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 西路军领导班子名单

小藤门 专栏 2023-01-06 35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路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路军领导班子名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何评价西路军的历史问题?

评价和争议

毛泽东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西路军:"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西路军,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西路军,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这段文字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西路军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1981年11月22日,陈云同李先念谈起西路军问题,指出:“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

1991年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发行,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所收入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对西路军的注释这样写道:"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积极争取,并经过朱德、刘伯承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10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

2004年,由兰州西路军研究会编纂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洪学智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很长时期,西路军由于被当作是'张国焘路线'的牺牲品,其史实及研究都被视为'禁区',尘封西路军了半个世纪,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备受压抑和屈辱,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

西路军总指挥,因病错过消灭“马家军”的战役,晚年仍然自责不已

在红军 历史 上,有一支令人不忍提起的队伍,这支部队之所以不忍提起,主要是因为它的结局太悲惨了,这支队伍就是红军西路军。1936年,西路军成立时总人数接近2.2万人,但是他们西渡黄河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以战败告终,几乎全军覆没,回到延安的仅4000余人(还有一种说法说西路军最终仅剩700余人)。

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后红军主力会师,为了打通苏联援助中国的路线,经过红军军委研究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为基础成立西路军,渡过黄河,开始在宁夏等地作战。西路军成立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帅被任命为西路军的总指挥,之后徐帅率领西路军孤军前进,渡过黄河,可惜的是,西路军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总指挥徐帅也历经千辛万苦才返回延安。

西路军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它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敌军腹地,没有援军支持,因此很容易被敌人包围;其次,西路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很大,客观来说,当时条件艰苦,而且西路军也没有系统的后勤补给,碰上硬仗,后勤补给不及时对战士的士气有很大影响;还有就是西路军的对手“马家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战力强劲,西路军面对马家军时吃尽了苦头,再加上没有援军支持,西路军最终失败。

西路军失败后,高级将领也有了不同的归宿,而作为总指挥的徐帅则返回了延安。返回延安后的徐帅心情沉重,不过他并没有受到批评,主席甚至主动宽慰他,告诉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而徐帅此时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打败马家军,为西路军的广大战友报仇雪恨。

在这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党第二次合作,组建了全民族统一的抗日战线,此时的徐帅暂时放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恩怨,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抗日事业当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解放战争爆发,此时的徐帅回忆起西路军时期马家军的所作所为,心中复仇的想法更为迫切。

解放战争时期,徐帅先后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以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他始终记得西路军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稳扎稳打。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当时整个华北地区,国民党只有太原一座大型城市作为据点,徐帅虽然抱病,但是依然指挥了进攻太原的战役。

在徐帅指挥太原战役期间,彭老总曾经专门跟他商量过,当时彭老总告诉徐帅:“等打下太原,我们一起消灭马家军”。彭老总知道徐帅在西路军失败后一直自责,内心迫切希望为战死的同志报仇,因此主动提出一起消灭马家军。

对徐帅本人来说,他也迫切想为战死的士兵报仇,可惜的是,太原战役结束后,徐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过组织批准,徐帅前往青岛养病,他也因此错过了进攻马家军的战役,没能亲手为战友报仇。

因为这件事,徐帅晚年一直自责不已,他也因为错过消灭“马家军”的战役而耿耿于怀。1990年,徐帅去世的时候特意留下遗言,希望自己去世后不要举办追悼会,并且要把自己骨灰的一部分撒入河西走廊,因为那里是西路军全军覆没的地方,那里埋藏着西路军牺牲的战友……自己生前不能陪伴他们,去世后一定要和他们葬在一起。

