人都倾向于信任自己熟悉的东西,所以美国研究生院的教授自然愿意在同等条件下,招收大学是在美国读的学生。
另外,以我朋友的经验为例:她在WUSL读的psychology,她从大一开始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美国大学有大量的research的机会,只要你想要,一般都能争取到),做research并且之后每一个summer都做,跟随不同的教授,研究的领域越来越深入,那么在她申请top school的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她的竞争力绝对不是GRE 1600可以比的。因为GRE 1600是不能直接换来一个未来科学家的,但是一个从大一开始就对research充满热情的学生,至少具备这种潜质。
大学四年可以让你真正了解你是否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是否愿意为这个领域甘心赌上一辈子的岁月和努力。U.S college tells us how to learn and why you should learn it. 这种真正的intellectual freedom会让你明白你是否真的喜欢数学,还是只是喜欢数学背后美好的职业前景。如果是后者,我劝你三思而后行,因为真正的热情是不能用“实用主义的价值”来代替的,而没有真正的热情,人类这个有着情感和理想的高级动物是无法在日复一日的,在汗水和挫折所铸就的求知路上坚持到底的。
▼
10年后,20年后,我们的未来又该在哪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马拉松,大学四年以及之后几年的工作就仅仅只能算是一个开始,个人成就的巅峰一般都需在10-20年之后,当我们从“三十而立”中越发成长,在“四十不惑”的中年让知识,阅历,人脉,甚至是运气叠加在一起,铸就我们一生的价值。过去的一年,为了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有幸向很多30-40岁的前辈们进行了学习,其中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和他们所给的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80%以上的人都会在5年之内离开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100+小时的工作强度,会在你对这份工作的新鲜感逐步消失,并且高额bonus的marginal utility迅速下降的时候,成为你的噩梦。我在夏天特别忙的时候,也经历一段类似的每天凌晨2点睡,8点开会,每周出差3个城市,平均每6小时blackberry就会有超过20封push-mail的生活。那种疲劳感和因为“缺乏睡眠”的痛苦,只有你自己体验过才会明白。按照我Goldman KKR的学长的说法,we still have life but no lifestyle. 如此的精辟。
所以,除非你真的是喜欢,可以是喜欢所谓的“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或是喜欢这个光环和收入(人的虚荣心和对物质的追求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否则你一般都会选择离开,去读MBA,去咨询公司,去世界五百强的财务部门,或者去其他金融公司。而真正喜欢的人,20%的比例已经不低了。
只有“适合+喜欢”你才能在金融业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再和一些目前仍然活跃在国内投行,券商,私募的前辈进行了交流之后,发现自己确实真的不太适合。因为金融精英的最大要求是:
1)对细节的苛求
2)不感情用事,冷静甚至冷血地做抉择
而我两点都不是很满足。金融家和银行家他们就好像business world里的“捕食者”,对PPT上两个图形没有对齐这样的小错误也从不放过,而却可以在股市大跌的时候安静地钓鱼,第二天抛售“兄弟公司”的所有股票。一句话,如果你也是那个“效率优先,不讲人情世故的超级机器处理器”的话,金融适合你。
另外,还是要喜欢,也就是你可以从你所做的事情中找到self-worth,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来自于金钱的回报而是内心的声音)。中国古来都有一句俗话:有名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不能有名。低调地赚钱,我认为这用来形容金融业特别合适。大多数人最后都只记住了Morgan Stanley,而为它贡献过青春的无数精英们,都被要求默默无闻,低调而终了。所以,如果这对你不是问题,你可以在一次次完成交易,一次次击败对手,以及在周围同伴对你头上光环的仰慕之情中找到自我价值,那么金融是属于你的。
如果你想过个好生活,留在美国
但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尽早回国
我一辈子都记得当我妈的一个朋友,在他硅谷bay area的家中,晚上12点手拿喝完的青岛啤酒,和我说出上面这句话的神情。从那个40多岁的男人深邃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不甘”,但也读出了“满足”。“不甘”在于读完了Berkeley的博士后定居美国而没有回国闯荡,“满足”在于他给了她女儿一个温馨的别墅,一个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
