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当然是很好咯。我哥的朋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约等于我的朋友在哈哈哈
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
一、宿舍
留学生公寓:男女混住。二人间,独立卫浴,高层带电梯,留学生专用,酒店式公寓
中南楼:男女混住。条件与留学生公寓基本一致,2-3人间,仅限博士居住。
2号楼:男生宿舍楼。无电梯,无独立卫浴,四人间上床下桌,本科生。有公共水洗室,洗衣房。一楼有大浴室。
3号楼:男生宿舍楼。无独立卫浴,四人间上床下桌,本科生。基本同二号楼。
4号楼:女生宿舍楼。无独立卫浴,四人间上床下桌,本科生。基本同二号楼。
2/3/4号楼楼龄超过50年,平均宿舍面积大概15平米不到。4号楼一楼有澡堂,无门有隔间
5号楼:女生宿舍楼。有电梯,有独立卫浴,每层楼有公共自习室。四人间上床下桌,长学制及硕士,部分专业八年制博士。隔音差。
6号楼:男生宿舍楼。无电梯,无独立卫浴,三人间上床下桌,空间较大。长学制及硕士,部分专业八年制博士。
7号楼:男生宿舍楼。有电梯,有独立卫浴,2-3人间上床下桌,空间较大。长学制及硕士,部分专业八年制博士。
博士南北楼:新建,不了解
二、食堂
跃进厅
一层:环境比较暗,伙食以家常菜为主,价格便宜,但是开放时间比较短去晚了会没有菜。对于一些米线之类的食物不要抱有太大期待,但是家常菜绝对没问题!
二层:好像是外包给餐饮公司了,装修就很现代化了,过节的时候还会有小活动小彩蛋啥的哈哈。特点是种类多样,价格相对一层比较贵。
三层:三层是教工食堂,中午只有老师可以在那里用餐。菜品种类超级丰富,基本没有雷点,看个人喜好选择,但是真的贵。
德园
德园的特点是开放时间很长,便于各位生物钟比较奇怪的或者废寝忘食忙于实验or学习的同学就餐。菜品价格还比较合理,但是食堂座位比较少,用餐高峰期可能没有座。
三、校园生活
学习氛围不错,环境幽谧,除了饭点和下课你几乎不觉得校园里有很多人。北医的课业压力很大,那些没有坚定意志的同学很容易撑不住,淘汰也很厉害。
北医是全国知名的医学院校,平台的高度和广度都足以让有志青年大展身手,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方向,你到底想得到什么。有个老教授曾经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功名利禄只能图一个。”
此外,一定要好好珍惜你的大学同学和实习中相遇的老师,这将是你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1、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基础医学专业实行八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两种。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是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并在北京市密云区科学城东区建设北京大学医学部(密云校区)。学校设有6个学院(部)、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
2、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1915年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
1927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
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8年1月,伪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3、师生组成
截至2020年9月1日,共有在校学生95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47人、硕士研究生2663人、本科生3985人,留学生404人;网络教育学生12828人。博士后在站人数444人,累计进站1337人。
学校有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博士生导师6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
4、强势 学科 专业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科学技术史;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口腔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生物学、护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应用心理、临床医学;
5、 升学及 就业情况
2014年-2018年,临床医学八年制有男生422人,女生451人;其中出国25人,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福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等高校;96%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就业单位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5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89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等。
口腔医学八年制有女生115人、男生66人;其中出国3人,前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南达科他大学等;有少部分学生攻读双博士学位;绝大多少毕业生选择就业,就业单位主要有: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
6、录取:
7 、转专业
2021年医学院转专业接收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外籍学生高考政策:
一、自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高等学校必须在来华留学申请人同时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规定后,方可受理其来华进入本专科学习的申请。
二、祖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移民外国后返回国内接受高中教育并毕业,如未恢复中国国籍,则属于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如符合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条件,可持其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其所在省(区、市)省级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参加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扩展资料:
跨国高考移民热点事件:
1、事件简介:
2009年,一则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藏猫腻》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引发热议。在该校2007和2008两年录取的总共112名留学生中,拥有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多达48名,而且全部是三个字的中文名字。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留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名单》中,通过考试录取的留学生48名,其中25名为几内亚比绍籍;而在《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的54名留学生中,有22名为几内亚比绍籍。
“一个仅有160万人口的西非国家,其留学生人数却占据了中国顶尖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近半比例,这让人难以相信。”网友质疑说,除了“跨国高考移民”,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解释这两份名单。
而且,这些拥有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都是华裔,申请表上填写的籍贯大多为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少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其中并没有大陆籍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港澳台籍学生以几内亚比绍国籍申请北大医学部,负责人表示他也不清楚。
北大医学部2008年的招生简章显示,就读同样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每年的费用是45000元人民币,港澳台学生的费用和大陆学生费用一样,每年仅需6000元。
2、现象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留学中国的门槛过低造成。要进入中国高校上学,大陆学生需要高考,港澳台籍学生也要通过教育部的统一招生考试。相比之下,留学生申请大陆高校的门槛则低得多,所以前几年出现了“跨国高考移民”。