参考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郝成铭 、《 历史 的回顾》

谁能讲讲革命时期西路军的历史

西路军西路军,指1936年10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四方面军主力约6000人,刀棍队7000人,非战斗人员9000人,遵照中央和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作战,在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悬殊、粮绝弹尽,穿着单衣草鞋西路军的西路军健儿无后勤、无弹药补助,无任何救援,视死如归,与飞机、重炮、骑兵组成的强悍火力的二三十余万敌军,顽强战斗半年,完成上级给予的所有任务后,宁死不屈,战死7000人,歼敌5.5万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1936年11月10日, *** 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

下辖三个军: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辖2师4个团,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西路军;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2师6个团,6500余人,枪25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西路军;叁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 *** ,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2师6个团,7000余人,枪32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另有骑兵师,200人马,200支枪,平均每枪子弹25发。

全军计21800人,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

西路军

西路军政委陈昌浩(1906—1967)

原为实现《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单独西进,接通新疆,但在古浪一役中,虽然歼敌5000余人,但自身伤亡2000余人,参谋长陈伯稚、一个师长、一个师政委以及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牺牲。

军长孙玉清被撤职,由一方面军将领李聚奎接任。

但却在此时,中央军委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就地在永昌、凉州一带建立根据地。

中央原计划以此造成河东红军将与西路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调动蒋军,以便河东红军主力转移,但此意图中央却不明告西路军,只是命其不进不退、困守不毛之地,陷于民族不同、文化不通的危险境地。

而西路军的领导人陈昌浩由于在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及红四方面军长征时,忠实执行过“左”倾错误,并形成与张国焘的特殊关系。

由此,西路军就在该地点进行大规模的惨烈战斗,部队严重损耗,由21000余人锐减至15000余人,渐渐陷入绝境。

请介绍下红军西路军西征覆灭的悲壮历史

西路军西征发生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西路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在甘肃省西北部,与 *** 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的作战。

西路军西征之战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红军主力在西北的集中,形成了横跨黄河两岸发展、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

1936年10月24日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达了渡河命令, *** 率三十军从靖远南l公里的虎豹口(今河包口)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沿河防线,并很快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

紧接着,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五军也渡过了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后,为了加强对各部红军的统一指挥,中革军委于10月28日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准备组织海(原)打(拉池)战役,重点打击胡宗南部。

而张国焘却令红四方面军在河东的第四、第三十一军调离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致使战役计划未能落实。

10月30日,中革军委指示河西部队暂时控制一条山、五佛寺地区休息待机,准备在击破南线敌人后继续北取宁夏。

11月初,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因该地人烟稀少,粮缺水咸,加之连日激战,大部队不便久停,数电红军总部及中革军委请示河西部队的行动方针。

1936年11月11日, *** 中央和中革军委正式命令河西红军部队组成西路军,同时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等5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 *** 、陈海松、郑义斋任委员。

三十军为第一纵队,在右翼,由一条山地区向大靖前进;九军为第二纵队,在左翼,由镇虏堡地区向古浪前进;五军为第三纵队,经关家川等地在九军之后跟进,徐向前率总部和直属部队随三十军行动。

西路军在敌西路军我力量对比处于极大劣势的情况下,踏上了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西征之路。

1936年11月15日,红九军攻占古浪县城。

古浪是西征的第一关,为河西走廊的要冲,为凉州(武威)的门户,地势险要。

马步芳得知古浪城被红军占领,十分惊慌,严令马步青、马元海(前线总指挥)迅速反攻古浪,同时又调来增援部队,企图夹击红军。

1936年11月16日拂晓,马家军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并4个民团的优势兵力开始向古浪猛烈反攻。

派来的轰炸机狂轰滥炸,整个古浪城变成了一片火海。

正当西路军在永昌、凉州一线与马家军浴血奋战之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为了策应河东红军主力的战略部署,西路军在永昌至山丹一线奋勇作战40余天,有利地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2月28日,西路军继续西进。

12月31日,先头部队五军攻占临泽县城。

1937年1月1日,五军又攻占高台县城。

1月上旬,九军一部攻甘州未下,进驻临泽东南的沙河堡。

此时,马家军主力蜂拥而来,除以一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西路军主力外,以其两万余人配以飞机大炮,于1937年1月19日,开始对高台县城进行猛攻。