是的,虽然在美国international找工作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而且美国物价合理,20万美元可以买一别墅,沃尔玛里的几美元的东西,按照一个月4000-5000美元的收入来说,简直就是白拿。但相比中国呢,房价绑架经济,12年CPI“官方数据”都有6%,然后薪水也是4000-5000,只不过单位换了换。所以,生活的难度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如果美国就业上的瓶颈(文化+语言+客观制度),使得我们至始至终很难有主人翁的精神,毕竟这不是我们的土地。我在UBS实习的时候,就一直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感觉我没法“感同身受”,而在国内的这几年里,哪怕有时候一天吃三顿盒饭,晚上睡在公司地板上,我依然感觉一切都很踏实。而且,从实用主义价值来判断,套用我一个经济学教授Golub的一句话,“全世界都瞄着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消费者市场,美国人都想去,你们为什么不去?”,就是国内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寻找人生职业发展的的“Golden Track”
我推荐一本书“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Twenty”, 斯坦福大学教授Tina Seeling的作品。其中句句精华,比如,what i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Silicon Valley? “they love failures”。
其中,Tina提到了Golden Track,她认为,很多人生建议都是follow your heart,但这个其实是有瑕疵的。比如说,你最大的热爱是打篮球,但是你身高注定只有170cm,你想成为一个职业球星的难度就大了。所以,除了passion,我们还需要skill sets: you love and good at what you are doing. 比如你是一个science nerd,爱好编程创造各种软件,同时你又非常擅长物理,是卡耐基梅隆CS major,那么你就拥有了上述两者了。
但最后还有一点却恰恰是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市场需求,就是说你所热爱的和擅长的事情,是不是这个世界需要的。比方说,如果你很喜欢雕刻,也很擅长,但是这个世界对于雕刻艺术作品的需求是远远低于对于会计师或者律师的需求的。所以如果你执着于雕刻的话,除非你成为整个中国最有名的雕刻艺术家,否则你的生活其实也挺艰难的。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20年内,尽可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Golden Track。最好的情况是,你甚至不敢相信这个世界居然还有人愿意支付报酬来让你做这个事情。而其中,我依然认为“兴趣”是核心驱动力。借用2011年Seven Sister in China论坛上,一位媒体精英的忠告:“如果你所做的工作是你不喜欢的,你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肯定有更多的同行,他们比你有热情,所以会比你更有灵感,更加具有效率。”
随着一年一度的留学“旺季”来临,许多学生和家长又开始面临留学的准备和选择。在留学越来越普遍化的今天,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留学项目、留学国家、一种适合自己的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为美国留学生身高了更详细的解读当今热门留学国家的政策、费用等情况,美国留学生身高我们就几个热门国家的留学概况、留学要求、留学费用、新政策解读做了汇总,以供准备的人员根据语言考试、语言条件、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留学时间、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等做出选择。
国家 留学费用澳大利亚 .学费¥9万-13万。生活费5万-7万。担保金:¥50万以上新加坡 .学费¥1-3万(政府学校有奖学金),6万以上(私立学校)。生活费:3-4万。担保金:公立学校不要求,私立学校要15万人民币以上(无存期要求)。入读政府学府,都设有多种奖学金,及高达80%的助学金,并在修完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可申请打工,作兼职(每周16小时合法打工)
美国 .学费¥40,000-360,000.生活费¥32,000-80,000.对大多数学校而言,一年花费在¥15万-25万。担保金:¥30万-80万(无存期要求)
英国 .学费¥85,000-150,000.生活费¥70,000-100,000.担保金:本科3年担保金¥70万,硕士1年担保金¥30万。留英六个月以上的学生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同时无需申请工作许可证即可在学期期间每周兼职20小时以下,并且假期可全日工作。
