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留学的感受 去德国留学的好处

小藤门 学习技巧 2023-04-10 63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在德国留学的感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去德国留学的好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德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的生活经历

德国留学生讲述初到异国的留学生活。大部分远离家庭到异国的孩子都会有一段非常想家的时间。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留学道路只能戛然而止,有的坚持下来了却感到无比的孤独,这是留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没得选择。下面帮大家介绍一篇德国留学生的生活经历。 在德国语言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真的让人感到很愉快。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有新的长进,看到自己的德语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感到每天都很充实,都很值得。

可下课后的时光,还是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孤单,特别一日三餐要自己做着吃,感到很麻烦。这儿没有学生食堂,也没有快餐店,有钱都买不着饭吃。

在留学生中,流传着一种非常经典的说法,说"一个人叫生存,两个人才叫生活"。这话不无道理。我们一行中,都是未婚男女,都是单身,都处在求生存的初级状态。

随身带来的几包方便面成了宝贝,省着吃还是将它很快地吃光了。以前从来不觉得方便面好吃,吃了几天的面包,倒觉得方便面比面包好吃得多,至少它是咸味的,不像面包那样,吃得嘴里有一种淡淡的酸味,日子长了,整个胃都是酸酸的。

长此下去,肯定不行。如何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和莎莎搭伙

早一批来的中国学生中,采取了搭伙做饭吃的方式,解决了一日三餐吃饭的烦恼。这种做法很快在我们中间得到了效仿。

那天放学的时候,在校园里碰见了莎莎,她对我说,她想和我搭伙一起做饭吃。我们17个人中间,女孩子只有四个,因此她们都是深受男孩子欢迎的对象,因为在生活上,女孩子肯定比男孩子强很多。我住在校外,对结伴搭伙根本没有想过,谁会跑到校外来和我搭伙做饭吃?

莎莎是认真的,这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莎莎是一个十分聪颖的女生。我们虽然在北京的语言班,共同学习了六个月,但都因学习压力大,各自只管埋头学习德语,彼此间连话都很少讲。遇上不上课的日子,她就早早的回了家。莎莎是北京人,她是那种很清纯的女孩,父亲是北大的教授。得益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她不讲虚荣,有自己的追求。来德国前,她已被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录用了,可她心里想着出国深造,一心学习德语,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留学。

我想,在那么多的同学中,特别是那么多的北京老乡中,她选择我,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安全感。我是她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小弟弟,不会对她有非分之想。在异国他乡,女孩子最需安全感。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搭伙做饭的生活。因为我这儿的厨房就是房东自己使用的厨房,所以各种设施都很齐全。我们做饭之前,先向房东征求了意见,她没有表示反对。

就这样,我们二人开始了搭伙做饭的生活。下课回家,我会去土耳其人开的店,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食品。我的分工就是采购物资和清扫厨房等杂活。到了家以后,莎莎主勺烹饪,她可以用有限的食品原料,做出各种可口的中国饭菜。我们很快体验到了这种结伴搭伙的好处,既增进了友谊,还饱了口福;同时,也减少了课余时间的许多寂寞和思念亲人的乡愁。

留学生情谊

莎莎很成熟,就像上帝给我派来的姐姐,让我每天能吃上热菜热饭,着实让我感到好幸福。我们这代人,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产物,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我们从小就感到孤独,姐弟情谊那是不能用其它方式可以弥补的情感。

莎莎特别擅长做面食,常引得房东在她身边驻足,看她的手艺。

德国的面粉很便宜,那种不带发酵粉的面粉,每袋只要0.29欧元,重量为1公斤。比国内的面粉还要便宜。大米就比较贵了,一般超市没有卖的要到中国店去买。所以我们就常常买面粉作主食。

她最拿手的手艺数包饺子,几分钟就可以将面和好,然后就去调饺子馅,最常调的是胡萝卜馅。德国的胡萝卜很多也很便宜,德国人也非常爱吃胡萝卜,因为它营养极为丰富含有维生素。超市的胡萝卜都是论包卖。一包大概五公斤,很便宜,只要1.5欧元就可以买一包。一包胡萝卜够我们吃半个月的。

