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青 徐竹青徐兰森

小藤门 专栏 2023-01-06 44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徐竹青,以及徐竹青徐兰森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阎锡山巧处小妾与妻子矛盾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三妻四妾”的文化传统。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帝就不说了,在古代,但凡家里有几亩田地的,都讲究妻妾成群。

段子不是说了吗,在古代,老婆一般到了28岁都会对老公说,官人你我年龄也不小了,你也该娶个小的了,要不左右邻舍肯定说我不懂事。老公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说:没见我天天在忙么,哪有空想这事。老婆说:要不我帮你相一个,你看中就点个头,剩下的我去操办行不? 老公仍不抬头,说:你看着办吧……

别笑,还真有这种老婆为老公找小妾的事情。山西王阎锡山的原配夫人,就很好地发扬了这种文化传统,亲自为阎锡山找了一房小妾。

阎锡山1911年,阎锡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提督,掌管山西军政大权。从此,阎锡山就在山西扎根下来,苦心经营了38年。人称“山西王”。

应该承认,阎锡山的治理很有一套。不管是工业建设、货币政策还是财税体系,阎锡山都梳理得有条有理。38年来,山西从一个内陆穷省,变成相对富庶、平静的“模范省”,阎锡山居功至伟。

与那些飞扬跋扈、贪色纵欲的军阀相比,阎锡山像是一个另类。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阎锡山只有一个原配夫人——徐竹青。

徐竹青是阎锡山的同乡,两人同年同月生,很是有缘分。徐竹青没读过什么书,但很懂得“三从四德”之类的道理。她自从过门成为阎锡山的媳妇后,当好贤内助,帮助阎锡山做好人、做好生意。

阎锡山对徐竹青很尊重。他亲笔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居室的门口,对联还将妻子的名字嵌进去:“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

然而,徐竹青虽然很贤惠,两人的感情很好,可结婚15年了,她却没为老公生育一子半女。据阎锡山的外甥后来回忆,徐竹青经过检查才知道,她确实生不了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让阎锡山很为难。阎锡山是长房,总不能让长房的香火就此中断吧?

这道难题,由徐竹青解决了。她亲自出面,为老公物色了一个小妾,解决生育的问题。对象是大同城姚家角许琨猷的女儿许兰森,只有14岁,长得亭亭玉立,美丽清纯。特别是,由于她读过几年书,很有几分书卷气。阎锡山一看之下,就乐呵呵地同意了。

许兰森很快就过门成为阎锡山的小妾。按照那时候的规矩,由原配夫人找的小妾,过门后要改姓原配家的姓氏。所以,许兰森就改成了徐兰森。

那时候,小妾哪怕很受老公宠爱,地位也很低。她生育的孩子,只能喊她为“姨”,喊原配为“妈”。

徐兰森来到阎锡山家后,很争气,一气生下5男1女。他们全部按照家规,称呼徐竹青为“妈”。

1930年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失败逃到大连。徐兰森带着老四、老五两个孩子一路相随。第二年才回到山西。

回来后,徐竹青发现,老四、老五在背地里悄悄喊徐兰森为“妈”。公平地说,徐竹青对这几个孩子都极好,视如己出。可她接受不了这种违反“家规”的行为。她勃然大怒,与阎锡山大闹一场。

两人一度闹到分居的地步。

对于妻妾之间的矛盾,阎锡山很是头疼。怎么办呢?他最终想到一招,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阎锡山决定,家族里的大小事情,均由原配徐竹青处置。对小妾徐兰森,则让她随身服务自己。“男主外,女主内”,阎锡山通过这种巧妙安排,让徐竹青扮演了类似“皇后”的角色,内心得到极大满足。

此外,阎锡山还经常带徐竹青参加各种重要场合的公共活动。在那个时代,女人一般不会在外抛头露面。徐竹青能够跟随老公出现在那些重要场合,风光无限,挣够了面子。与之相比,和小妾徐兰森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算不了什么,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化解了。[资料扩展: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归国科学家将最好时光献给一穷二白的祖国]

从此,阎锡山、徐竹青、徐兰森三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资料扩展:连杜月笙都惹不起的上海滩一霸 怒斥张学良:请即日离开上海]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妻子矛盾

