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 鲍照拼音

小藤门 火币交易所app 2023-01-29 7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鲍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鲍照拼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鲍照是哪个朝代的

鲍照是南北朝鲍照的。

人物生平:

献诗言志

约义熙十二年(416年)鲍照,鲍照出生于一个低级士族家庭,因家庭贫困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

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创作《拟行路难十八首》组诗中的部分诗作。深秋,鲍照西游荆州,往依临川王刘义庆。途中,鲍照经过大雷(今安徽省望江县境内),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寄予妹妹鲍令晖。

秋末,鲍照抵达荆州江陵。岁末,鲍照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鲍照于是献诗,刘义庆觉得其诗奇异,于是赐鲍照二十匹帛,后拔擢鲍照为临川王国侍郎,鲍照遂作《解褐谢侍郎表》。在荆州期间,鲍照与僧人释惠休相往来,创作《秋日示休上人》、《答休上人》二诗。

文学形式:

在文学形式方面,鲍照兼长众体,诗、赋和散文皆有名篇传世。其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词采华茂,对偶工整,或寓情于景物之中,或游神于气象之表,皆抑扬顿挫,音调和谐,而且思想深刻,感情饱满,建安风骨犹存,造诣很高,

开后代诗人无数法门,获得不少诗家的好评,可谓“风格道丽,意境深沉,陈言尽去,耐人咀嚼”。其中,其五言古绝更是在句式、押韵上开唐人绝句之先河。其七言诗则在诗史上更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他更是曾经被人尊为七言诗开山之祖。

此外,在乐府创作方面,鲍照可以说是当时集古今大成的诗人,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乐府的音调、句法多所发展。就骈文方面而言,鲍照也是一位优秀的骈文作家。

简述鲍照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鲍照,中国南朝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北部)。久居建康(今南京)。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反映出庶族地主对当时士族专权政治现状的不满。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也长于赋及骈文。所作乐府《拟行路难》十九首(一作十八首)以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均较有名。所着有《鲍参军集》。

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代贫贱愁苦行》写贫贱之士“黯颜就人惜”的屈辱沈痛,

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代放歌行》;

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代白头吟》写“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的炎凉世态,都是当时下层寒士受压抑的痛苦心情的反映。

鲍照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钟嵘《诗品》评曰:“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与颜延之(384-456)、谢灵运(385-433)并称“元嘉三大家”。

鲍照本是上党人,后来迁于东海郡。他出身于寒族家庭,自称是“负锸下农”、“废耕学文”。他是有抱负的才士,不甘心屈从于当时的门阀制度而要争取政治上的地位,但是在世族豪门的压抑下,他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无论是前期历仕诸王,还是在孝武帝的朝廷任职,官位皆不高。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被擢为国侍郎,同年秋随王赴江州。元嘉二十一年(444)正月,刘义庆病逝,鲍照上书其世子,自请解职,四月服丧期满,同年秋鲍照还家。

元嘉二十二年(445),鲍照接受衡阳王刘义季的征辟,到达徐州。元嘉二十四年(447),为始兴王刘濬所辟,任始兴国侍郎,后随刘濬赴京口、江北等地,元嘉二十八年(451)侍郎报满辞任。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刘劭及始兴王刘濬谋逆,弑宋文帝,五月为孝武帝刘骏所败,伏诛。

孝武帝孝建元年(454),鲍照除海虞令。孝建三年(456),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后出为秣陵令。大明二年(458),转为永嘉令(一说为“永嘉令”)。大明八年(464),鲍照在荆州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同年五月,刘骏病死,太子刘子业即位。次年十一月,湘东王刘彧弑前废帝刘子业即位,为宋明帝。明帝泰始二年(466)初,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刘子顼举兵响应。同年八月,刘子勋兵败,刘子顼被赐死,荆州城破,鲍照被乱军所杀。

《南史本传》:(大体同《宋书本传》,皆附于宋临川王刘道规传后)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令。文帝以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文学家鲍照的作品有哪些

身处于南朝宋时期的鲍照,是一位文学大家,特别是乐府诗的创作极其出名。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文学家鲍照的作品,希望能帮到你。

文学家鲍照的作品有哪些

鲍照此人是一位文学大家,他主要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特别是乐府诗的创作,极其的出名。如今留存下来的就有204首。可以说鲍照在诗歌史上具有最要的地位,他对后世的李白等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鲍照那么多诗歌中就有广为人知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整整18首诗歌,就表达出了自己对森严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嘲讽,而他只不过是低贱的寒士,只能够在诗歌中抒发不满,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敢怒不敢言。而且他也曾描写了边塞战争生活,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提供启蒙。