肉馅买现成的,超市里有一种鸡肉和猪肉合在一起的肉馅卖,价格比单纯猪肉馅便宜,每盒为一公斤,价格是1.9欧元。

肉馅加胡萝卜,然后加进一些调料,香油,一时间饺子馅就溢出诱人的香味,让人闻着就想吃。饺子馅调好后,放进一个有盖的塑料盒里,一般可以供2次使用。

房东非常喜欢莎莎包的饺子,所以每次我们都会多包一点,请房东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当然,莎莎还有其它的手艺,会作北京街头常见的那种馅饼。可馅饼要用油煎,房东不喜欢厨房里充满了油烟味,所以,我们也就做过一次。

莎莎说,最方便的是面条吃那种手擀面,以前我还真没有吃过。我一直在南方长大,平时以大米为主食。不太喜欢吃面条,可当我第一次吃到手擀面时,就改变了对面条的偏见。手擀面吃到嘴里很柔滑,不像意大利面那样硬硬的。手擀面条煮好后,在上面搁上一点榨菜肉末什么的,就成了炸酱面了,香味可口,我很爱吃。

吃完晚饭后,收拾碗筷,清理厨房的事情属于我的工作了。这种分工还是合理的,谁让她有技术呢。不过我一进入这个角色,才发清理厨房的活儿,也非常有学问。

房东大娘很爱整洁,她要求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后,一定要将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见识德国人的整洁和认真

德国人的厨房像我们的实验室,不但干净整洁,而且秩序井然:各种规格的锅、碗、瓢、盆成打、成套,整整齐齐的放进橱柜里;大大小小的盘子,洗完后要用干布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进抽屉里;调料架上,十几个规格一样的瓶子整齐排列,一尘不染;就连不锈钢的锅底都擦得铮亮。

更有讲究的是厨房的那几个垃圾桶

房东大娘不说那是垃圾桶,我还真不敢相信那几个靠着墙角边,色彩鲜艳的几个彩色桶是用来装垃圾的。那几个小桶的外观颜色都不同,有蓝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还有一个红色的。一个个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摆放在那儿。

为了这几个垃圾桶,房东大娘专门给我上了一堂课。

房东大娘说,"不同的垃圾要装入不同的桶里,千万不要放错"。

她指着那个蓝色的桶,说这是用来装可回收的纸类的,如:报纸,杂志,纸板,鸡蛋盒(纸质),厕纸内轴卷。但上过涂料的纸,或者用过的纸,如:装饰用的有颜色的纸,或用过的纸巾,厕纸,妇女用卫生巾,是不能放进这个桶的。

她指着那个黄色的桶,说这是用来收集不可回收的物品的,如:塑料,白铁皮,包装泡沫,饮料盒,酸奶杯,黄油、奶油盒。

黑色垃圾桶为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如:剩饭剩菜,过期的面包,肉、鱼,橙子皮等。红色的垃圾桶用来装可以作为肥料的回收的物品,如:蔬菜垃圾,生菜叶,马铃薯皮,水果核,花生壳、鸡蛋壳,香蕉皮(不带商标),咖啡、茶叶渣等。

房东大娘接着说,电池要注意不能乱扔,它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所以有专门收集电池的地点。

房东大娘一下子说得太多了,我哪记得住!想不到一个垃圾就这么多的分类,这么的繁琐,真的叫我领教了德国人对垃圾的严谨。

所以每天吃完晚饭后,我的任务就很重了。首先要将垃圾分类,这是一项很细致的活儿,我常常分类不准,也常常放错。房东大娘不放心我,都要在我工作完了之后,亲自检查一遍才放心。不过,我还真的被检查出好几处错误。一次,我将装牛奶的纸盒扔到了装废纸的桶里,房东大娘毫不客气地给我指出来,对我说,"牛奶盒的表面有一层塑料薄膜,它应该被扔到装塑料的垃圾桶里"。另外一次是我将一个香烟盒扔到了装废纸的桶里,晚上房东为此专门找我"谈话",原来我的错误是没有将香烟盒里的锡纸取出来。房东大娘已将垃圾重放,又过来告诉我一声,让我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二次"黄牌"警告后,我就变得小心翼翼了。

收拾厨房的功夫,绝不亚于做饭。实在太麻烦,太繁琐。但正是因为德国人很重视厨房的卫生,所以在他们的厨房里,绝对看不到讨厌的蟑螂。这种繁殖力特强的小动物,在德国已经灭种几十年了。就这点就足以让人佩服他们的卫生习惯。