81件阎锡山遗物首次面世,看民国「 ”山西王”如何主政山西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阎锡山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复杂徐竹青的人物。他徐竹青的生活跨越了三个时代,经历了多场战争,在面对民族大义时,他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地方治理上,以农耕文化的狡黠取得了一些政绩。 阎锡山戎装照 一组两帧 阎锡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山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近代化;但又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地区在民国时处于割据分裂的状态。一生「 ”左右逢源”到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阎锡山一生奉行「 ”中的哲学”,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但是,「 ”中”是手段,随着形势和利害关系的变化,阎锡山立场可以随时变换;阎锡山最终还是在人民 *** 的凯歌声中,结束了他在山西的统治。 1930年5月,阎锡山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 1930年5月《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阎锡山 《时代》周刊称他是一位「 ”和平军阀”。文章夸赞说,这位 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为山西带来了繁荣,「 ”在中国,山西人最为富裕”。「 ”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但这只是表象,纵观阎锡山的所有行为,只是为了自立以及确保自己在山西的统治而已。 1937年2月4日,他就曾谈到过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家小报也登过一幅漫画,画面是这样的徐竹青:蒋介石一手握枪,一手托着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每当有人说起这幅漫画,阎锡山都会得意地笑起来,因为他也认为自己就像这幅漫画寓意的那样,精于计算,擅长经济。 纵观阎锡山的一生,既是民国时期军阀的样本,又何尝不是乱世中,人性的体现徐竹青? 近日在北京银座拍卖举办、由亲属提供的「 ”山西王——阎锡山及其幕僚故物”的预展中,81件与阎锡山有关的实物与大家见面,透过这些实物,让我们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阎锡山。 加入同盟会,后期参与北伐战争 清光绪九年的九月初八(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他九岁入私塾,但14岁就辍学,后随父阎书堂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 这段经历并无甚可表,就是当时寻常富人家孩童的成长轨迹而已。 阎锡山的改变,还要等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那时在太原当店员的他,考上山西武备学堂学军。第二年六月,他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此时,他曾与孙中山会面,并参与制订了中国同盟会的「 ”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中国同盟会在「 ”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阎锡山与孙中山合影照 一帧 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阎锡山,即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并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在此前后,他同其他中国同盟会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中国同盟会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起义成功后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参加辛亥革命也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孙中山莅晋太原文瀛别墅合影一帧 在袁世凯当权后,阎锡山一直对其予以支持,袁世凯也投桃报李,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即主管山西。也是自此时起,阎锡山才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阎锡山与各军政高级人员合影一组两帧 说明:阎锡山亲属提供。1.民国元年国父孙中山先生莅临太原与阎锡山及山西军政高级人员合影;2.阎锡山铁军组织七周年成立大会在太原洪炉台合影。 从民国元年,到民国五年,阎锡山一直跟随袁世凯,站在了历史的反面。他拥戴袁世凯称帝,可谓不遗余力。 黎元洪赠辛亥革命首役纪勋章 说明:此纪勋章亦称「 ”武汉纪念章”。1912年10月10日,在武昌举行了中华民国建国后第一次国庆日庆典活动,该章为以黎元洪名义向有功人员颁发。阎锡山也曾获得过此纪勋章。