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汪乃贵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汪乃贵支队准备改成768团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杜彪(1914—1986),原名杜化升。生肖:虎。安徽省六安县人。
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1931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县农民赤卫军战士、队长,红25军第73师第277团排长、师警卫营政治委员,红31军第92师第276团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三过雪山草地。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特务团连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旅第1团营长,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3)。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相继任冀热辽军区第19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宋维藩),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1师参谋长(师长蔡正国、周光,政委李丙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第31团团长(政委马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第364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副师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解放军海军厦门、汕头水警区司令员,海军福建基地副司令员(1958),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代参谋长(1969),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1969—1978)、基地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杜新民(1903—1970)。生肖:兔。安徽省凤阳县人。
早年曾在家乡私塾和山东省立模范小学读书。
1923年入北洋陆军当兵,后任国民军第1军班长、排长,西北军第10旅参谋、营长,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军官教导团总队长、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2军第157团团长;参加了娘子关和台儿庄对日作战。
1939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遭国民党顽固派软禁(失去组织联系)。
1941年恢复自由后,任汪(汪精卫)伪和平救国军第1军教导团团长。
1942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汪伪和平救国军第1军第18师师长。
1945年9月20日率第18师起义。历任豫东人民自卫军总指挥,华中军区解放第2军军长,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张震,第一副司令员饶子健),华东军区高干研究院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张崇文)、第2总队教育长。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部长,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1950)、副司令员(1950—1951),解放军第12步兵学校副校长,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
汪乃贵(1905—1991)。生肖:蛇。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乡赤卫队中队长,红军商城独立团连长,红25军第73师副营长、营长,鄂豫皖红4军第10师28团团长(政委林泉友)、师长(政委甘良发),红30军第90师师长(政委贺立池、何重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30军第89师师长(政委张文德)。
1937年春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经辗转跋涉到达延安。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769团副团长(团长陈锡联)、师游击支队支队长,129师新编第385旅副旅长(旅长陈锡联,政委谢富治),129师东进纵队第8支队司令员(政委李定灼),129师新编第10旅副旅长(旅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2),“抗大”总校上干科科长(政委李呈瑞),新四军湘鄂赣军区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刘士杰),新四军第5师第13旅副旅长(旅长周志坚,政委周志刚)。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3旅副旅长(旅长吴世安,政委周志刚),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张秀龙,政委张力雄),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5旅旅长(政委谢振华、万众一、王直),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肖元礼,政委徐运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兼公安军第8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1965),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少川(1915—2002)。生肖:兔。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霍山县区委书记,红25军营部文书、团部总支书记、团部秘书,黄冈武工队队长兼指导员,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
