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留学 薛勇 教授

小藤门 学习技巧 2023-03-02 48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薛涌留学,以及薛勇 教授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海归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海归”们越来越不值钱?

最近这两年,风光一时薛涌留学的海归渐渐不吃香了。新闻里介绍,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贬值了。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

海归不吃香这件事其实挺好理解,从市场的角度讲,物以稀为贵,产品稀缺就值钱,产品不稀缺就不值钱了。如果海归也是一种产品的话,那么也符合这个规律。要说海归最吃香的时候,那得追溯到大清朝,那群拿着庚子赔款奖学金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绝对是中国最值钱的人才。

十多年前的海归为什么吃香,也是因为稀缺。薛涌留学我们可以想想,那个时候都有哪些人有条件出国留学,两种人,一种是不差钱的人,一种是学习好的人。等到这些人回国,要么根本不需要去人才市场,要么就是有真材实料,怎么可能不是抢手货呢?

但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留学生大大的扩军了。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 (2016)》显示,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这意味着每4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1个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而中国留学大军的背后,是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而且以中国家长望子成龙那个执着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甭管来自哪个阶层,都把孩子当富二代培养。

那么按照市场规律,供应增加了,需求不变,价格就会降低。而这还只是数量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质量上的变化。和过去那种精英留学生相比,如今的留学生质量差多了。这两年,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各种论文造假、考试抄袭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看得见,用人企业会看不见?留学生的成色在HR心目中早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可以做个类比,中国大学生目前就业也难,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扩招,大学生泛滥了,早已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同样,这两年中国留学生也出现了一次扩招。以美国为例,据学者薛涌介绍:“美国的大学,正处于一种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容量大,填不满。没有中国学生的学费,很多学校就无以为继。”

但同样是这个类比,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学生就业都难,新闻里那个HR也说了,985的毕业生就业就不难。精英永远是稀缺的。那么对于海归来说,那些“海外985”毕业的留学生仍然是抢手货,仍然去贵宾室。我就不相信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毕业生找工作也费劲。小林只找到两千块钱的工作不假,但小林也没说她是哪儿毕业的呀。

当然,留学的回报不能仅仅靠薪酬来衡量,开眼界见世面,认识这个世界也是留学的价值所在。但说实话,留学仍然是一件奢侈品,不是哪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这就像节衣缩食买一个名牌包,然后你拎着名牌包去挤公交车,这就尴尬了,还会让人以为你的名牌包是假货。

其实我也知道我并不能说服谁,在这个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年代,执着的家长们不会理我泼的冷水,孩子不仅要出国,而且要尽早出国。2015年的调查显示,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7%上升到了27%。看来这个留学热一时半会儿冷却不下来。而且说实话,假如我以后有了孩子,而我就是个白领,我就能不送孩子出国留学吗?我也不敢肯定。

沃顿是怎么来的

《跟着薛涌留学去》:沃顿是怎么来薛涌留学

作者:薛涌 2014-03-13 08:04

薛涌留学我批判美国的本科商学教育时薛涌留学,许多商科的信仰者和身体力行者马上就提出沃顿商学院。不错,沃顿不仅是很优秀的商学院,而且提供着一流的商学本科教育。沃顿的建立,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检讨一下沃顿创立的历史和其目标,我们就很容易发现:现在美国大学的商学本科教育,大部分恰恰都背离了沃顿的理想。

沃顿是第一所在大学里建立的商学院,但不是第一所商学院。在沃顿之前,美国的商学院已经非常流行。美国南北战争后,很快进入了经济高增长期,即所谓“镀金时代”。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是铁路热和大企业的兴起。卡内基、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等等,都是在这个时代或稍后而涌现的。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使传统那种雇主亲自经营的家庭模式无法应付,必须雇佣一个经理阶层。这种对经营人才的需求,刺激了商业学校的崛起。1895年,私营商业学校的学生接近10万人。这些商业学校,培养了洛克菲勒等企业巨子,也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纽约的Packard Business College,在40年内培养了两万多学生,子弟遍布纽约的金融界。Eastman School,则是后来参与创立柯达公司的企业家George Eastman一手创立的,有四所校园。不过,这些商业学校都是赢利性的,培养的就是些赚钱的技能。