收拾完厨房后,我会送莎莎去车站,她要返回学校,我们晚上各自都还要复习白天的功课。

这个季节是德国最寒冷的日子,整个小镇都被白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晶莹。

我们俩在小镇古老的街道上行走着,向车站慢慢的行去。路上我们常常默默无语,除了踩在雪上清脆的咯吱咯吱声,周围是一片寂静。我们享受着小镇里的那份寂静,我们喜欢这种安静的氛围。

搭伙,相互呵护的日子

公交车总是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准时出现在这个车站,又会在同一时间蒋莎莎送到学校的大门口。看着她上的那辆车开走了,我才会离开返回家。当我回到房东的家里后,我的手机会准时的响起,那是莎莎达到了学校时,向我发出的安全到达的信号。在海外的日子里,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同伴之间的相互牵挂,会觉得很幸福。

那段日子,生活有了规律,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了后顾之忧。

每天放学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就开始想着丰富的晚餐,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家。但途中有时会被土耳其店的烤肉味骚扰一下,嘴馋的时候,偶尔也会花上2欧元买一个解馋。那是一种很好吃的快餐,有点像西安的肉夹馍。土耳其人设计了一个长长的烤肉架,羊肉在上面串着,被烤得直冒油,香喷喷的,土耳其人会用一个电锯,将羊肉一片片切下来,夹在馍里,然后,用各种蔬菜水果,任意挑选几样后,放到馍里和肉夹在一起,味道就不一样了,吃起来不会感到羊肉那种特有的膻味。

想到晚餐有热的饭菜可吃(我们一天中,只有一顿是热的,中午就吃点带去的东西),有自己爱吃的中国饺子,爱吃的手擀面,心里涌过一阵温暖,那种感觉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这并非完全源自友谊,实在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互相呵护。

语言学校的几个月,自己不但在语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自立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没有了依赖,一切只能靠自己去面对、解决。我的厨艺,就是从这时开始入门,然后又得到指点和提高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吃现成的,只能是一时一事;但如果自己学会了做饭的手艺,那就能让自己终身不再为做饭而困扰。

我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炒菜。包饺子,面条已是小菜一碟了。面对今后几年的留学生活,我对自己丰衣足食,解决吃饭的问题有了信心,以后不会再为吃饭的问题伤脑筋了。

德国留学如何

还不错。

传统西方文明造就了日耳曼民族的性格和特点,在德国留学可以接触到纯正的西方文化。歌德、尼采、康德等大师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经过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能够登上大师们的故土、拜访他们的故居、与他们的灵魂进行超越时空阻隔的对话。

德国政府每年对于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在新型专业的建设还是在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德国的大学相当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的学生一直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留学优势:

1、入学相对容易

在德国很多大学的研究生都是英文授课,对德语的要求并不高,去德国只需要800课时,到了德国以后再去考语言考试,所以一般中国学生一到两年内都可以通过德国的语言考试。

2、教学质量优异

德国的知名院校很集中,且历史悠久,教育水平世界一流,中德间学历互认,并且国际承认。学分制设置,自己掌握学习时间,从容完成学业。德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数大学差距较小的国家之一,而且德国大学的毕业证书在全球有很高的认知度,更以严谨,严格出名。

德国留学生活:感受德国文化的别样魅力

 每个国家都因其不同的历史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风格,比如中国的含蓄内敛,美国的开放包容,法国的浪漫多情。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其与众不同的传统服饰或是风格迥异的建筑上,也渗透在每个人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作为一名在德国学习了一年的交换生,我有幸体验到了德国式生活,感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别样魅力。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杂志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杂志【在线购买】

德国初印象

去德国之前,我对德国的了解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严谨”二字。曾听人说过一个所谓的“笑话”:如果你在半夜看到街上还有人在看红绿灯过马路,那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在一向有些随意和散漫的我看来,德国人几乎已经严谨到了“不知变通”的地步。初到德国仅一个月,我就在很多日常小细节中体会到了德国人严谨认真的生活作风。