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主力先后进行战略转移后,他留在鄂豫皖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斗争。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委员(团长詹化雨)、挺进团副团长(团长成钧,政委彭胜标),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4团政治处主任(团长罗占云),淮南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纵队长郑抱真、梁从学),淮南军区嘉山总队政治委员(总队长杨家恩),新四军第2师第6旅兼淮南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陈庆先,政委黄岩)。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中共嘉山县委书记,淮南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陈庆先,政委黄岩),华东军区新兵训练处政治部主任(处长贺敏学)、军区后备兵团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林维先),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张震东,政委肖望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2—1955),解放军第31军政治委员(1955—1964),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常务副部长(1965—1970)兼政治部主任,四川“三线”建设指挥组副组长,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78—1982),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陈锡联任769团团长,汪乃贵任副团长,范朝利任参谋长,丁先国任政训处主任,张南生任政训处副主任,后来黄振棠担任政委。
769团下辖3个营。1营营长孔庆德、教导员王昌才;2营营长谭德仁、教导员李定灼;三营营长赵崇德教导员潘寿财。每个步兵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部设参谋处、政训处、供给处、卫生队。团直属队有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辖1个电话班、1个徒步通信班、1个骑兵班)。全团计2900余人。
9月30日,陈锡联率领769团从庄里镇出发,日夜兼程,向山西挺进。部队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渡口渡过黄河,两天后到达山西侯马。闻讯而来的当地群众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抗日之师。
部队没有停留,在侯马乘上火车,沿同蒲路北上。许多战士都是第一次看见火车,这个摸摸铁轨,那个敲敲车头,感到特别新鲜。坐在火车上,尽管走起来呼嗤呼嗤”,慢慢腾腾,晃晃悠悠,可到底比走路强多了,又是往抗日前线开,因此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
10月初的山西,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还不冷,到了晩上和夜里,就很凉了。车到临汾,从阎锡山的仓库里补充了一些弹药和衣服,大家都把长满虱子的衣服换了下来,火车继续向前开,很快就到达太原。
769团的任务是向原平县东北山地挺进,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部队。所以部队并未在太原停留,也没有休整,就立刻向忻口以北的代县和崞县挺进。
这个时候,忻口方面的战斗已经打得很激烈了。南犯日军第5师团、第15独立混成旅团向国民党忻口阵地守军发起进攻,企图打开通路,攻占太原。国民党军队在一线部署了十几个步兵师,死守忻口,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
陈锡联率领的769团是在10月16日这天,进抵代县以南的苏龙口村一带的。
苏龙口是滹沱河东岸一个不小的村庄,顺河南下便是忻口。这里已是敌后,日军 汽车 整天在公路上运输,“隆隆”的炮声不断从南边传来,涂着太阳标记的日军飞机接二连三地轰鸣着从我们头顶上掠过,疯狂到极点。战士们气得跺脚大骂:“别光在天上逞凶,有种的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陈锡联从敌机出没的高度和时间来看,他敏锐的判断出附近可能就有敌人的飞机场。于是就找到当地的老乡一问,了解到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果然有个机场。
769团各营的干部、战士们,一听说这个消息,就高兴的纷纷向团部请战:“团长,下命令吧,干掉它!”
究竟能不能打?又该怎么打?陈锡联没有马上作出决定。他知道作为一团之长,他要为这几千人负责。到晋北后,因为是分散游击,既要积极地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但是每战必须加倍谨慎,一定要做到情况清楚,部署周到,动作突然干脆!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胜!
陈锡联又想到769团才来晋北不久,什么情况都不熟悉,可以说是孤军初战,所以更应该“应加倍谨慎”。于是陈锡联打定主意,先把敌情彻底搞清楚后,再下决心。
这时候,那个老乡说附近有一个国民党晋绥军的团长,据说他和日军打过仗,是前两天才带着少数部队从大同方向退下来的。
陈锡联一听,就决定先去访问访问他,一来可以听一听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二来了解一下机场及周围的敌情。寻遍了苏龙口附近的大小村庄,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找到了这位晋绥军的团长。不料,当陈锡联刚刚说明来意,那位团长便谈虎色变地说:“哎呀!日军实在厉害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他们的炸弹、炮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的电台刚一架上,就遭轰炸了!”
陈锡联继续问他:“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打敌人的呢!”
谁曾想,这位堂堂的国民党团长竟然答道:“我们还没有看见日军,队伍就垮了下来,现在敝部只剩下1个连了。”
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看来从这位畏敌如虎的团长嘴里,是问不出什么情况了,日军已经把他吓破胆了。
陈锡联从国民党团长那里没有搞到情报,第2天他就带着3个营长去进行实地侦察。大家顺着一条山沟走近滹沱河,登上了河边的一座山峰。极目远眺,众人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东面是峰峦重叠的五台山,北面内长城线上立着巍峨的雁门关,西面的管涔山在雾气笼罩中忽隐忽现。滹沱河两岸,土地肥沃,江山壮丽,只可惜,如今正遭受日军的蹂躏。
突然,2营长叫道:“飞机!”大家不约而同地举起望远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对岸阳明堡的东南方有一群灰白色的敌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空地上,机体在阳光映照下,发出闪闪耀眼的光芒。
陈锡联等人正在仔细观察着机场内外的情况,此时却发现了一个人从河边走来。从望远镜里看到,那个人蓬头垢面,衣衫褴楼,还打着赤脚。看样子是个农民,但神情很紧张。等他走近一些,大家迎了上去,喊道:“老乡!老乡!”
