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留学生涯徐小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徐小平什么学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姓 名 徐小平
性 别 男
工作单位 新东方教育集团
教育工作背景留学生涯徐小平:
1996.1—今 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
1991—1995 加拿大Lethbridge社区学院教师
1988.8—1991.7 加拿大萨斯卡特温大学音乐硕士
1983.8—1988.8 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艺术教师
1978.9—1983.7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学士
徐小平留学生涯徐小平:“留学生对国内留学生涯徐小平的人,都有驴屎蛋子外面光的历程”
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留学生涯徐小平了一个半小时!
徐小平1987年从北大出国留学,先美国,后加拿大,获加拿大音乐学硕士学位。45岁的人了,胖乎乎,矮乎乎,头很大,手舞足蹈,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瞬息万变。
小平是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时候的“徐老师”。加盟新东方前,神采飞扬这个词离他可是还很远的。
徐小平迟到了。迟到了一个半小时!不久前,他好不容易找到徐小平加拿大家的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大着嗓门喊,“喂!你是徐小平吗留学生涯徐小平?”
“你是谁?”对方低沉而不耐烦的声音。俞敏洪大声说:“我是俞敏洪啊!”
“谁?”
“俞敏洪!”
“哦,俞敏洪……老俞……”声音依然低沉,没有俞敏洪期待的老朋友多年没有音讯,突然联系上十分兴奋的样子。
电话中的徐小平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失去了精气神”的一个人。
是徐小平变了,还是我俞敏洪变了?或许是大家都变了?俞敏洪在揣度。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
为了等俞敏洪的到来,徐小平把回国的计划推迟了40多天。回国当然不是到新东方。他已经厌倦了没有前途的加拿大。他与离开不久的妻兄商量好,一块儿到南京创业做移民公司。他等待的俞敏洪是何许人,他没有概念。1993年他曾回北京寻找发展机会,朋友答应支持100万元创办音像公司,没兑现;为中央电视台搞一个节目也没成功,钱花光了,一事无成。
徐小平把俞敏洪接回家。他住一套租来的三居室。
俞敏洪对一切都好奇,而且像雷达一样搜寻着徐小平在生活状态的细枝末节。他来加拿大,主要不是看朋友,还有更深的想法,但是不敢贸然行事,必须把情况摸清楚。
徐小平开了个破“克莱斯勒”,他问:“这辆车多少钱?”
俞敏洪在努力搜索着徐小平的生活状况。
回到家,他指着一个盛水的东西问:“这是什么新式武器?”“饮水机,家家户户都有的饮水机。”“你买房了吗?”俞敏洪问。“买了。”
“在哪儿?”
徐小平就开始描述他1800公里之外的“家”:2000平方尺,三个厕所,两个车库,一个大花园,里面开满了郁金香。远方是落基山,不远处是老人河,美极了。
徐小平很清楚,俞敏洪的“买”和他的“买”不是一回事。俞敏洪说的“买”,象征着财富。这房子值12万加币,但是1万加币就住进来了。他跟俞敏洪打了马虎眼,故意混淆了“财富”的含义,让俞敏洪认为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成功者”。其实,他此时正穷困潦倒。“留学生对国内的人,都有驴屎蛋子外面光的历程。”他说。
不久,徐小平便露出了马脚。
徐小平领他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
“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嘛,绕什么?”
“这儿有个免费停车场,我在找呢。”徐小平很自然地说。
“怎么这……”俞敏洪很震惊,想说“怎么这么穷”,咽回去了。其实,俞敏洪不说出来,徐小平也知道他想说什么。“当时是穷,在国外人人都养成了这个毛病,省一点是一点。”
他1994年8月把他在国内的小儿子也带到了加拿大,一家四口人,只靠他老婆当教师,他理家,带孩子。伟大而天才的徐小平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徐小平对妻子大喊,“我发财了!”
徐小平也在观察俞敏洪。俞敏洪带了两万美元现金,吓了他一大跳,说,“你赶快去存起来!”
