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简单介绍

小藤门 学习技巧 2023-01-06 6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原子弹之父——奥 本海默 是哪国人?

罗伯特·奥本海墨(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是著名的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美国原子弹之父他作为“原子弹之父”已被载入史册美国原子弹之父;同时美国原子弹之父,他在原子能的控制与利用方面所从事的广泛的政治活动也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

从神童到年轻的物理学家

1904年4月22日,奥本海默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父亲朱利叶斯·奥本海默年轻时从德国移居美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埃拉·弗里德曼是一位画家。奥本海默家境富裕,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奥本海默是一位少有的天才,公认的神童。他在5岁时即能够收集地质标本。他曾在纽约德育学校学习。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在3年里读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奥本海默兴趣广泛,但只有物理学才是他真正的志向所在。当时美国的物理学尚不发达,因此他毕业后就前往欧洲学习物理学。

当时正值理论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已充分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弱点,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人的伟大思想已经为新物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物理学界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原子理论的研究中。1925年前后,一大群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就像突然从地里冒出来一样,成为物理学舞台上引人注目的明星。一大批崭新的理论和思想接连诞生,一个个令人费解的难题在新理论中得到解决,一个个革命性的突破相继实现。当一个新的理论发现刚刚公布,人们往往还没来得及领悟它的含义,就又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出现了。似乎在短短一瞬中,原子的大门向人们敞开了。

在物理学革命的大潮中,奥本海默默如鱼得水,他凭借敏捷的头脑迅速领悟到新理论的核心,并加入到理论研究的前沿。1925年奥本海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1926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当时距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关于新量子力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还不到一年,奥本海默已充分掌握了海森堡的新方法,用以解决分子带状光谱的频率和强度问题。同年7月,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讨论了氢原子,提出了连续光谱问题,并且讨论了如何用公式表示连续光谱波函数归一化的问题。

奥本海默在科学崭露头角,受到了麦克斯·玻恩的赏识。1926年,他应玻恩之邀来到哥廷根。当时玻恩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哥廷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而当时的哥廷根是能与哥本哈根相匹敌的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术中心之一。奥本海默开始在破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二人合作研究出处理分子的电子自由度、振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方法,现在此方法已成为量子理论的重要内容,被称为“玻恩——奥本海默法”。1927年春,他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在莱顿和苏黎世从事研究。

1929年,奥本海默接受了在伯克利的加里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职位,回到美国。他继续从事了大量的尖端性研究,几乎涉及到当时物理学中全部的重点科研课题,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加里福尼亚期间,他成为美国的一名重要的物理学权威和学术带头人。奥本海默其貌不扬,据查姆·伯曼特描述,“他头部狭窄,个子瘦瘦,耳朵尖尖,长得獐头鼠目”,但他崇高的声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造诣吸引了很多弟子;他敏捷的思维、谦虚坦率的作用、锋芒毕露的个性和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弟子们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后来,他的许多弟子都在了第一流的学者。

起初,他的全部精力都花在科研和教学上,没时间看报纸,闲暇时以学习梵文自娱。但到了30年代中期,他开始关心政治,有一段时间卷入了在翼集团的思潮。这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1953年的不幸事件埋下了祸端。

1940年,他与凯瑟林·哈里森结婚。翌年,一个重大转折出现了。

原子弹之父

早在1914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就预言了原子中巨大的能量将制成可怕的武器。1938年核裂变现象被发现后,敏感的科学们认识到,威尔斯的预言要实现了。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物理学已相当发达,1933年至1941年期间,又有100多名难民物理学家为逃避纳粹的迫害来到美国,极大地充实了美国的科研力量。于是,在欧洲学术衰落之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完全具备了制造原子弹的科研实力。1939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受爱因斯坦的建议,着手发展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1年12月,美国政府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战争资源的德国完全可能造出第一枚原子弹。美国政府终于痛下决心,拨出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原子武器的研制。

自1939年起,奥本海默一直在考虑原子能的释放问题。1941年,他终止了一切个人的研究工作,全力投入“曼哈顿工程”。1942年初,他受命负责快中子和原子弹问题的工作。

这项研究触及到许多未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分给许多小规模的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奥本海默认识到这一问题,建议把研制武器的工作集中在一个实验室内。主管“曼哈顿工程”的莱斯利·格罗夫斯接受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一英明决定为研制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格罗夫斯接受奥本海默的意见,选择新默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为室址,并且任命奥本海默为实验室主任。在此之前,奥本海默几乎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让他主管一个如此规模的实验室颇为勉强,然而,让一个原子物理方面的外行担此重任将是更加危险的。在地道的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几乎是唯一的人选。