1881年,一位叫约瑟夫.沃顿的企业家捐给宾夕法尼亚大学10万美元,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当时沃顿本人就是宾大的校董之一,并说服了其他董事们支持自己的理念。否则这10万美元也不会有此神通。沃顿目睹了企业家在他所经历的时代巨变中影响越来越大,但依然名不正言不顺,缺乏医生、律师那种行业的公共品格。因此,他认为企业家不能仅安于当个财主,而要成为社会领袖,承担更大的责任。另外,现代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复杂,靠过去那种学徒式的方式已经无法掌握,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训练。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那些富家子弟继承了相当大的财富,如果不会经营就将白白地将资产挥霍、浪费掉,现在急需给这些人提供训练。可见,沃顿的建立,主要是针对极少数精英阶层的。

在“镀金时代”,财富迅速集中到大企业家手上,破坏了传统那种以自耕农理想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各种司法官司和政治运动不断,挑战这种财富集中的正当性。企业家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与其说是应付前所未有的规模经营,不如说是把自己的财富正当化。要知道,当时美国也正处于“德先生”、“赛先生”的时代。财富的集中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民主就可以通过各种立法和政治手段对之进行限制甚至剥夺。在这样的挑战下,这些企业家们最终走出来的路子,就是把自己打扮成社会财富的监护人,而不是私家的守财奴。卡内基的慈善事业就是一个例证。同时,他们把自己的经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科学在当时已经被公众视为是没有利益编好的、促进人类整体福益的事业。“赛先生”是新宗教。你说赚钱可能被别人看不起,但要说按科学办事,大家则都服气。

这也是沃顿要把商学院建在大学里的初衷。企业家赚了钱后,就要登堂入室,争取被社会所尊重,成为社会领袖。这就和一两百年前英国的商人发家后马上要把自己打扮成绅士的道理一样。这种变身的办法,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全社会的福益作出贡献,并学习上流文化,特别是那些关乎整个社会和文化命运的学科。另外,十九世纪末正好是研究型大学在美国崛起的时代。大学从绅士俱乐部转型为工业化的组织结构,按照德国模式以科系划分专业、形成研究集团甚至流水线。商学院也效仿这样的方式,特别是追随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模式,要把商学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沃顿对商学教育最大的创新,是把商业教育镶嵌在大学的文理课程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框架之中。用我们习惯的话来说,商学院的学生首先要学习文科和若干理科课程,然后才有资格接受经营方面的训练。Edmund James作为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学会的创建人,成为沃顿的第一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沃顿成功地变成了一所培养商业专门技能的政治与社会科学的学院。沃顿商学院至今仍然把文理课程作为其本科生的核心课程。

可见,沃顿的创新,不是鼓励年轻人早早经商,而是为那些立志于经营的年轻人提供人文和科学方面的教育。如上所述,1895年沃顿成立了已经十几年,在商业学校中接受训练的学生接近10万人。但在大学里的商学院读书的,本科和研究生加在一起仅97人。到1924年,达特茅斯的Tuck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都已经开设了MBA课程,但在在大学商学院注册的学生也还不足4.8万,在商业学校接受训练的学生则将近19万人之多。可见,商业训练在那个世道已经让人趋之若鹜,并不需要鼓励。需要鼓励的,是有着价值理想和社会责任,有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沃顿虽然大名鼎鼎,实则曲高和寡。那些急功近利忙着学赚钱的本事的凡夫俗子,和沃顿高远的理想终归格格不入。

留学相关书籍

Katharine Wang写薛涌留学的Been there, Done that和Cat's eye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

薛涌《薛涌留学薛涌留学的大学》

程星《细读美国大学》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薛涌留学和薛勇 教授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