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黄文弼,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黄文弼,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黄文弼,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
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这成叠古纸垫。
1933年,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之木简,为汉宣帝年号,则此纸亦为西汉故物也” 直至1990年,学者们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先后八次发现西汉初年至末年。
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一项巨大贡献过去一般认为纸是汉代蔡伦所发明的根据近代考古发现,远在西汉就已出现纸1933年,黄文弼我国已故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代古烽燧亭故址中,曾发掘出一片古代的纸。
西域都护府设立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
黄文弼18931966,字仲良,汉族,湖北汉川人,1927年4 月他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被我国学术团体委任为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同斯文赫定一起前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考察,他从4月8日鲁克沁出发,穿越库鲁克。
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