“曼哈顿工程”的规模和难度是空前的。前后共耗资20亿美元,有15万人参加工作,仅在洛斯阿拉莫斯就有4000名研究人员,设有理论物理、化学及冶金、军事研究、实验核物理、炸药、炸药物理、规划等7个研究所。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管理、协调和统筹方面的工作是极为重要和困难的。在1943年到1945年之间,奥本海默出色地完在了洛斯阿拉菲斯实验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展示了自己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面的杰出才能。他的中心工作是集中全部专家的智慧,协调各部门的关系,集思广益,协同攻关。在技术方面他的突出贡献是解决核弹“临界质量”问题。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鉴于奥本海默的卓越贡献,“原子弹之父”的殊荣他当之无愧。

政治生涯

原子弹问世时,二战大局已定,然而美国从其利益发仍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在轰炸日本前,美国政府向奥本海默等4名科学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征求意见。当然,美国政府决心已定,向科学咨询主要是舆论准备,但奥本海默等人的结论也非全无作用。考虑到使用原子弹可以减少美国的损失,提前结束战争,奥本海默、费米、劳伦斯、康普顿4人委员会作出了支持轰炸日本的决定。这是奥本海默第一次参与政治决策,也是他最遗憾的错误。起初他估计袭击广岛将杀死2万人,实际上有13万余人丧生。另一枚威力更大的原子弹在长畸杀死了六七万人。耀眼欲盲的闪光,狰狞的蘑菇云,成为几十年压在人类心头的恶梦。后来,奥本海默用一句话评论这个错误的决定美国原子弹之父:“当时我太欠考虑了”。

二战结束后,奥本海默作为原子弹的主要设计者赢得了极高的威望。1946年美国政府设立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任命奥本海默为主席。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原子能发展计划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具体说就是为美国提供“又多又好的核武器”,然而奥本海默本人最关心的是原子能的国际控制。在原子能顾问委员会成立之前,他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及国际控制问题,但这一思想受到了政府要员的压制。后来,关于原子能国际控制的思想日趋成熟,得到了政府内外的广泛支持。1946年3月,由奥本海默策划并参与起草的《艾奇逊——利连撒尔报告》问世,这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奥本海默的主张,其核心是美国原子弹之父: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在任何情况下原子武器不被用于战争;关于原子能的研究应置于联合国的绝对控制之下。当然,原子能控制问题远非奥本海默力所能及,甚至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核武器的控制仍使各界人士无能为力。因此,《艾奇逊——利连撒尔报告》没有产生实际影响。

奥本海默利用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开展了广泛的政治活动,在政府和科学界推行他的核控制思想。1949年末至1950年初,他强烈反对美国发展氢弹计划,但这一思想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同。1952年,艾森豪威尔继任美国总统,奥本海默受到新政府的重用,他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核战略。他认识到,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我们唯一的敌人就是核弹本身”;两个军事集团将在相互威慑中达成恐怖的、极不稳定的平衡,保证原子武器不被使用。由于保密措施的限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甚至没有真正了解原子武器是多么可怕。艾森豪威尔接受了他的思想,在核控制问题上采取了主动,并且支持了他的“光明行动”,即让大众了解核武器的可怕威力。

在此期间,奥本海默并没有中断科研活动。1945年底他回到加里福尼亚,1947年10月调任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负责人。在他的影响下,普林斯顿的物理学部得到迅速发展,另外,他还负责制定共他领域的研究政策,包括数学和历史。他从事了一些小规模的科研,还通过撰文和演讲做了许多科普工作。

1953年12月发生的奥本海默默案标志他政治生涯的终结。有人控告他是苏联问谍。奥本海默曾在30年代卷入左翼思潮,并与“危险人物”有过长期交往,但这些早已经过安全审查并且证明了奥本海默的清白。其实问题的核心是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性格使他得罪了许多人,引起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敌视和报复。美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对奥本海默进行调查和审讯。当时正值苏美冷战的高峰,又昌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另外,奥本海默反对发展核弹的思想已成为核战略的障碍,最终在调查中原告上了上风。委员会裁定奥本海默不是间谍,但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不允许他接触机密。

这是一个荒唐的结论,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错误。他的遭遇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同情。多年以后,奥本海默案件仍是人们攻击美国民主体制的一柄利剑,成为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污点。事隔10年,美国人决定纠正这个错误。1963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授予他恩里科·费米奖,由约翰逊总统授奖。这是极高的荣誉,也代表了对他的平反。