由于初来乍到的我德语还不熟练,YFU*便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德语短期培训。每天,我都要和住在同一小镇的另一个交换生一起坐公交车去附近的市里上课。在这期间,公交车站也就成了我观察德国的一个窗口。很快我便发现,德国的每条公交车线路都有非常详尽的时刻表,不仅标明了每辆车停经各个公交车站的准确时间(精确到分钟),还根据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交车需求量的不同分别标出了周一至周日每天的不同班次。这样人性化的安排既为忙于工作或学习的人们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严谨的典范。

不仅公交车如此,火车站的站台上也有统一的表格明确标出每列火车停靠时不同车厢所在的位置。凭着这些细致周全的图表和标志,即使德语并不流利的我也可以放心大胆地独自坐火车去其他城市游玩,我的接待家庭也不用担心我会因为德语不好而迷路。正是这样细致周到的交通系统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感到异常踏实和放心。

德国这种严谨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其社会机制中,也体现在每个德国人的生活中。我的洋妈就常常随身带着一个记事本,上面写满了家庭成员每天的安排,比如周二下午3点洋爸负责接洋妹放学、周日上午10点洋弟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等等。每次一有了新的计划和安排,洋妈就会先记在记事本上。如此一来,每天翻看这个记事本也成了她的习惯。我认识的很多德国同学也都有这样的记事本,上面不仅写着每天的作业要求,还记着放学后的活动安排(比如联系打网球或做义工)以及周末、假期的安排等。德国人的计划之长,甚至是以年为单位的。我去德国之前就与接待家庭保持着邮件往来,那时候他们就告诉了我接下来一年他们的旅游计划,令我着实瞠目结舌。所以,若你问一个德国人有没有时间做某事,他的回答多半会是这样:“请等一下,麻烦让我看下自己的时间表。”因此在与德国人打交道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守时。比如和德国朋友约好一起出去,务必要在约定时间前到达,否则就显得有失礼貌。

德国人这种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让我发自内心地信任这个陌生的环境,从而得以安心地享受我的交流生活。令我高兴的是,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学会了提前做计划,令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有效率。

* YFU:国际学生交流协会(Youth for Understanding),成立于1951年,是一个包含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国际性非赢利教育文化交流机构。其交流的形式为:参加项目的学生由当地YFU机构提出邀请和提供赞助,经所在国政府授权发放签证文件,并安排当地家庭、学校及办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YFU机构为交流学生提供系列培训和全程的辅导服务。参加项目的学生按规定取得交换学生签证,在项目结束后须按时返回自己的国家。

去德国留学好吗

挺好在德国留学的感受在德国留学的感受,虽然德国的大学没有美国英国的名牌大学多在德国留学的感受,但是在德国留学有很多优势,诸如以下:

德国大学不收学费吸引很多小伙伴的目光,一年留学成本只有6万元左右。但德国区别英美的关键点,并不是德国大学免学费,而是德国大学给予一切外国留学生国民待遇!去看英美大学的网站都可以看到,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是两套收费标准。

在德国,你可以像德国本土学生一样,享受作为大学生的巨大福利:几乎免费乘坐交通工具;可以得打工赚取生活费;享受低廉的社会保险等等。这一切并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有所不同,在德国留学,你是校园里平等的一员。不光上学不贵,德国的整体生活也比其它周边国家便宜。虽然你刚开始并不这么觉得。

但如果你曾留学除了德国以外的国家,你就会明白在德国留学的感受我们为什么说德国便宜了。你会发现周边西班牙、荷兰、英国、瑞士这些国家里,很多大学生聚集的城市的租金、餐厅和派对都比德国贵了很多,这绝对不是给德国的表扬信,是事实。

德国留学名声响当当,这一个理由绝对不是吹牛,虽然很多大学生觉得德国的大课也就那样——既无聊又没有效果,可是德国企业界和经济界确绝对不这么看,只要能在德国高校毕业,那么你就和好声誉挂上了钩。德国大学很多,但是德国大学的质量和标准都差不多,没有所谓的“野鸡大学”,这也是各国企业看重的一个原因。企业对德国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普遍感到放心。只要有了德国大学的本科或者硕士毕业证,那就相当于一只脚稳稳地迈入了职场。

留学德国的真实生活感受

德国经济非常发达,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学生前去学习。那么去德国留学的学生们的真实感受是怎么样呢?现在跟在德国留学的感受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德国留学生活的相关资讯吧,欢迎大家阅读。