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又依附于段,并于民国六年(1917年)9月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集于阎锡山之一身。「 ”护法运动”中,阎锡山又错判形势,站在段祺瑞的一边,成为了失败者。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 ”三不二要主义”,即 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后来阎锡山概括为「 ”保境安民”,要求 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 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 文房器物及银制烟盒一组 1918年4月以后,阎锡山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 ”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锡山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 ”村本政治”。这些举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效果的,这也让山西暂时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 古董钟一对 在中原混乱,各方军阀战作一堆时,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 ”模范省”的称号。 阎锡山题赠佛威先生戎装照 一帧 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阎锡山自觉羽毛丰满,便「 ”站”在娘子关上窥测形势,伺机而动。多次打退其余军阀的进攻,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绥远。 北伐开始前, *** 极力争取阎锡山,双方关系开始改善。1926年,国共合作的 *** 山西省党部在太原成立。但在张作霖的威胁和拉拢下,阎锡山却对北伐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徐竹青不同时期生活组照,附阎锡山手书信封及漆匣一个 北伐开始后,北伐军一路凯歌。阎锡山看到这一形势,乃于1927年6月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悬挂 *** 旗。 *** 中央政治会议追认这一职务,并于6月29日推阎锡山为该会委员。7月7日,国民 *** 军事委员会又任阎锡山为委员。是年9月,阎锡山在京汉、京绥沿线与奉军激战,但未有斩获。但阎锡山指挥晋绥军牵制了相当一部分奉军,对北伐全局来说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 ”中的哲学”,夹缝中求生存 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以继续北伐统一全国为目标,对雄踞山西的阎锡山竭力拉拢。阎锡山从此与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齐名,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 蒋中正、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影像及文书资料一组 阎锡山虽在名义上臣服于蒋介石,但内里却一直提防,双方的关系相当微妙。徐竹青你来我往之下,最终爆发了中原大战,但在张学良投诚蒋介石后,阎锡山、冯玉祥等的反蒋军全线崩溃,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阎锡山也于1930年10月宣布下野,12月潜赴大连,黄粱美梦就此收场。 阎锡山随身皮箱、皮袄、银壶等生活家私一组 本组家私含:冯玉祥「 ”毕业纪念”小铜盒;小保险箱;小铜匣;阎锡山招待外宾上海荣安银楼订制的烹煮咖啡银器一组;阎锡山使用过的大小皮箱共两个;阎锡山使用的银器(壶、对杯)一组;「 ”北平福和祥绸缎”的皮袄;手电筒;老牙烟管;老牙信折;老花眼镜;铜捂子(铜暖壶)等家私一组。 阎锡山在大连蛰居期间,一面总结自己的从政经验,一面遥控山西军政大局,伺机而动。阎锡山根据儒家的中庸之道,将自己20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为「 ”中的哲学”。 阎锡山 行书「 ”中乃治事之极” 他认为 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 ”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败;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 ”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讲的是该不该,子理讲的是能不能,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 阎锡山 行书「 ”存在即是真理”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致对外、抗日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蒋介石无奈,不得不表示捐弃前嫌,与曾经的反对势力言归于好,团结御侮。 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在中国 ***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阎锡山的中央执行委员被恢复。