1962年奥本海默患了喉癌,1967年2月18日病逝。

奥本海默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后人称其为“科学帅才”,以褒扬其组织科研的卓越才能。80年代后,国际社会在核控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奥本海默思想的深刻影响。

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是谁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享年62岁),著名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1-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1929-1947年)[1-3] 。

1943年奥本海默创建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并担任主任(Director)[2-3] ;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1]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原子弹之父是谁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家庭。由于家道中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到他成为伯克莱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政治观念左倾激进的人了。

1942年,奥本海默入选一个物理学家团体,评估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主持美国政府这个“曼哈顿计划”的戈罗夫斯将军(Gen. Leslie R. Groves)深为奥本海默的思想和才华所吸引,他不顾监督“曼哈顿计划”的一些安全官员的反对,将奥本海默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the 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主任。

这个新的实验机构在1943年4月成立的时候只有几百名科学家,但是迅即发展成一个拥有六千名男女专家的“秘密之城”。二十七个月以后,这些专家在他们昵称为“奥匹”的奥本海默领导下,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的人们一致认为,没有奥本海默的非凡领导才能,原子弹赶在战争结束之前实验成功,并且投入使用,是不可能的。对于成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来说,这是一种骄傲,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旷野中的“秘密之城”洛斯·阿拉莫斯范围很大,星散着许多低矮的办公室、实验室。奥本海默不是驾驶一辆军用吉普,就是开着他自己的那辆大型黑色别克,在这些办公室、实验室之间出没。每到一处,他总是坐在房间的最后面,不停地抽烟,静静地聆听大家的讨论。他的出现常常可以激活人们的更高想像能力。

物理学家威斯科夫(Victor Weisskopf)说:“每当一个新的计划开始试行,或者一个新的概念开始酝酿,奥本海默就会出现在那个实验室或者讨论会现场。大部分时候,他都不会提出他自己的见解或者建议。他的重大影响来自其他方面。他的连续、长时间出现,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他是和我们直接在一起的。”

理论物理部主任贝舍(Hans Bethe)回忆起一次讨论会,主题是已经辩论过多次没有得到结论的熔化钚的容器问题。听了辩论以后,奥本海默站起来做了一个总结。他没有直接说哪一种意见是对的,但是当他离开会场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了。

1944年底,盟军登陆诺曼底六个月以后,形势已经非常清楚:欧洲战事行将结束。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们开始从道德角度,思考继续研制这种大规模杀人武器的必要性。实验物理部主任威尔森(Robert Wilson )就此问题和奥本海默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他建议,举行一个正式的会议来公开讨论原子弹是否必要的问题。威尔森发现奥本海默面有难色:“他建议我们说点别的什么,因为他不想让那些安全人员来找我的麻烦。”

尽管对奥本海默心怀尊敬,威尔森还是在洛斯·阿拉莫斯遍贴告示,宣布举行一次公开会议,讨论“原子弹对文明的冲击”问题。

那次会议有二十个人参加。令威尔森意外的是,奥本海默准时出席会议,聆听了大家的讨论。威尔森回忆道:“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畅快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大战胜利在即,为什么还要制造原子弹。”

年轻的爆炸技术物理学家罗森(Louis Rosen)记得奥本海默在一次讨论会上的演讲,题目是“美国对人类社会使用这样的武器是否正确”。奥本海默强调,身为科学家,在如何使用原子弹这样的问题上,我们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普通公民是一样的。罗森说,奥本海默是一个“非常雄辩而且有说服力的人”。

原子弹谁发明的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发现了原子的核裂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发现使制造新炸弹成为可能。之后,美国政府投入20亿美元,动员52万人参与其中。在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的领导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小镇洛斯阿拉莫斯秘密研制组装。1945年,制造了瘦子、胖子、小男孩(保密昵称)三颗原子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弹。后来“瘦子”试爆成功后,又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另外两颗,造成数十万人伤亡。

原子弹之父是谁?

奥本海默被世人称为原子弹之父。美国原子弹之父他出生于1904年,曾先后在哥廷根、莱登、哥本哈根和苏黎世等科技发达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城市攻读物理学。1929年后,他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后来成了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1941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在美国总统指导下,成立了原子弹研究所,开始研制原子弹。为了保密,把研制工程叫做“曼哈顿计划”,奥本海默被任命为该项工程的总负责人。1945年,他与几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患癌症逝世。

美国原子弹之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