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满族人特征,以及满族人特征小绒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满族的民族特征以及与汉族的区别
由于今天的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杂居共处,所以有的人就说满族和汉族已经完全一样了,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两个民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如果完全一样的话,那么只能是一个民族,而不可能是两个民族了。
那么今天的满族和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人中B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20%多一点。
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到,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夹克,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象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汉族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 退一步讲,两个民族的逐渐渗透,确切说是从满洲族入关开始的,那时候,满洲人是统治者,使他们改变了汉人。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 满语属于满-通古斯语系。
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李佳氏为李,何叶勒氏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所以,满族不管现在的汉姓是什么,只要去看一看《满族的冠姓》这本书,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的。
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当时的情况是,老舍先生在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又不愿屈服,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很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
----------
纯种的满族人面部特征:仅供参考(因现今多满汉混血缘故,很多特征已不明显,请勿对号入座)
1. 头型:分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吉林以南多为长头型,黑龙江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的通古斯族群)多为圆头型,即宽面,颞叶(眼睛两侧)部位发达。
2. 鼻子:鼻梁挺直,是指从眉弓到鼻梁骨(山根部位)连贯,没有明显的塌陷。鼻尖并不像白人那么高,所以从侧面观看的话,鼻梁的侧轮廓不会有太大的倾斜角度。
3. 眼睛:大多数的满族人眼睛颜色偏黄或褐色;还有更加珍贵的灰色的眼睛,即瞳孔的颜色偏蓝灰色,在夜晚用灯光照耀会更加明显;现今在部分锡伯族人中能发现此种特征。
4 . 上眼皮内眦现象。
6 . 颧骨结构明显。
5 . 少数满族人头发或者胡须的颜色发黄。
6.脚趾分成两瓣是基因问题 以前满族人只和满族蒙古族的人通婚 不能和汉族人通婚 也许这种基因能够保留 但是现在不一定了
客观讲,比较纯正的满族人还是有自己的相貌特点的。满族属于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有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其中的主干为满族。他们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等特征。
1、满族人一般皮肤较白,个头和块头一般无论男女比汉人的大,大眼睛的不多,符合了蒙古人种的特征。
2、满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有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其中的主干为满族。
3、满族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等特征。
扩展资料:
满族人的性格特征: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
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扩展资料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
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满族
满族人特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满族人特征小绒毛、满族人特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