蒋介石也授意国民 *** 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20日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蒋介石夫妇、胡适等人会议交流组照(八帧选六) 阎锡山复起后,为了缓和与蒋介石的矛盾并消除蒋对阎锡山的疑虑,对蒋介石的重大决策,表面上完全拥护,在地方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手段,让经济得以发展。 18K 「 ”汉密尔顿”金怀表 在抗战全面爆发前,阎锡山利用争取到的和平环境,依靠自力更生,在数年之内创建了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 ”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到抗日战争前夕,阎锡山在山西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 股票刻板、股票地契、土地租约底片等一组 说明:该组标的内含:山西五台县豆村股票刻板;晋生织染工厂股票一股;中华民国23年山西一元纸钞一张;徐竹青民国十六年购买太原新民街土地买卖契约;阎锡山承租阳明山土地租约及照相底片;阎锡山户口名簿复印件一份等。 阎锡山家族企业股票及山西省债券一组 说明:民国十九年《晋生织染工厂股票》,壹股计国币壹千圆,含封套、股票正本、息折共4套11件。晋生织染工厂由山西省名族实业家徐子澄所创办,时任山西省银行总经理、晋生织染工厂主任董事。 西北实业资料五组 说明:《西北实业建设公司会计会议记录》是阎锡山创办的西北实业建设公司的会计会议记录。阎锡山异常重视会计工作,他认为「 ”计算为成业之母。凡做一事,即当计算真确。以同一之资本、劳力、时间而从事,其效果大者,则成业亦大”。 山西主要工场概要要图 说明:《山西主要工场概要要图》共收集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山西工厂平面图48幅,皆为阎锡山1933年8月1日创办的西北实业公司各工厂,封面标有「 ”极秘”、「 ”重工业”等字号,是当时规格极高的军事、工业及经济资料。 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OMEGA 怀表 同时,阎锡山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等团体,后来又将其合并组成山西自强救国同志会,作为阎锡山推行政令的组织保证。这样,阎锡山的经济和政治实力都得到了增强。 勋表一组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阎锡山开始了「 ”思想防共,民众防共,政治防共,武力防共”,同年冬,日军炮制了「 ”华北事变「 ”,接着要求华北五省实行「 ”自治”。 勋章一组七枚 1936年2月,红军渡河东征,晋军惨败,阎锡山告急,蒋介石乘机派5个师开进山西。红军于5月初回师陕北,蒋军却赖着不走,而且于6月成立了晋陕绥宁四省边区「 ”剿匪”总指挥部,并以陈诚为总指挥,对阎锡山构成威胁。 望远镜1支 在各方势力面前,阎锡山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小心翼翼,开始「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从积极抗日到联日 「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阎锡山表示拥护全面抗战,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进入山西作战,国共合作在山西进行抗战的局面形成。 一等宝鼎勋章 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军队配合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给抗日军民以极大鼓舞。接着,阎锡山部署晋绥军与中央军共同扼守忻口,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战斗。中国军队坚守23天,予日军重创,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中央党部委员章一组 在八路军、山西新军和晋绥军的打击下,日军退缩于铁路沿线和平原地带,广大山区成为抗日军民的根据地, *** 领导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相继成立。阎锡山游弋于黄河两岸。山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阎锡山题赠符武司长戎装照 阎锡山眼看 *** 的影响迅速扩大,感到继续下去势将动摇自己的统治,于是决心消除中国 *** 对新军和牺盟会的影响。1939年岁末。阎锡山又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 *** *** ,发动了旨在消灭牺盟会和决死队的「 ”晋西事变”。但其阴谋未能得逞。这一事件也标志着阎锡山联共抗日路线的终结。 贾景德、程潜等人 1939年谒黄帝陵合影三帧 这时,阎锡山又运用「 ”中庸哲学”研究同三方面的关系。阎锡山认为大敌当前,蒋无暇整治他,毋须顾虑; *** 和八路军日益强大,群众十分拥护,已不再是可以被利用的力量了,而且会同牺盟会和新军联合起来反对他,是威胁他存在的主要敌人;日本侵略军仍是难以战胜的,抗战前途非常渺茫:于是产生了玩勾结日本这张牌以对付 *** 和八路军的念头。日本帝国主义也有诱降阎锡山,以便把军队转用于其他战场。双方勾结的条件逐渐成熟。 傅抱石刻印章一组两枚 1940年夏,阎锡山开始同日军代表接触,达成一系列协议,阎锡山也由联共抗日转变到联日 *** 的危险境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了大举侵略东南亚地区,迫切希望阎锡山履行《汾阳协定》的各项条款。