在加拿大或美国,两万元是笔巨款;身上揣着两万美元现金到处乱跑,不是疯子就是想找死的土老财。
俞敏洪花钱如流水,在北美40多天,见同学,见朋友,一路上花了一万多美元。他有明显的显摆心理,要花钱给大家看看,急于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俞敏洪从一个特没出息的人变成了一个特有出息的人。”
徐小平一看,俞敏洪成了有钱人,但是他非常节俭,非常会算账。他从美国回到加拿大,牙疼,脸都肿了,“去看医生吧,”徐小平说。
俞敏洪捂着脸问:“看一次牙多少钱?”徐小平说:“100多块钱……”俞敏洪说:“那算了,回国再说吧。”
放下行李,他们开始神侃。俞敏洪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学生,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一节课1000多块?”“是啊。”
徐小平开始算账,一个哈佛教授年薪12万美元,一个月1万美元,一天300美元,三八二十四,换算成人民币,一天也就是挣2400元人民币,新东方老师一天挣四五千元人民币!在加拿大讲课,一天挣100美元就不错。这绝对是全球以教书为生的人最高的日工资!“仅次于老布什。老布什50分钟演讲,10万美元。”他说。
看俞敏洪说话的口气,不像是吹牛。
原来他只是感觉俞敏洪有些变化,教书嘛,赚点小钱,养家糊口,过个小康生活,账一算,岂止是“有些变化”,是巨变!
徐小平大为震惊。
俞敏洪劝徐小平回来做移民咨询,因为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懂加拿大法律,可以利用新东方这个舞台。
徐小平说,他想回去继续做音乐,音乐是他的梦想。他在不停地说,不停地倾诉,给俞敏洪唱他写的歌,苦闷而忧伤的歌,一首一首地唱,一边流泪一边唱。
俞敏洪心里哽哽的想哭,哭不出来。他俞敏洪虽然在国内挣了钱,也是一样的孤独、苦闷和忧伤。
以徐小平的才华,这种状态,在加拿大生活一辈子就完蛋了。
俞敏洪拼命游说他回国。
俞敏洪说,你一定要做音乐,我可以给你30万元,你成功了,你挣钱了,还给我,亏了,就算我把钱扔水里了,送给你了。
他让俞敏洪在家里等着,他去接老婆回家。他见到老婆,兴奋得忘乎所以,大喊,“我发财了!”
这之后,他们关在家里四天四夜,每天聊到凌晨,徐小平扒掉了“虚假的幸福感”,跟俞敏洪聊他八年旅居国外的真实情况,如何奋斗,如何挫折,如何苦闷,如何孤独,他给俞敏洪唱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写的歌,又哭,又笑,又唱。
这时,俞敏洪看到了徐小平身上仍然保留着的“激情”对新东方的价值。
1995年11月9日,是徐小平人生的转折点。
徐小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并获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写歌、唱歌,当你认为他会在音乐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时,他却画风一转,加入中国最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在新东方任职期间的某日,徐小平灵光一现,冒出了一个把新东方创业历程拍成一部有关于“青春、创业”电影的想法。于是,他把自己的创业心得揉成了剧本,没错这就是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当时红极一时的——《中国合伙人》。随着《中国合伙人》的热映,电影中“合伙人”的现实原型——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徐小平,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曾在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学习。
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1983年-1987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长、北大艺术团艺术指导。
1987年-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
1996年1月回国,建立创业实验田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
2010年,离开新东方,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成功案例:世纪佳缘、聚美优品。
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盛典于2014年12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获得本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大奖。
2015年,任未来论坛创始理事。徐小平说:“我渴望从未来论坛的理论、假想、预言和试验中,找到适合真格基金投资的项目。虽然我说对未来论坛有商业期待,但也不会考虑具体投资。我的投资哲学是投资人,投拥有世界级尖端技术的人,至于是什么技术,是机器人还是长生不老的人,不重要。”
起初知道徐小平是通过微博,他是微博大V,和李开复一样,他在留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之所以影响大,我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徐小平的经历,他出国留学,经历了创业失败,再后来和俞敏洪、王强共同创立了新东方,取得事业成功,他的经历本身就很励志。二是徐小平在新东方期间,负责留学、签证、留学咨询,以其独到的视角,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优秀方案,很多都取得了成功,因此在留学生中很有影响力。三是新东方上市后,徐小平、王强离开新东方,创立真格基金,真格基金是有名的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很多留学归来的学子实现了创业梦想,因此在留学归来的希望创业的学子中很有影响力。
徐小平将自己在新东方提供咨询时遇到的典型案例整理后,形成了《徐小平的识人之道》这本书,这本书经过多次再版,长期占据畅销榜。书中通过典型留学咨询案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工作、留学、人生的态度。