那人听到喊声,身子一怔,马上停住脚步,两眼不住地四下观望。见到是几个陌生的军人,更是惊慌不安,两眼狐疑地上下打量着众人,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吐出了两个字:“老一一总一一”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是来打鬼子的!”陈锡联温和的说道。老乡一听说听陈锡联说他们是八路军,马上“啊”了一声,一下子抓住了陈锡联的手。原来他就住在机场附近,被鬼子抓进机场做苦力,每天从早累到晚,不仅不给吃饭,还经常挨打受骂,他受不了鬼子的折磨,才偷偷从里面逃出来。在大家的询问下,老乡详细介绍了机场的情况。经过实地侦察和老乡的介绍,机场内外的情况,被陈锡联和他的营长们了解清楚了。
日军的机场,位于阳明堡镇南侧5里的小茹解、下班政、小察、泊水4村之间。机场里共有飞机24架,成3列停放,每列8架。白天起飞去忻口、太原轰炸,晚上全部返回机场。守卫部队是日军香月师团的一个联队,大部分住在阳明堡镇,机场里只有一小股警卫部队和地勤人员,约200人左右,集结在机场北端。飞机集中排列在警卫部队的东南侧,防御工事粗糙,仅有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掩蔽部。日军对进入机场的公路要塞警戒很严,盘査很细,但对机场周围却疏于戒备。
回到驻地,大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大家认为:日军正忙于夺取忻口,根本没想到会有部队绕至他们背后搞动作,所以侧后方警戒相当疏忽。机场内敌人兵力不多,守备松懈,工事简陋。如果以隐蔽手段潜人机场,出其不意,给敌以突然袭击,取得胜利是完全有把握的。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定下决心:打掉日军这个机场!
计议已定,陈锡联命令以3营为突击队,袭击机场、摧毁敌机;1营负责破坏崞县至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袭扰、牵制、阻击崞县可能增援之敌;2营(欠第7连)为预备队,与团指挥所位于苏龙口镇北侧地区隐蔽待机,2营8连前出至王董堡,破坏阳明堡西南的交通,保障3营侧后安全;团迫击连在滹沱河东岸占领阵地,负责支援3营战斗。部暑既定,各营连分头进行战前准备。
陈锡联和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一起来到担任突击任务的3营。为什么要将袭击机场的主攻任务交给3营?要说769团这3个营,在改编之前都是响当当的红军团,战斗作风均非常过硬,哪个营拉上去都能够完成任务。但比较而言,3营能攻善守,尤以夜战见长,曾荣获“以一胜百”称号。
3营营长赵崇德,河南省商城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改编前任红31团团长。他作战勇敢,体恤部属,有“打仗如虎,爱兵如母”的美誉。在战前的准备会上,赵营长几次要求担任主攻。几个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主攻任务交给3营。这也是赵营长“争”来的光荣使命。
陈锡联他们到了3营,3营正在热火朝天的分配着战斗任务呢。赵崇德营长命令9连在机场北面担任对阳明堡镇日军的警戒;10连由机场西南突击,歼灭敌警卫部队;11连由机场东面突击,负责摧毁敌机;12连为营预备队,在小察村西北集结待命。
营部里是在分配任务,营部外面的战士们正在热烈的讨论着用什么东西来干掉飞机,大家想了好多办法:有的说用柴草烧,有的说用刺刀戳、用枪托砸,有的说用机关枪打。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主要用手榴弹,把几个手榴弹捆在起,塞进飞机驾驶舱里进行爆炸。
运动部队到机场,必须要涉过滹沱河。为了摸清渡河路线,陈锡联和营长赵崇德、教导员潘寿财带领排以上干部,来到滹沱河边。当时天气已经很冷,部队已穿上棉衣,不顾警卫员劝阻,陈锡联脱衣下河试水,深的地方淹到脖子,浅的地方没及膝盖,找到渡河路线后,他们又到机场附近进行了实地侦察,具体研究了打飞机的战斗动作。
这天下午,整个苏龙口村处在一种紧张、兴奋的战前气氛中。各营、连纷纷召开支部大会、军人大会进行动员,干部、战士表决心、立誓言,一致表示要坚决打好第129师抗日第一仗,为中国人争气,为八路军争光。
驻地老乡们听说八路军要去打鬼子,高兴得很,纷纷做好吃的送给部队,并主动扎好了几十副担架,一些青年人还要求随部队参加战斗。
傍晚,陈锡联来到3营1连,战士们看见团长来了,都围了上来。陈锡联问大家:“准备得怎么样啦?”