阎锡山由于受到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处长王世英的规劝与警告,又见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觉得当汉奸将遗臭万年,乃采取应付态度,双方各持己见,未能达成协议。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双方依旧互相利用,又行勾结。 蒋介石怕阎锡山投降,增加了对他的支援; *** 为了使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营垒,减少了对他的压力;日军为了诱阎锡山就范,停止了对阎锡山的进攻,并进一步勾结。阎锡山营造的新的三窟已就,乃得苟安于晋西南一隅之地。阎锡山运用「 ”中的哲学”又为自己营造了新窟。 *** 勋章 说明:编号304,附原盒。此章为国民 *** 颁发的高级别勋章,颁给陆海空军军人,于战时捍卫外海,保卫国家,战功卓著者,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等军政要人及美国援华的史迪威、陈纳德均佩戴此章,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1945年8月,阎锡山得悉日本将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即派赵承绶到太原与日军头目商定:日军在原防区防堵 *** 及八路军并听候阎锡山受降;又派部队向太原挺进。 民族光荣纪念章、金鲸金质纪念章、鎏金怀表 一组 30日,阎锡山在日军保护下回到太原,随即宣布「 ”行者”(抗战人员)和「 ”居者”(汉奸)同样有功,改编伪军为省防军,留用日俘万余人,作为他进行 *** 内战的资本。八年抗战的结果,在山西阎管区变成了阎日伪的合流。 在内战中失败,落幕在台北 内战爆发,阎锡山在此时却抛弃了「 ”中的哲学”,全力备战。可惜战场上的晋绥军并未如他所预想,一路溃败。到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7月,太原已成孤岛。阎锡山表示要与「 ”同志会”「 ”基干”在城破时共同「 ”成仁”,同时却以公营事业的流动资金抢购金银,运往上海营造新窟。 1949年3月底,阎锡山飞抵南京。4月24日,人民 *** 攻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就这样被 *** 消灭。 太原解放后,阎锡山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以 *** 守城名将的姿态出现,又借蒋、李之间的矛盾,居中调停,于1949年6月13日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 *** 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与蒋介石合影照 一帧 他就职后企图在华南西南再作最后抵抗。但在 *** 进军声中,阎锡山的负隅抵抗不过螳臂当车而已。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 入川作战,阎锡山于12月8日带领他的 *** 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国民 *** 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退到台湾的蒋介石重掌大权,阎锡山被排除在政治中心以外,他只好率全体行政院「 ”阁员”向蒋介石提出总辞职,当即获得批准。 为了避免经常见到那些上台的新贵,惹些不必要的麻烦,阎锡山搬到了市郊阳明山的菁山居住。那里虽然风景如画,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但地区偏僻,交通不便。他在菁山一住就是十年。 图书及文献资料一组 这十年中,阎锡山的主要工作是著书立说。他先后写作并出版了大量书籍。纵观那些书的内容,纷纭复杂,但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便是 *** 。 阎锡山与旧部属及亲友等合影组照 八帧 说明:附阎锡山签署张日明「 ”证明书”一函。张日明,山西朔州人。阎锡山生前侍卫副官,古风侠义,为阎锡山守墓50余年。 1960年5月21日,阎锡山因感风寒,患了感冒,早晨便卧床不起,左右扶他起床时,发现他的腿已完全不能站立,口中不能言语,手已麻木,连衣扣也不能扣上,头低垂,不能抬起,与前判若两人。由于离市区远,医治拖到了第二天。 5月22日,家人请来医生,经诊断后确定,阎锡山所患感冒已转成肺炎,情势严重,必须赶快送医院治疗,于是,家人迅速将阎锡山抬上救护车,准备送台北市台大医院诊治。 但车行中途,阎锡山病情转危,不几分钟,便已昏迷。到台大医院后,虽经多方抢救,终因耽误太久,而无力回天,阎锡山最终死于台大医院,终年78岁。 纪念章一组 病重时,阎锡山对一直看护他的贾景德说:他痛惜自己不能追随蒋介石回大陆去,而深感遗憾。阎给其亲属留下了七点遗嘱:一、一切宜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出殡以早为好;五、不要放声而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七日之内,每日早晚各读他选作之《补心录》一遍。 阎锡山旧照片六帧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后,台湾成立了以何应钦为首的治丧委员会,5月29日入敛,蒋介石亲往祭奠,并送一块「 ”怆怀耆勋”的匾额。 阎锡山葬礼组照 起初的几年,阎锡山墓地很荒凉,当时蒋介石活着,几乎没人敢给阎锡山扫墓,就连阎锡山的儿子也不来。 一代枭雄的人生落幕,终究还是有些凄凉。