论及诗歌地位甚高,其实在散文上,他同样拥有一定建树。其主要的作品是《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元嘉十六年,鲍照被任命为国侍郎,将要到江州任职,于是他就给自己的妹妹写了这么一封信,说是谁,其实是一封优美的骈文。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及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其站在登大雷岸的所看所景,大好河山都被他用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成为一幅又一副壮阔的画卷。以及自己奔波在外的劳碌,使感情和情景相结合,使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兄妹之情。

有人说他的主要作品是《鲍照军集》,那是由于鲍照曾担任过参军,因此后人称其为“鲍参军”。到了永明年间的时候,鲍照的诗文很多都杳无音讯,于是,虞炎奉命去把他的所有诗文 收集 起来,著作成集,并做了序,让后人观赏。

文学家鲍照的介绍

鲍照(414年-470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诗体的发展有何重要的贡献?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因为鲍照曾做过参军一职,后世也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诗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仅举一例,唐代诗人杜甫曾用“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李白的诗歌特点,大意是说,李白的诗歌清新的一面出自于庾信,而俊逸的一面则出自鲍照。由此可见,鲍照的诗风对唐代诗人都有影响。

鲍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儒的书香门第,他勤于诗文学习和创作,史料中对鲍照的评价是“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也就是说,鲍照文采飞扬,尤其擅长于乐府诗的创作,他的诗歌以遒劲、俊逸著称。

鲍照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其实也就是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鲍照的五七言诗歌成就

鲍照从早年寻求功名一直到功成名就期间,连续写下了十八首组诗《拟行路难》,这些组诗是鲍照的人生吟唱,每一首之间都用共同的旋律贯穿。诗中体现出鲍照力求上进的决心,这组诗内容丰富形式瑰丽,从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鲍照多姿多彩的诗歌艺术成就。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的五、七杂言诗,这十八首诗音调高低变幻,长短激荡,在形式上极具审美内涵,并突破了汉魏以来被确定、认可的五七言格式,这是在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鲍照的诗歌形式对五七、杂言和乐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影响深远,南朝后期的很多诗人如吴均、王筠、费昶等都学习并继承了鲍照的诗风。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盛唐诗歌,连唐代诗人李白和岑参的诗风,也时脱胎于鲍照的诗风。

二、山水诗的创作

鲍照一生虽然写了不多的几首山水诗,但这些山水诗都有共同的特征,意象宏伟而苍茫,有一些对山水描绘的诗句非常生动形象,如《登庐山》、《从登香炉峰》等,其中很有名的一首诗《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去欣赏眼前的云山雾水,并用精美的文字描摹山水,诗句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俊秀飘逸的气息,这也让他的山水诗多了一份俊逸、遒丽的特点,也让人与山水之间的空间变得更加宽广。

鲍照超越和突破了前人诗作中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描写,他把云空与气象等自然因素也融进了诗里,让人感觉山水多了一份苍茫感,如披上了神秘的外纱,鲍照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三、乐府新声

在鲍照生活的时代,乐府新声蔚然成风,但是写进诗中的还很少见,鲍照开了这个先河,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极富创造性。

鲍照的乐府新声意境清新,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南朝民歌的特色,其中《代春日行》一诗堪称乐府新声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写道:“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这首诗采用三言,音节悦耳谐婉,节奏明快,活泼跳跃,一派春日明快的景象。诗作描写了人们春日去游玩,沐浴在春风中的欢乐与笑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尤其是此诗中华丽的辞藻和俊逸的诗风,是鲍照尽其才力精雕细琢而成,正是由于鲍照精心的创作,才形成这种俊逸的风格,也为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四、开启咏梅诗的先河

鲍照曾经写过一首杂言诗《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以梅花自比,梅花欺霜傲雪,只有在白雪中才会盛开,梅花在诗人的眼中是坚强、谦虚的象征。梅花是高洁的、清和淡雅的,又有着刚烈的品格。

傲雪绽放的梅花,就是鲍照人格的写照,也是诗人坦荡磊落胸怀的体现。这首诗虽是咏梅之作,但诗人将自己的出身,理想抱负,情怀等都熔铸进字里行间,并寄寓在梅花身上。可以说,鲍照是的这首《梅花落》是咏梅诗中的先河之作。

小结

六朝诗坛,因诗歌内容空虚浮华,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被后世广为诟病,但鲍照以其非凡的才情和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一洗六朝诗坛靡弱之风,赢得后世广泛赞誉。

鲍照创作诗歌就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他用匠心精神精雕细琢,他用艺术才情打磨优化,这样,一首首如同精美的艺术品一样的诗歌也就呈现在世人眼前。

关于鲍照和鲍照拼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