战士们纷纷回答:“没问题困长,保证把龟儿子的飞机砸个稀巴烂!”
10月19日夜,北方山区的天气已然很冷了,顶着凛冽的寒风,部队悄悄地出发了。所有参战人员一律轻装,棉衣、背包都放在驻地,刺刀、铁锹、手榴弹等凡是容易发出声响的都用绳子捆得紧紧的,大家悄无声息地顺着漆黑的山谷急速行进。
1营、2营很快到达指定位置并做好了战斗准备。3营由向导(还是那位老乡)带领,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涉过滹沱河,迅速逼近机场。赵崇德营长率11连隐蔽摸进机场并迅速实行战斗展开。
10连进入机场后,在向敌警卫部队接近时,被日军发觉,立刻和敌军展开战斗,用勇猛动作将敌警卫部队压制在掩蔽部内。
11连在10连的掩护下果敢地扑向敌机群,将准备好的手弹一捆捆地塞进敌机肚子里,一架架飞机顿时爆炸起火。
日军的警卫部队,遭到10连的火力封锁后,一面依托工事还击,一面纠集兵员妄图反扑,战士们与日军在机群间展开肉博。激战中,赵崇德营长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
此时,整个机场已被浓烟和烈火所笼罩。驻守阳明堡的敌人闻讯出动,赶来增援。看到敌机已被击毁,任务已经完成,陈锡联按照预定方案发出了撤退信号。在1、2营和团迫击炮连的掩护、支援下,3营迅速撤出战斗,涉过滹沱河而回。
阳明堡之战,从进人机场到战斗结束,整个袭击过程用了不到1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战斗中我军伤亡30余人,3营营长赵崇德同志不幸牺性,令全团上下哀痛不已。
战后,陈锡联和副团长汪乃贵用电台将战斗经过向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
司令、刘伯承师长作了报告。
朱总司令接到报告后非常高兴。刘伯承师长看到电报,连声称赞:“769团打得漂亮”。
忻口前线正面作战的官兵,饱受日军飞机轰炸之苦(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每天有1个团的官兵阵亡),对日军飞机恨得咬牙切齿。20日一早,忻口阵地上空突然没有了日军飞机的踪影,他们感到很纳闷,以为日军要耍什么花招。当听说是八路军袭击了日军机场,击毁了机场上的全部24架飞机,许多官兵激动地在阵地上相拥而泣。
当时在忻口前线指挥作战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在阳明堡战斗之前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的巨大压力。阳明堡战斗后,他致电周恩来副主席:“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 历史 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
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当地群众也编了一首歌谣传唱:
万里长城万里长,
雁门关下古战场。
阳明堡里一把火,
鬼子飞机一扫光!