2006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浙江等省市都发现,有国内高考落榜生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持伪造的护照和相关证件“曲线高考”进入内地数所名牌大学。
外国学生申请中国大陆高校,只要提供高中成绩、有效护照并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即可,部分高校虽有自主命题考试,但难度都很低。至于留学生持有外国护照的时间,国家并没有硬性规定。因此,大陆学生在上大学前选择先移民,再以留学生身份申请大陆高校,自然就容易得多。
3、校方解释
这些拥有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都是华裔,申请表上填写的籍贯大多为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少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其中并没有大陆籍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港澳台籍学生以几内亚比绍国籍申请北大医学部,李老师表示他也不清楚。
北大医学部2008年的招生简章显示,就读同样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留学生每年的费用是45000元人民币,港澳台学生的费用和大陆学生费用一样,每年仅需6000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跨国高考移民
是一所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
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扩展资料
北医概况
北医设有6个学院(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继续教育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北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81人,其中博士生2316人、硕士生2581人、本科生3796人(含台港澳侨学生169人),留学生388人;非全日制学生中,成人教育学生1467人,网络教育学生18917人。另外,博士后在站人数159人,2017年累计出站693人。
北医目前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至2017年度,医学部承担获批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927项,批准经费约18.76亿元。近五年以北医为主要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数8309篇,最高影响因子59.56,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和综述在《细胞》(Cell)、《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今日北医
外国籍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与普通学生考试方式一致,外籍考生取得考试资格方式如下:
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高等学校必须在来华留学申请人同时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规定后,方可受理其来华进入本专科学习的申请。
扩展资料:
跨国高考移民热点事件:
一则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藏猫腻》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引发热议。在该校2007和2008两年录取的总共112名留学生中,拥有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多达48名,而且全部是三个字的中文名字。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留学生入学考试录取名单》中,通过考试录取的留学生48名,其中25名为几内亚比绍籍;而在《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外国留学生录取名单》的54名留学生中,有22名为几内亚比绍籍。
而且,这些拥有几内亚比绍国籍的学生都是华裔,申请表上填写的籍贯大多为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部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其中并没有大陆籍的学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跨国高考移民
高考已经进去尾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季,作为 北京大学 医学部新生的你,是否也对即将到来的 北京大学 医学部住宿生活感到既期待又紧张呢?本文我给大家整理了 北京大学 医学部的新生宿舍条件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一、北京大学医学部新生宿舍条件几人间
一、本科生四人一间,全部住校内。宿舍配备床铺、衣柜、书桌、电话、网线,自在畅游于理想王国!
二、研究生大部分住校内(2—4人间),少部分住万柳学区,即将全部搬回新建研究生宿舍楼(两人一间)。
三、住宿费(三类):
校本部:750元/生/年(旧楼)
1020元/生/年(新楼)
医学部:1200元/生/年
食堂
北大的食堂,数目很多,各具特色。
二、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区介绍
北京大学 医学部(简称“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西医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具有百年历史,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设有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共有在校学生99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89人、硕士研究生2568人、本科生4039人,留学生369人;网络教育学生10015人(上述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1日)。
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976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博士生导师66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6人。
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65个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室、中心)。
对外交流活动丰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北医战略合作伙伴。与10余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设立了43个学生交流项目,其中包括32个临床海外轮转项目,10余项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医学部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该平台被科技部认定为“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助力构建区域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00年与 北京大学 合校后,医学部充分利用 北京大学 综合学科优势,加强交叉融合、助力学科发展,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临床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工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在教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在“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北大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临床医学+X”为抓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北大医学以“四个面向”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推动医学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持续优化医学部和校本部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医学部与校本部深度融合;抓住历史机遇,着力拓展新空间,挖掘现有空间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打造医疗卫生高地。
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王子、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