德国的留学生活感受

严谨是德国人的另一个身份标签

“比方说,在德国留学的感受你送给他一包茶叶,他会问你,一次泡几克,多少水。让我很无语。有一次,我在德国人家里做蛋糕。她有专门称重量的电子秤,各种配料精确到毫克。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市场买了5个土豆。没想到,土豆全用纸袋子包着,然后卖菜的人还塞了一张说明书,告诉我们土豆可以怎么煮,怎么炸之类的。我真的都被雷倒了。”

杨婷的同学在日志上就写道:“现在出门在车站等公交车,总想找一份时刻表。德国所有的公交车、地铁,每个站台都有时刻表,每天几点几分有车,非常清楚,固定不变(除了罢工)。车子一般准时到站,所以,出门前查好时刻表,去任何地方都不会浪费时间。”

但是,很奇怪的是,一向严谨的德国人,火车上却是随便坐的……

通讯

大城市通信信号都不错,在中国入139网的手机在德国同样可以使用,但是话费非常高。

大城市会有廉价的长途电话站,在那里可以购买亚洲电话卡打电话,打往中国须拨国家区号和城市区号,如:拨北京0086-10-××××××××。以柏林为例,柏林的的长途电话站“欧洲中心”设有直接用信用卡付费的电话亭,一般多设在邮政总局内或观光景点处。

瓜子是留给宠物吃的

说起吃来,杨婷很郁闷,她说,在德国吃很简单,正餐也就是一块肉、一堆煮土豆、一些配菜,类似于腌白菜萝卜丝之类的。“回国后,有时吃个面包,就很奇怪怎么这么软。因为欧洲的面包大多是硬硬的、酸的、干的。”杨婷无奈地说。

“德国这边的零食 ,就是些薯片、妙脆角啥的,跟我们也差不多。不过,像瓜子吧,这边好像是给宠物吃的。我在宠物食品店看到,是给鹦鹉吃的。像坚果类的东西,花生啊,夏威夷果啊,核桃啊,都是剥了皮的。”

泡吧是最常见的社交方式

印象中,国外的男女交往会比中国人开放很多。像杨婷一求证,杨婷反而说,也不会,基本上不会差太多。如果说,相亲是中国人交往的一种特色方式 。那么,外国人的话,应该是去酒吧。

“外国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去酒吧去party,不像我们把酒吧想象得那么乱,在这里,这是社交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很奇怪,中国人晚上都呆在房间里,怎么认识新朋友,或者怎么认识男女朋友呢?”杨婷笑着讲。“我经常在酒吧看到,不认识的男女在一块聊了一会,就交换手机号码。有很多男女朋友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交通出行

大学生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享受交通费优惠政策,只要每个学年或学期交给学校一笔有限的费用,便可以免费在本地区坐车。有的地区的免费范围甚至很广。通常,学生可以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凭学生证能够享受半价甚至更多的折扣。即使是尚未注册成为正式大学生,不能享受公交优惠,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的开支也不很高。比如在柏林,一张学生公交车年票不足500欧元,凭它可以乘坐柏林地区包括地铁在内的所有公共车辆。德国各城市的公交车也非常准时,到达各站的时间都明确地写在站牌上。而且城市公交系统发达。各城市及各条线路的公交车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末班车时间,有的线路末班车甚至到次日凌晨两点左右。因此对没有工作的留学生而言,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

日常购物

德国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有以下几家:“REAL”“PLUS”“LIDL”“ALDI”。德国所有超市基本都在晚上8点关门,周日和节假日休息。虽说晚上8点才关门,但一般6点左右超市里的商品已所剩无几,特别是新鲜蔬菜和面包等。鱼类以及家禽类产品都以速冻方式处理后出售,提供的品种少,只需按标准烘烤就可食用,去普通的超市也可搞定。

德国留学必备物品

1、随身携带的证件

护照;入学通知书;2寸照片;带点欧元,至少300欧吧;最好国内有国际卡或者信用卡带一张。

2、学习用品

本子,带一,两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带点便签纸来,小小张的,能粘的那种;

书,字典看你自己需要吧;如果你不学德语的话,一本小德汉汉德的双解字典总是要的,至于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话自择,最好带电子词典,英文德文都有;

