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历史 中国留学生历史轨迹

小藤门 学习技巧 2023-03-05 4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留学生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留学生历史轨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古代从哪个朝代开始便有了留学生,待遇如何?

中国古代从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留学生的观念以及待遇。这部分人被称之为遣唐使,或者被称之为遣隋使。他们的待遇和一般的太学生是差不多的,而且有在中国留下来做官的机遇。

一、遣唐使,遣隋使这样的观念主要是隋唐时期开始存在。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明以及最为开放作为强盛的一个朝代,隋唐以及后面的王朝相比较隋唐应该是远远要高于这些王朝的。到今天,都有人一直在念念不忘的大唐盛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观念,主要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态度非常的开放,包容其中,在这一时期就有许多外国的学生前往中国学习。这样一部分人由于在自己的国家到达中国,因此被称之为留学生,甚至他们被称之为史杰一样的人物。这批最早的留学生被称之为遣唐使,或者是遣隋使,代表的是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礼遇和尊敬。也展示了当时隋唐盛世下中国的开放与包容。

二、古代留学生的待遇其实是非常好的,甚至享有做官的权利。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留学生遣唐使遣隋,使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外邦使节或者是外国的学生,但是这群人进入中国之后,隋朝皇帝和唐代皇帝并没有嫌弃他们的国籍,而是认为他们有能力的人愿意在唐朝或者隋朝做官的都可以留下来。这部分人享受着和当时的士大夫,贵族一样的待遇,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学习,成为了当时最尊贵的一群人。

综上所述,遣唐使、遣隋使这样的观念主要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也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始有留学生这样的观念,他们的待遇是非常好的,甚至有留下来和中国的贵族士大夫们一样做官的权利。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历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被遣回国,后来都怎样了?

随着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子对教育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不再满足于国内的教育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以求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留学生”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清末,那也是我国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开端。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

留学生

在清末同治年间,容闳首先提出建议,认为当时国家内部教育落后于世界前列,思想教育落后、技术落后。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又由于当时没有飞机,要想将学生送到国外,就必须要坐船。坐船就需要征得政府的同意。

当时的清朝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也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于是采取了容闳的建议,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能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李鸿章在奏折中讲到:“选派留学生,实在是中国自强的根本”。希望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来挽救国家。朝廷这边也很快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曾国藩

并且很快就制定出了一系列方案。首先,就是设立“幼童出洋肆业局”即预备学校,对学生进行出国前的培训。“肆业局”下设监督二人,由翰林出生的陈兰彬担任正监督,容闳任副监督。就这样,中国留学生的开端就此展开。

容闳从中国各地挑选出120名学生,要求最低年龄不得低于12岁,最高年龄不得高于20岁。当时一开始有很多家庭踊跃报名,出国留学在当时是一种闻所未闻的事,后来有人散播谣言说:孩子到了外国,会被那些洋人扒人皮的,当作怪物来展览。这下孩子们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清,报名的一下少了很多,还有的取消了报名。

容闳

此外还有两点要求就是:

1.学生家长或监督人必须签署志愿书,声明是自愿送子弟赴美留学15年,不得中途退学或加入外国籍。并且在15年内,学生死亡或发生意外事故政府概不负责。

2.学生虽然以学习西学为主,但仍配备中国教师来教导中文学说。学习期间,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学成后不允许自谋职业,由政府调用。

这120名学生分为4批出发,每个批次30人。就这样第一批的30名学生踏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留学生活。李鸿章等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第一批留学生也得到了容闳尽心地安排,他们分别被安排在新英格兰一些地区的家庭中,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和当地的小孩一起生活,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学生们学习的也很快,很快就能够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当地人的悉心照顾,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家庭生活之中。

他们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思想观念上也是巨大的转变,有的脱掉马褂换上西服,有的更是大胆的直接剪掉脑袋后的长辫子,留起了分头,在他们身上我们彷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的影子。

留学生

但是毕竟是借住在别人的家中,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李鸿章授权容闳在柯林斯街,兴建了一座房屋专门用来作为“肆业局”的驻美总部。房子修建完成后,学习,洗澡,游戏等设备都准备齐全,条件也是相当的不错,这些孩子们在异国他乡也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1873年6月,第二批留学生由黄胜率领赴美。1874年9月,第三批留学生由祁兆熙率领赴美。1875年10月,第四批留学生由邝其照带领赴美。最终,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在计划中的120名学生全部派送到美国留学。

后来这些孩子们有很多都成功考上了大学,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学科学习。像机械工程、五金制造、煤铁开采、交通运输、造船、邮电学科都在他们的学习之列。毕竟留学生们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学习十分的刻苦,备受人们的称赞。

耶鲁大学校长包特为此也曾在给清国总理衙门的信中说道:“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不但学习刻苦,潜心钻研于学术,而且他们的道德,也是优美高尚。他们不愧是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少数无知之人平时对中国人的偏见,也在逐渐的消失。而美国国人对中国的感情则日趋融洽。”

李鸿章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国外的学子们还不知国内局势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当时主张出国留学的曾国藩已经过世,而李鸿章一人也难以支撑。一些物质的顽固派称他们:剪掉辫子,忘记了老祖宗。认为这是留学造成的恶果。在李鸿章的百般阻拦下,终究是独木难支,最终在众多顽固派的责难下,留学生们被下令返回国内。

留学生们回到国内也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有30人,包括6名工程师和3名铁路局长。从事教育事业的有5人,并且有2人成为了大学校长。还有从事外交、行政方面的有24人,包括12名领事、代办,2名外交次长、公使,1名外交总长,1名内阁总理。

回国的留学生中就有著名的京张铁路修建设计者詹天佑。詹天佑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的铁路,巧妙地解决了坡度的陡峭问题。詹天佑此举不仅给国人长了志气,还同时进入了英国工程师协会。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为立国之本,为强国之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国外的留学生是谁?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中国留学生历史,号纯甫,汉族,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中国留学生历史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学成归国后从事过洋人秘书、译员,海关职员等工作。他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接受西方的教育,于是开始四处奔走。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关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的七条建议,但洪秀全却没有接受他的主张。 此后容闳投奔曾国藩总督幕府,继续倡导他的公派留学主张。1870年容闳再次提出留学计划,建议选派120名学生到外国去留学15年,以供国家日后之用。曾国藩被容闳说动,同意领衔上书,奏请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学习,很快获得旨准。1872年夏,容闳组织第一批留学幼童30人渡洋赴美,中国公派留学的大幕自此开启。

所以,不存在第一位公费留学生,因为当时是一批人,共30位。只能确定第一位自费留学生是容闳

留学生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

留学生的由来,始于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

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的国家,隋朝也是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

日本留学生一律被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唐朝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学招生对象不同。唐玄宗命国子监的四门助教赵玄默在鸿胪寺教授这些留学生们的功课。日本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回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他们中间最有名的是从奈良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中国留学生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留学生历史轨迹、中国留学生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