阎锡山晚年过得如何?发妻老死不相见,儿子偷娶二嫂在美国送快递

1960年5月23日,曾经风光无限,主政山西三十八载的“山西王”阎锡山,病逝在从阳明山去往台北医院的山路上。

就在这天早上,原以为只是伤风感冒的阎锡山四肢浮肿了起来,呼吸也变的异常急促。守候在他身边的随扈预感到事情不妙,赶紧安排了车辆,准备把他送往就近的台北医院。

大概阎锡山也知道自己行将就木、离死不远。恋恋不舍地对身边的人说 :“我还能到台北医院吗?”

还没听到随扈的答复,他就吐了一口臭气,昏迷了过去。随扈赶紧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没想到这一针下去, 老阎就真的见阎王去了。

阎锡山死的时候,没有一个儿子守在自己的身边。就连葬礼上,跪在灵柩前为他披麻戴孝的,也只有四子阎志敏。

这不禁让在场的人多问一句,他的小儿子阎志惠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让他对父亲的死也无动于衷。 关于这一切,都要从阎锡山富有色彩的婚姻说起。

1898年,在父亲阎书堂的包办之下, 阎锡山迎娶了临近大逢村徐一敬的女儿徐竹青。 徐家也是当地的地主,颇具家资。阎书堂为自己儿子找了这么一个有钱的老丈人,很是满意。

只是这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苦了豆蔻年华的徐竹青。 就在婚后的第三年,阎锡山和父亲投机倒把不成,反而赔了个底掉。

为了躲债,阎锡山和父亲逃到了太原的一家铺子里,给人打杂。妻子徐竹青则留在了老家,整日地对着上门讨债的债主。

直到9年以后,阎锡山从日本学成归来,这种被追债的日子才彻底结束。

1913年,是阎锡山和徐竹青成婚的第十五个年头,但徐竹青还是没能给阎锡山生下一男半女。于是,阎锡山就打起了娶个小妾,传宗接代的主意。

不过,此时的阎锡山已经执掌山西军务,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娶小媳妇这事, 肯定不能自己去办 ,就交给了手下李德懋。李德懋是明察暗访,四处求人、找关系。

最终,相中了大同一个姓徐的14岁小姑娘。许姑娘不仅有几分姿色,而且勤惠能干,最重要的是身体条件不错,符合阎锡山生孩子的要求。于是,李德懋就把许姑娘带到了河边村。

就在当年的年底,阎锡山迎娶了刚刚15岁的徐兰森。 徐兰森刚嫁到阎家的时候,对徐竹青也是毕恭毕敬,每天必去请安,徐竹青也挺满意。

可架不住徐兰森能生,一连给阎锡山生了五个儿子。 这让徐竹青觉得自己“大太太”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当。

阎锡山的长子和三子早夭,活下来的只有二子阎志宽,四子阎志敏和五子阎志惠。阎锡山常年在外,无论走到哪里, 陪在他身边的一直是徐兰森和活下来的三个儿子。 徐兰森在阎家的地位,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1931年蛰居大连的阎锡山带着徐兰森和三个儿子回到河边村。一开始,两房媳妇还算相安无事。结果有一天,四子闫志敏和五子阎志惠因为一时大意,在徐竹青面前喊了徐兰森妈妈,这可冲了徐竹青的肺管子。

徐竹青同意阎锡山娶二房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二房生的孩子,只能管徐竹青叫妈,至于亲妈只能称呼姨妈。

阎志敏和阎志惠的这一番举动,让徐竹青大动肝火,跟阎锡山大吵了一架。摔了不少东西后,扭头就回到了大逢村。

后来,在父亲徐一敬的劝说之下,徐竹青还是回到- 了阎家老宅。不过,这对结发夫妻虽然同处屋檐之下,却很少见面。

这时间一长,阎锡山就把徐兰森“扶正”了。 徐竹青空有大太太的名头,可家里的大小事务,迎来送往都交给了徐兰森。

1933年,阎锡山的二子阎志宽刚刚十四岁, 阎锡山就打起了让他传宗接代的主意。 挑来挑去,阎锡山挑中了与闫志宽同在省城读书的赵秀金。赵秀金是女子中学的学生,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颇具才情。闫志宽早就对她是倾慕已久。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阎锡山就派人跑到赵家去提亲。赵秀金家住南郊的赵家堡,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

赵父一开始并不想答应这门亲事,但架不住阎锡山权势正盛,一番威逼利诱之后,赵父只能应允。

闫志宽和赵秀金成婚的时候,阎志惠还是个6岁的孩子,情窦未开。 阎志惠只觉得二嫂长得漂亮,又温柔体贴,特别愿意和她亲近。

阎志惠从小机敏聪慧,非常讨人欢心。赵秀金对这个小叔子也是疼爱有加,常常把他带在身边。

只是好景不长。1940年,正带着妻儿在四川避祸的阎志宽, 因为旧疾“羊癫疯”复发,竟然一命呜呼了。 无依无靠的赵秀金在两年以后,带着一双儿女再次回到了山西。

此时的赵秀金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毕竟才23岁,依旧风韵犹存。15岁的阎志惠也已经是风华少年,青春懵懂的时候。