1937年1月20日凌晨l时许,马家军倾全力从四面攻城,炮火异常猛烈,五军伤亡惨重,但他们仍顽强地抵抗,拼命坚守阵地。

经一周的激战,因原改编的部分民团叛变,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使敌人冲入城内。

高台失守、临泽突围后,西路军还有约1.1万余人,兵员、弹药、粮食、冬衣等物资有损无补,处境较前更为艰难。

假若此时继续西进,长途跋涉,必遭马家军的重兵堵截追击,危险异常。

恰在此时,中央连续来电,指示西路军准备东进,于是徐向前又率西路军踏上东进的征途。

马家军发现西路军收缩兵力,企图东进,很快就集结了7万余人的重兵进行堵截。

1937年1月27日, *** 率三十军抓住战机,在西洞堡地区全歼马家军装备精良的宪兵团,击溃手枪团,缴获1200余支枪及大批战马、子弹等军用物资。

在倪家营子这块弹丸之地,西路军以寡敌众,同7万多人的马家军展开了一场历时40天的惊心动魄的大血战。

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而出,进至威狄堡地区又遭敌堵截,部队被迫重返倪家营子。

重返倪家营子后,西路军与马家军又激战7昼夜,毙伤敌2500余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待援无望,遂决定再次突围,准备由祁连山向东转移。

*** 负责军事,李卓然负责政治。

石窝会议后,陈昌浩、徐向前和大家洒泪相别,带领30多人的小分队离开了部队。

*** 带领西路军左支队,在风雪弥漫的祁连山中经过43天的艰苦行程,于1937年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得到 *** 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进入新疆,为革命保留了400多人的骨干。

早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西路军进至永昌地区休整时,党中央就开始了对西路军的救援工作。

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中,向 *** 提出应允许西路军在甘西地区活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共开始的第二次合作的谈判中,周恩来按中央指示,与 *** 西安行营代主任蒋鼎文进行多次会谈,要求他本着国共合作的原则,电令“二马”停止进攻西路军,但未能达成协议。

在西路军已面临覆灭危险之时,党中央、 *** 十分焦急,指示在西安谈判的周恩来强烈要求 *** 令“二马”停止进攻,并决定组成援西军,司令员为刘伯承、政治委员为张浩。

*** 还曾想动用金钱,来买动“二马”停止进攻。

为营救西路军, *** 、周恩来殚精竭虑,动用了各种可能的关系和途径。

在西宁,赵守钰还同马步芳进行了谈判,虽未获成功,但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二马”对被俘人员的态度有所转变,他们在4月上旬,把被俘的2000多名西路军分批押送兰州,这些人大部分被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所营救。

在 *** 的带领下,左支队终于在5月初到达新疆。

西路军和马家军在河西的浴血较量,是我军战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恶战。

面对10余万马家军的围堵,西路军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英勇奋战四个多月,歼敌约25000余人,但由于孤军作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待援无望,终于在1937年3月不幸兵败祁连山梨园口。

扩展资料西路军

此战,是我军战史上一次严重的军事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

不服从 *** 中央的指挥,导致红四方面军孤军深入,既无援兵的支援,又无兵源、弹药、粮食的补充,而且作战地区都是有利于 *** 骑兵的作战,不利于红军进行运动战,有些文章把失败的责任全都有推到张国焘身上也是不正确的。

在战役指挥上,作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并无大的失误,徐向前同志以其冷静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率部同强敌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战。

由于河西走廊地区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西路军孤军苦战四个月,歼敌2.5万余人,最终未能免于失败。

在此,西路军和陈昌浩的历史功勋事实上得到了更明确的肯定,并明确提出西路军失败是“由于河西走廊地区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而不是陈昌浩个人的原因。

关于西路军和西路军领导班子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