汪广洋汪乃贵: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初著名诗人。官至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明朝洪武时期官员。
汪踦汪乃贵: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
汪华:(公元587~649年)号英发,徽州绩溪瀛州汪村绩溪人(今安徽绩溪),唐朝时期因功封越国公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人(今江西德兴),著名南宋文学家。
汪伯彦:(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门城里人(今安徽祁门)。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汪 洋:(公元1920~2001年),陕西横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汪 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乃贵:(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东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弋阳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克明:(公元1906~1994年),湖北阳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洪清:(公元1911~1990年),湖北汉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祖美:(公元1915~1993年),江西上高野市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家道:(公元1916~1992年),安徽霍丘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振凯江西弋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运祖:(公元1915~今),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敬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汉国:揭阳九斗埔人(今揭西美德村)。著名全国劳模。1951年在潮汕组织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任组长。
汪多志:(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国祯:(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督察部督考官。
汪启疆:(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汪兴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中山研究院副院长。 [9]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伦:唐代有泾县人,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
汪应辰:(公元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玉山)。著名宋朝大臣、诗人、散文家。
汪元量:(公元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宋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南宋诗人。
汪 中:(公元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清朝学者、骈文学家。
汪文升:(生卒年待考),长洲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诗人、书法家。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字梅村;江苏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历史地理学家。
汪士慎:(公元1689~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扬州八怪之一。
汪由敦:(公元1692~1758年),字师茗,号谨堂,晚又号松泉居士;著名清朝军机大臣,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
汪中: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
汪 硕:揭阳县京溪园美德村人(今揭西)。著名国家《军事理论》编辑。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著名元朝航海家。
汪延讷:(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戏曲作家。
汪应辰: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汪 昂:(公元1615~1695年),字仞庵,安徽休宁西门人。著名清朝医学家。
扩展资料:
汪姓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汪姓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下辖2个旅、4个团
一、385旅旅长王宏坤
下辖2个团:769团团长陈锡联、770团团长张才千
二、386旅旅长陈赓
下辖2个团:771团团长徐深吉、772团团长叶成焕
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
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
769团团长陈锡联、政训处主任丁先国、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孟惊宇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
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
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
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 辖各师留守部队 特务营 炮兵营 工兵营 骑兵营 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 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教导团团长张贤约。
全国各地汪氏家谱中的字辈(字派),第1至44代依次为“姬挺诵越嵩建考欣永陈良猛胜理婴晃性进达雅勇言高澄珍云讬顗广平文(和)轸澈授演道(献)恭统元(爽)叔(举)泰勋(明)僧华”,第45至57代从“建”起依次为“建处泰仁凤文行言咸浚师道洤参邵延惟元绍敦隆和小”。
第68代从“华”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基本为“华(世)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伯世(79代)宗文彦,国朝显祖光,恭忠全正义,学道永贤良,万代遵先哲,开元本自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引泽长,贻谋诚可式,为善庆其详,令绪承明训,宏勋纪太常,声名相继美,仁厚益周详(147代)”。
其中从第79代“世”起,与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新疆、台湾等省的字辈“连珩端福荣,应维正先文,池洋浩泽深,广汝兴安宁,源流积德远,江河运久长,忠孝家名胜,麒麟永繁昌,吉人作天相,建树照升平,克俭培秀毓,蔚瑞显茂清。尚传周尧宇,普及焕隆(147代)”一一依次对应。
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新疆、台湾等省从第148代“新”起,以后依次为“新,举才超俊伟,礼义仁冠君,书怀全章锡,学儒定思勋,崇高扬史册,耀武绍家声”。
扩展资料
汪姓名人:
1,汪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汪乃贵:(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3,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4,汪东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弋阳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姓
历史上的还是建国之后的呢?汪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乃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其他陆军少将还有汪少川,汪东兴,汪克明,汪洪清,汪祖美,汪家道,汪振凯等等。
算上民国的还有汪兴度等中将。
关于汪乃贵和汪乃贵支队准备改成768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