看着多年未见,依旧风姿绰约的嫂子,难免有些心动,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1949年初,阎锡山把一家老小送到了台湾, 只留下阎志惠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又让赵秀金去了日本做生意。阎锡山跟随老蒋败逃台湾之后,过起了闲居山野的日子。

20出头的阎志惠耐不住阳明山上的寂寞,就去日本投奔了二嫂。阎志惠对二嫂早已是爱慕已久,刚过30岁的赵秀金在阎志惠的的温柔体贴之下,也是芳心再燃。

没过多长时间,朝夕相处的叔嫂二人便珠胎暗结,偷偷摸摸地在日本成婚,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 阎锡山知道后勃然大怒,但分隔两地,也无法管束。

随着年岁的增大,阎锡山越发孤独,过了几年便侧面允准儿子回国。儿子,儿媳的归来稍微抚平了阎锡山在阳明山上的寂寥之心,多了不少的笑容。

在那段日子里,阎锡山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把孙子阎树楠和孙女阎树枋搂在自己的身边,教他们读书、写字。

至于小儿子娶了自己的二嫂这件事,阎锡山是毫不在乎,也没有过多的指责。

只是,这件事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极大不满,那就是住在阎锡山对面山头上的原配妻子徐竹青。徐竹青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在她看来,阎志惠的此番举动,简直是有悖人伦。

但阎志惠毕竟是阎锡山的血脉,也算是自己的儿子,她把怨气都撒在了赵秀金的身上。

时不时地就对外人说,赵秀金不知廉耻,勾引阎志惠,这才授人以笑柄。

这种话说个一两次,阎志惠还能忍。说得多了, 阎志惠自然对徐竹青有了怨言。 毕竟徐竹青不是他的生母,也没照不过他,这个“妈”也不过是礼法上的一个称呼而已。

不久之后,阎志惠给阳明山上护卫人员发奖金,故意的没有给徐竹青身边的两个人员发放,想着给徐竹青点难看。没想到这两个人直接找到了阎志惠, 不由分说就把阎志惠给打了。

阎锡山知道前因后果之后,大骂了阎志惠一顿,觉得他做得有点过分。这场风波刚刚平息,阎志惠又闹出了一场幺蛾子。有一天,阎志惠找到父亲,建议父亲裁撤山上的护卫。

当时跟着阎锡山住在阳明山上的护卫,还有十几人。 这些人都是阎锡山从山西带出来的,跟了他几十年。

阎锡山的“种能洞”在阳明山的最高处,往下俯瞰正好是老蒋居住的士林官邸。老蒋的一举一动都在阎锡山的眼皮子底下,这让老蒋的日子过得不怎么舒服。

老蒋当然也不放心阎锡山这个潜在的隐患,安排了不少的人员死盯着阎锡山。

阎锡山养着这些人,表面上是出于多年的交情,实际上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当年,跟着他一起上阳明山的一共40多人,如今走得只剩下这十几个人了。

阎志惠提出要裁撤山上的人员,阎锡山自然不同意。

为了安抚山上护卫的心绪,阎锡山和儿子阎志惠大吵一架。

阎志惠见父亲如此的顽固不化,觉得自己没有在台湾待下去的必要了。一气之下, 带着赵秀金和儿女们去了巴西。

阎志惠离开台湾的时候,阎锡山没有给他一分钱。为了谋生,他和赵秀金在巴西开了一家小餐馆。整日起早贪黑地忙碌,还要照顾一双儿女。

没过多长时间,赵秀金这个从未吃过苦的女人就病倒了。

阎志惠为了给妻子治病,只好把餐馆倒卖出去。后来,阎志惠又和别人做起了生意,没想到这位曾经“山西王”的五公子, 又被人骗了个精光 ,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苦难当中。