平时常用的文具。

3、生活用品

洗发水,沐浴液,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带1个星期左右的量就可以了,肥皂带1块

化妆品(洗面奶,护肤的等等)可能要带稍多一些,可能一个月的,因为要熟悉在德国买东西可能还是要长一点的时间。

卫生纸,卫生巾这里也很便宜,少带点

毛巾,浴巾等要多带点,床单,枕巾,被套带2床,能换洗。被子和枕头不用带,

干货可以带多点,香菇,木耳,紫菜,万年青等。要是能多带点吃的就尽量多带。

隐型眼镜的药水不用带很多,价钱差不了多少

有瑞士军刀的话就带过来,挺有用的;没有在这买呗,也不贵。

4、电器用品

电饭锅,这里ms好像都在12欧以内,可带可不带,如果住的学生宿舍,还有好多以前遗留的吧~

手机可以带来,然后在这里买卡,直接可以用;短信狂人在国内办全球通,给国内父母朋友发短信1块一条吧。这里的短信最便宜也要1块9人民币左右一条。办个msn或qq和国内手机绑定也行,那么过来发网络短信也很方便。

电脑,那记得要带根网线,切记,最好能在10米左右以备用,再带些软件什么的,方便使用

耳机,麦克,摄相头

移动硬盘,U盘有的话可以都带一个

德标转换插头1-2个

多功能插线板一个

充电电池和充电器

数码相机,MP3,CD机等

吹风机要是有用的话,可以要带个小的

5、药品

药不用带很多,一点点感冒药,拉肚子的药等就可以了,一般不生病的。其他的药你自己看吧。创可贴带一些。牙不好的话,也要带点消肿止痛药。胃病的话,也带点药。眼药水看习惯了。

6、衣服

夏天衣服不用带那么多。最关键的就是unterwear多带。冬天的厚大衣还是要带。深底纹的登山鞋可以带也可以来这里买,雪厚防滑性能好。拖鞋塑料棉拖各一双,帽子,太阳镜什么的,可以考虑。皮鞋带一双就够了,运动鞋1-2双。自己平时用的小包包是要带过来的。

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

一、人生经历

留学无疑首先是一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你一直呆在国内没法体验的。我常说留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术,也是了解、融入西方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学习之外的东西,对于留学生个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人文的关怀,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就象我们看过无数次电视剧场景中的恋爱故事,可是只有我们实际经历了爱情,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与无奈。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语言

这一点无需多讲,留学专家对高中学生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您的孩子在澳洲读完两年高中后,不管其他功课成绩怎么样,至少英文程度已经可以达到国内英语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在中国学英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比较难以突破。当然,我这样说是合理假设你在国外是与当地的老师、同学和社会有充分的接触与交流,而不是整天与中国同学呆在一起的。

三、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当推荐大学的时候,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问这个学校相当于中国什么档次的大学。那么不妨引用一下国内大学的评价。

上海交大最近有一个全球500强大学的排名,大家去交大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以澳洲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排名第53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82位;清华大学排在201-250位,而复旦大学则排在301-350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世界名校鉴》,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的名校,比方说,美国列举的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国列举的是牛津、剑桥,澳大利亚则列举了澳洲国立、墨尔本。很遗憾,书中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学校,看来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名校的大学。所以留学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四、专业选择的机会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又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二是在中国,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比如,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

以世界标准来看中国,我们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贫乏。尽管大学一再扩招,但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要一齐跟上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国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好可以为我所用,而且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学设施上又比国内先进,如果有条件,我们当然应该出国留学。另外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四年硕士三年,而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仅需三年,硕士只需一年,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三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因为读书的时间较短,有人因而怀疑其教学质量。这基本上是多余的担心,国外较国内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平时学业的强度相当大,宽进严出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国内大学则是严进宽出,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承认自己念大学念研究生是在"混"日子,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好混"。从大学的国际声望上来说,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靠的恰恰是教学与研究质量而并非靠学制的长短。

猜你喜欢:

1. 日本留学生活感想文章

2. 留学日本生活的感受

3. 加拿大留学生的真实生活感悟分享

4. 去德国留学清单

5. 德国留学经验

在德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可以说,如果5年前再让我选择一次,我打死都不会来德国留学。记得刚来德国的第一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时候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过安检。在到达德国境内出关的时候,负责安检我的阿姨还跟我简单的攀谈了起来,离开的时候跟我说:allesGuteinDeutschlandundvielSpa_!当时真的好暖心:)

那一年跟朋友们一起住,也不孤单。放学后,我们会一起做饭,串门蹭饭。周末约的去荷兰看风车,捞扇贝生蚝,回来蒸一锅大家分的吃。互帮互助,小姐妹一起逛街,谈论着德国的彩妆怎么这么便宜,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完,一起散步回家。现在想想那种日子真好..