加拿大 .学费¥4.5万-10万/年。生活费4万-7万/年。担保金:¥65万以上(18个月以上历史)
韩国 .一般韩国公立大学每学年学费在20000元人民币左右,私立大学学费为38000-40000元人民币。一年生活费和学费6万元左右人民币,中心地区费用要高些。韩国政府为了吸引留学生,规定在韩留学生的学费低于韩国国内学生,有些学校甚至可以免去学费的50%~70%。
法国 .法国公立大学专业课程免学费。除工商管理学院的个别课程外,中国学生可享受法国政府住房及交通补助。生活费1年大概4―6万元人民币
相关链接:2006年澳、新、美、英等热门留学国家新政解读
随着一年一度的留学“旺季”来临,许多学生和家长又开始面临留学的准备和选择。在留学越来越普遍化的今天,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留学项目、留学国家、一种适合自己的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更详细的解读当今热门留学国家的政策、费用等情况,我们就几个热门国家的留学概况、留学要求、留学费用、新政策解读做了汇总,以供准备的人员根据语言考试、语言条件、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留学时间、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等做出选择。
国家 留学要求澳大利亚 . 高二以上学历,IELTS 5.5以上,可就读澳洲八大名校预科+3、4年本科。 申请其他澳洲大学,高三毕业,IELTS 5分以上,直接进大一。 或者先读8个月IBT课程,然后进入大学2年级新加坡 . 高中毕业,高考达到一定成绩,参加学校在中国的招生考试,直接就读大专或大学(政府理工学院或大学)。 如果就读私立学校,高中在读或毕业,15万以上资金担保,可直接进入美国 . 高中学历,有500分以上TOEFL或IELTS5.5以上,可直接申请就读美国大学本科。 没有语言,或语言成绩不够,可选择申请语言+专业双录取。 另一种方式:语言+2年专科(SBCC)+2年本科(UCSB)。
英国 . 留学要求:高中学历,IELTS 5.0以上,预科1年+本科3年。 没有语言,须先读语言班加拿大 . 高中学历,有550分以上TOEFL或IELTS6.5以上,可直接申请就读大学本科。 没有语言,或语言成绩不够,可选择申请语言+本科双录取。 还有一种方式,语言+大专2/3年(George Brown-The Toronto City College,专业有150多个,大多数为热门专业,就业率高。)
韩国 . 学历要求低,经济担保要求不高。 无须语言成绩,如读语言学校,语言经考核合格后,升入大学法国 . 申请者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 申请者必须是高中毕业已参加过高考并取得录取通知书,大学本科或专科在读,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等学生。 法语具有一定基础,至少有500学时法语证明。
相关链接:2006年澳、新、美、英等热门留学国家新政解读
建议你可以到中国留学生比较多的大学或城市,基本上中国人到了国外是蛮团结的,我弟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除了本校的同学他还参加了国际学生会,认识不少在悉尼其他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社交圈子可不小啊!所以你不用担心 :)
其实到了国外就应该和当地的学生多交流,你到了国外可以参加大学里的学生社团,最好是有当地学生也参加的。一般规模上万人的国外大学都有百来个社团,如果这个社团的同学排斥你,你绝对可以到别的社团玩,哈!
我和我弟分析下来其实外国人排斥.....不应该说排斥,应该说和亚洲学生比较难玩到一块的理由就是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比如说老外开个当地的玩笑我们不理解而我们要表达我们的意见要费尽口舌。不是每个人有这么大的耐性去听我们慢慢表达的啊!想想看你在中国你会跟和她说话很费劲的人多聊吗?
其实身高不是问题,160不算矮,也有不少欧美女生身高不超过165的,网上有不少评论说老友记(六人行)里珍妮花-安妮斯顿(Jennifer Aniston)身高不超过162(虽然虚报了个168,呵呵)的大不了你穿个三寸的高跟鞋不就得了嘛!我们的英国男外教身高也只不过172,还谈了个160的女朋友呢,呵呵!
要找国外朋友就得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多了解当地的文化,多看热门的国外电视剧不只可以让你提高英语,还可以让你更容易融入他们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你和他们要有共同语言。
现在我弟在悉尼的普华永道工作,同事们都是外国人,大家沟通的很好,要对自己有信心,我弟刚过去也吃了不少苦,现在苦尽甘来,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的!
中国留学生标准身高分为男女生,男生一般在1.75~1.80m,女生一般在1.6~1.68m。
美国留学生身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国身高怎么填、美国留学生身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