书中有两个案例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叫罗莎,她从安徽一个非重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学的是社会学,经过“惨重”努力,付出不少关系人情,在当时获得了一个进京户口指标,在一所学校里任教。她非常卖命地工作,开始憧憬她的未来。她的未来是什么,她自己并不知道。
罗莎来北京不久,就开始来新东方报名上课,筹划留学。为了准备留学费用,她还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为此和单位领导关系搞得也不好。她去咨询徐小平,徐小平给她的建议是尽快离开这个单位,在一个现代企业里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干两年,成为行业精英,第三年开始读托福和GMAT并考一个高分,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一定会得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罗莎严格按照徐小平的建议,果断辞掉了工作,来到了一个世界行业领袖级企业,从助理开始做起,并成长为市场领域中的一个专业人士。四年后,在美国MBA帝国五个顶级商学院里,有四所大学给了她奖学金和入学资格,唯一没有给她奖学金的是斯坦福大学,但也给了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入学通知书,最终,罗莎选择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也找到很好的工作。
第二个案例的主人公叫沙枚,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英语专业,大专学历,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做厂长秘书。因工厂破产后被迫下岗,到北京一家小企业工作,一边打工一边筹备出国留学。她去向徐小平咨询,徐小平给她的建议也是辞职,去一家大企业,积累两年工作经验,然后再考托福和GMAT出国。读后感·沙枚很犹豫是否应该辞职。在徐小平的力劝之下,沙枚辞职了。沙枚努力工作,终于不负众望在三四年内,沙枚践行徐小平的建议,最后果真拿到了到美国读MBA的签证。沙枚确实也很努力,毕业后在美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这两个案例中,罗莎和沙枚都是普通人,起点都很低,但是她们都希望自己能上一个台阶,所以都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更好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并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俞敏洪曾说过,永远不要以现在的状况看一个人的将来,除非他的心已死。罗莎和沙枚的经历,正是诠释了这句话。他们一直对现状不死心,一直在追求进步,用三四年的努力,使自己上升到另外一个平台,不得不让我佩服。在佩服的同时,我也在反思,我的心死了吗?
徐小平:一个执著地寻求生活意义的人 “两只皮箱一个梦,雄心壮志离家园”,1987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徐小平怀揣著一个留学梦去了美国。归去来兮,1995年年底,在俞敏洪的游说下,徐小平回国加入新东方的创业团队。“岁月,来去匆匆忙乱;青春,一误再误短暂”,当年兜里只有50美元便去闯荡美国的徐小平,从最初那困顿劳碌的打工岁月,到逐步安稳的居家异国音乐教师生涯,再到回国后加入新东方创业团队的 *** 人生,最后是现在功成业就后的幸福生活,20年的光阴就这么过去了。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年的光阴也累积成徐小平身上众多的title:著名留学、签证、教育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新东方创业元老;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等等一系列闪光耀眼的头衔。在这些头衔的背后,20年的光阴更是打造了一个风趣、机智、幽默、自信抑或是带有些许自恋的徐小平;20年的光阴更是成就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徐小平,20年的光阴更是磨砺了一个曾经艰苦地奋斗过,现在依然在执著地寻求生活意义的徐小平。在徐小平那温暖而明亮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徐小平。记者:“人人都觉得您很快乐,真的是这样吗?”徐小平:“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过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真的是这样!”北京冬日阳光虽没有夏天那样刺眼,但此时此刻透过落地窗照在徐小平身上,依然光明灿烂。徐小平眼睛里闪烁著阳光般的温暖,非常快乐地说:“我在国外扫过地,洗过盘子,送过Pizza,甚至有过揭不开锅,去当铺把我的相机典当换钱购物的经历。我自己的情感和事业,也都曾有过不同的挫折与失败,但是,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从来没有失去过希望。相反,这些挫折与痛苦,往往都成了我自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人的一生中,每一种经历尤其是不幸的经历,往往会蜕变成宝贵财富。这个观点,是新东方的基本信条之一。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征服了苦难的人,一个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胜利者,他是这个真理的实践者。而我,虽然看上去好像快乐得像头猪,但实际上也是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活化石。”是的,徐小平生活中遭遇了海外的经历磨难、创业的挫折迷茫以及人生路途中不断涌现的那些恼人的事情。但这一切,都为他追求幸福,渴望美好提供了永恒的动力。