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各奔东西。我当时去了一个中国人相对稀少的州,开始了独居生活。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孤单。我本身是非常胆小的一个人,但偏偏作死的选择了一个山上的房子。房东非常好,房子也不错,但是一个人。周围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小区里也几乎碰不到人,我感觉我到了一个空城。每天放学回家,躺到床上,对着天花板,我不止一次的问我自己,这么活到底是为什么?

有一年冬天,我从朋友家聚会完回家,已经是夜里11点了。当时就剩下最后一班车了,我千赶万赶,终于赶上了。但是那天我太累了,竟在车上睡着了,以至于我错过站。等到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车已经超出去很远了。于是我赶快下车,但是在我踏出车门的一瞬间,我愣住了。四周都是树木,黑漆漆一片,也没有路灯,就仿佛进了森林。还好我手机还有电量,我导航着大概40多分钟终于到家了,走了一路也哭了一路。因为当时我真的是太害怕了!

那次经历以后,我意识到我不能再独居了。我需要舍友,我需要找人说说话。之后就搬到了一个大概10多户人,一起住的合租房。幸运的是,房东特别好,舍友也很好。当时我跟两个法国女孩关系都不错,女孩儿们的话题总是特别多,我们一起做饭,一起逛街。有次我还自告奋勇,给他们做了我们中国菜。但是慢慢的接触多了之后,也会因为文化不同等原因,有一些隔阂。

之后由于私人原因,不得不搬家。当时时间紧,只能找一个类似于小旅馆的房间。面积大概15平,公用卫生间,浴室。每天最发愁的就是晚上出去上厕所。有连续那么几天。半夜起来发现,门外有喝醉的流浪汉坐着,一方面觉得他们挺可怜,无家可归,一方面自己心里又特别害怕。还有一次,半夜有人敲我窗户玻璃,吓死了。一晚上没睡,坐在床上,开着灯,盯着窗户,又不敢走上前看窗户关稳没。

于是我慢慢的晚上就失眠了,不敢睡,也不敢关灯。经常是早上五六点,天亮了,我才关灯睡觉,好在我的课大部分都是在下午。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变得特别敏感,有点抑郁,情绪也不受控制,不知怎么的就哭了,真是没出息。

独居的日子总是很孤独,没有人说话。我尝试着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是根本没什么用,我始终适应不了环境。那时,我才觉得国内“嘈杂“的生活有多好,因为一个人长时间处在没有声音的环境里,是会崩溃的。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搬到大城市了。但就是这一次换房,又是噩梦的开始。

我被同胞骗了,他对我隐瞒了房东以及房子的真实情况,住进去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厨房没有热水,洗澡调到热水很长时间,而且是滚烫的那种,没有温水。厕所坏了,水流了一地,房东也不管。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房东都没有来修。不仅如此,房东以聘请保洁阿姨打扫卫生的借口,变相涨房租,押金不退,偷税漏税等等。我被弄的真的是焦头烂额,那段时间我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完全不受控制。

然而接踵而来的,还有我的签证问题,当时被匿名注销户籍,去签证的时候,签证官说我犯法了。我又去跑大使馆,回家还得和房东周旋,焦头烂额,身心俱疲。

总之这5年中,我遇到了可能之前_20多年都没有遇到的事,被同胞骗,被房东坑,大街上遇到变态,被咸猪手,被德国一男的死亡威胁...刷新三观,大开眼界。

然而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为了所谓的学历来到了德国,值得吗?我真的非常羡慕别人的留学生活,我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留学生活会是这样。我也想走出来,我也想乐观,但是这5年我真的经历了太多,自己也改变了太多。

关于在德国留学的感受和去德国留学的好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