此时,阎锡山没有给他打过一分钱。四哥闫志敏一家人在美国过着舒心的日子,也没有给他去过一个电话。

这让阎志惠心中充满了恨意,从此下定决心, 不再和家人有任何的来往。

阎志惠带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张去往美国的机票,开始了孤身一人的异乡漂泊。

一开始,他在美国给人送快递,送衣服。为了赚钱,阎志惠有时间还要去餐厅打工,给人做三明治,终日深陷在生存的挣扎中。

远在巴西的妻儿,也过的异常的艰辛。阎树枋和阎树楠上三四年级的时候, 就因为家里无力支付学费被迫辍学 ,到了离家不远的工厂里打工赚钱。

昔日叱咤风云的“山西王”也是垂垂老矣,不复当年的风姿。孤身一人在阳明山的种能洞里深居简出,开始著书写作,回忆自己过往的一生。

身边除了那些伸手要钱的随扈和恨了他半辈子的徐竹青以外,再也没有一个亲人。

1960年,阎锡山病逝的消息在美国传开,四子闫志敏随即回到台湾奔丧。

阎志惠赵秀金听到父亲的噩耗之后,内心复杂, 但却连买机票的钱都拿不出来 ,只能在太平洋对岸遥望着父亲的身影。

直到数年以后,赵秀金才和儿女们攒够了购买机票的钱,飞往美国与阎志惠团聚。

不过,阎志惠和赵秀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一家人的团聚而变得好起来。为了生计, 阎志惠不得不又干起了保险员的工作,终日里在风吹雨晒中卖保险。

数年拼搏之后,阎志惠和赵秀金才攒下了一点钱,买了辆二手的货车,跑起了拉货的生意,日子才算是逐渐地好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赵秀金却因为生活的坎坷折磨一病不起,不到60岁就离开了人世。

后来阎志惠跟间谍金无怠的遗孀周谨予走到一起。 1992年,阎志惠与妻子悄然地回到国内一次,他们 以游客的身份去山西阎锡山故居,当时那里已经成 旅游 风景区,他们需要买票参观。

在那里阎志惠停驻了良久,回忆了曾经和父亲、哥哥在一起的日子。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是过眼云烟,无法回头。

2011年,84岁的阎志惠在美国病逝。两年之后,比他大一岁的四哥闫志敏,也在美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兄弟两人虽都在美国,却如同陌路之人, 长达半个多世纪没有来往。 兄弟两人,也从未去台湾给父亲的坟头上添一把土。

当年在山西境内一言九鼎,祸害了不少乡里的阎锡山,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但也是得到了报应,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清苦。

退守到台湾之后,老蒋就把他“闲置”了起来,只给了他一个资政顾问的身份。就凭“顾问”的这点薪水, 阎锡山想要养活这小20口人也是难上加难。

实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他让手底下这些人在阳明山上开垦了一片农场,算是勉强的能够糊口。

随着阎锡山日近西山,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这些人也都对阎锡山的财产打起了主意。

阎锡山死后,把自己名下的财产都留给了徐竹青,这让跟了他一辈子的护卫非常的不满。

这些护卫们为了拿到阳明山农场的经营权, 一纸诉状把徐竹青告上了法庭。

徐竹青跟了阎锡山一辈子,等他死了,自己还没落下好。一气之下,又反诉了当年的这些护卫。双方是为了阎锡山的遗产你争我抢,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阎锡山死后十年,88岁的徐竹青也在缠身的官司中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一命呜呼了。

这对彼此守候,却又老死不相往来的孽缘,随着他们同穴而居,深埋在阳明山上而烟消云散。

时光流转,如今阎锡山的后人也有十几人,然而他的穴居之处,却没有亲人给他添一抔土、拔一根草,不免悲哀。

不过有一位名叫 侍卫的张日明坚持为其守墓,如今张日明也已年近90岁,他说自己去世后会让孩子继续守墓,这也是一种延续吧。

[1]侨报网,2014.05.15,《阎锡山五子阎志惠在美病逝,享年84》

[2]《中外文摘》,2017年第14期,《阎锡山在台湾》

[3]《文史天地》,2006年第01期,《山西王阎锡山》

徐竹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徐竹青徐兰森、徐竹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