因为心态的健康,因为心灵的真诚,因为对于生活的 *** ,因为奋斗理论的指引,让历经沧桑的徐小平,在离开新东方管理岗位之后,依然更加坚定地朝前走,朝着幸福走,向着美好未来奋进。记者:“听说您在人生咨询理论里有个重要的思想:美丽是幸福的要素。您所说的“美丽”在人生百事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徐小平:“恐怕和所有奋斗要素一样重要,假如不是最重要的话。你知道那个‘木桶理论’吧?‘美’是‘幸福木桶”上最重要木板之一。一个人的美包括很多方面:个性魅力、人格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等等。新东方最有魅力的人,可能是世俗眼光觉得‘最难看’的,我不说这个人是谁,免得被他穿小鞋……呵呵呵”。徐小平说得兴起,忍不住还调侃了一把俞敏洪老师。在醇香而温暖的咖啡气息里,徐小平放低自己的身子,调换了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坐好:“我倡导的所谓‘美丽人生’,其实不是什么享受生活,而是一种奋斗哲学。即是:每一个当代青年,无论男女,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学历、学位、技术、专长之外,还得关注自身魅力。个人自身魅力,是和知识学历、工作经验一样重要、具有同样高度‘幸福木桶’上的一块木板。”“幸福固然包含很多层次的东西,比如今日人们谈到幸福,往往最容易想到的是金钱,是物质。在今日中国,人人都在为金钱狂奔,我看有点过多地强调了幸福生活物质功利的那个层面,而忘记了另外许多层面。我不想说这个被忘记的层面是什么,因为很多很多,但从我做新东方学生人生发展咨询的角度,我看到的是:大家过于关注大脑的发展(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忽略了人的发展(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人的发展,人作为肉体的架构,分子的组合的外在的呈现——人之美。”说到此处,徐小平顿了顿,然后眉开眼笑一字一顿地总结道:“我对‘美’的强调与推崇,是我对当代青年人生发展和奋斗理论最重大的贡献——外在的美,也是‘幸福木桶’上一块极重要的木板。”记者:“新东方上市是一个里程碑。作为元老和大股东,新东方上市后,你个人的生活幸福感是否得到了加强?”徐小平:“新东方的上市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上市后第二周,我就看到一篇对我的不实报道,会让人们对新东方产生误解,这立即令我陷入了巨大的苦闷。成功不是万能药。幸福和成功,靠的是你不断征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徐小平说,新东方上市之后,他反而陷入了一个成功综合症。这个成功综合症的定义是:你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朝得到了实现,寻找新的目标,确立新的追求,加强新的动力,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徐小平迟疑着说道,“我的问题是,参与创建新东方使得我登上了个人事业的珠穆朗玛峰,当我要再寻找下一个山峰的时候,就不那么好找了。新东方是一个太阳,走出这个太阳,还有什么更加耀眼的星球可以飞往?别人是黄山归来不看山,我却有点珠峰归来无山登的尴尬。”其实,徐小平的问题不是没有山可以登,而是有着太多的山可以选择。在徐小平探索新山峰的过程中,会晤过携著宏伟商业企划案的华尔街银行家,也路遇过各式怀揣新奇创业梦的年轻人,他们都没有打动徐小平,而一个当年的北大校友创建56个少数民族少儿合唱团的梦想让他彻底动容了。“在中国那些边远的崇山峻岭里搜寻,到中国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部落里寻找,找到那些穿着破烂满身泥土但有着最清亮的嗓音和心灵的孩子们,经过数月的训练后,给她们穿上漂亮的服装,带到现代化的都市深圳和北京,登上绚丽的舞台,一瞬间,在舞台华美的灯光下,她们变成了白雪公主。(励志 sun)当看见这一个个的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我忍不住热泪滚滚,并当场表示我要加入这个伟大得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事业!”徐小平此时的声调低沉了下来,“不过是几万元的资金投入,几个小时的飞行距离,人的命运,在一瞬间得到了改变。这就是最令我激动的一种梦想得到了实现:人的命运,人的发展,人的美,就这样一下子便进入了最理想的状态,最美丽的境界——这一类的事业,也许就是我下一个人生珠峰!当然,我不会把此事当作我的全职工作,但类似的工作,将是我今后最大的奋斗目标。”说到此处,徐小平兴奋起来了,“在我苦苦地寻找下一个山峰的时候,其实有无数激动人心的山峰在向我招手,关键是我自己还迷恋着新东方这座大山,还无法真正舍她而去远行……”。回想徐小平的工作历程,从北大团委文化部长,到加拿大的音乐教师,到新东方的留学与人生咨询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所最为关注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的命运,关注青年的命运。少数民族少儿合唱团的善事,让他看到了通过人为的努力,能够让他人的命运得到如此有益的变化。用这样的方式去改变原本困顿的命运,去提升孩子们的素质,凸显山林少男少女的人之美,让他们梦想成真——这,正是徐小平一生追求并在新东方攀上峰顶的事业。在改变他人命运、提高他人幸福感的同时,徐小平的幸福感必定也会来得更强烈吧!凝望着窗外中关村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徐小平仿佛远眺到那遥远而美丽的山寨,以及他自己心中种种激动人心的人生高峰。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前景:“也许,我还没有启程攀登属于我的下一个山峰,但是,我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路途,开始了新的跋涉,不要多久,我会在新的人生高峰向大家招手”。
留学生涯徐小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徐小平什么学历、留学生涯徐小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