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端敬皇后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端敬皇后是谁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顺治的妃子其实不多,只有大概40位
废后静妃
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端敬皇后、皇贵妃董鄂氏(也就是出名的董鄂妃,事实上顺治共有三个董鄂妃,还有两位分别是福全生母和贞妃)
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佟妃)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
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
端顺妃博尔济吉特氏
恪妃石氏
宁悫妃,董鄂氏,在世祖时号庶妃,生一子福全
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从妹)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废后的堂妹,也是孝庄皇后的亲侄女,在宫中待年的时候就死了)
若干庶妃:穆克图氏,巴氏,陈氏,唐氏,钮氏,杨氏,乌苏氏,纳喇氏、笔什赫额捏福晋、牛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
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位格格。她们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和朱乃格格。她们号称格格,实际上都是顺治帝的妻妾。
至于最喜欢的当然就是生前是皇贵妃,死后被追封皇后的董鄂氏了。至于有没有第二个,这个实在不清楚,顺治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情种,想来这样的名声之下,独宠一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好像在董鄂氏之前顺治跟那个传说中埋在公主坟的汉人公主孔四贞好像有过一段模糊地感情,不过好像被孝庄太后给掐了。但是最后顺治死的时候,董鄂妃的妹妹贞妃董鄂氏是自动要求的殉葬。
顺治的皇后有四个。
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尔衮为顺治所选定。顺治因厌恶多尔衮与太后的暧昧关系,所以也对皇后心存芥蒂,始终冷落皇后,尽管皇后聪明美丽。尤其顺治喜欢简朴,而皇后好铺张奢华,性又善妒,更不得顺治欢心。所以,仅过了两年,皇后便被降为静妃,改住别宫。
顺治的第二个皇后孝惠章皇后跟废后,也就是静妃同出一族,是静妃的表妹。她小顺治三岁,在顺治17岁时,先被聘为妃,后册封为皇后。历史上对这位皇后的脾气禀性并没有过多介绍,从顺治帝找不出废后的借口来分析,孝惠章皇后应该是个安静的女孩,但毫无个性可言,也就是说没有生活的趣味,更确切地讲,她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而这时,顺治的生活中突然有了董鄂氏,于是满腔地热情就转移了方向,本来就对她冷淡的顺治,就再也没有一丝好感了,幸而孝惠章皇后从不管他与董鄂妃的关系,更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后宫,了度这青春如花的年华。在顺治追随董鄂妃而去后,大、小博尔济吉特氏便双双守寡,可怜她们从未得到丈夫的关心,更在如花年纪丧夫守寡,从此独对清灯,无限凄凉。孝惠皇后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六年才死,享年七十七岁。
顺治帝的第三个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啦。孝献皇后,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
顺治帝的第四个皇后就是堂堂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本姓佟,后改姓佟佳。顺治初年入宫,为庶妃。1661年,清世祖福临驾崩,孝庄文皇后拥立佟佳氏所生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为慈和皇太后。4个月后,体弱多病的皇太后驾崩于北京皇宫,时年仅24岁。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雍正、乾隆朝累加谥,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其实严格说来,名正言顺的皇后只能是最为顺治所不喜的大小博尔济吉特氏了,只有这两位皇后才是在生前真真正正地封了诰册了典、金印玉册瓕绶、受群臣参拜、敬天告祖,明媒正娶的皇后。至于孝献端敬皇后则是在她死后顺治硬顶着群臣和孝庄太后的反对册立的皇后,没看比人家正经皇后的谥号多了一个字么,而孝康章皇后佟氏更是仅仅因为她是康熙的生母才被封的太后,死后追封的皇后,不过就正统来说,还是比董鄂氏的那个皇后来的名正言顺的多了,董鄂氏的皇后跟其他三个皇后一比简直就是野路子来的,是顺治帝自己闹着玩的……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满旗,比顺治晚一年出生,鄂硕之女,祖籍辽宁。顺治十年,即十五岁时为待选秀女,当时嫁给皇太极十一子和硕贝勒博穆博果尔(时十三岁)。三年后,博果尔就死了,不久,董鄂妃奉诏入宫,立为贤妃,不久封为贵妃。至于博果尔为何十六岁就早早夭亡,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各类清史均未提及。
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著作中却写道:“当时顺治皇帝疯狂地爱上了一名军人的妻子,不可抑制。这名军人得知后,十分愤怒,与顺治起了争执,顺治打了他一个耳光。后来,这名军人就死了,军人的妻子进了宫,册封为妃,后又立为贤妃。”显然,这名军人即是博果尔。当时,只有册封皇后时才立诏书,宣布普天同庆并大赦天下,但册封董鄂妃时全用上了这些礼节,可见顺治对董鄂妃的重视与珍爱了。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入宫不久,就产下顺治第四子,和硕荣贝勒,然而,厄运也随之而来。顺治父亲皇太极的五名皇后和妃子都来自蒙古,孝庄也不例外。她为顺治选的第一位皇后是自己的侄女,后来于顺治十年被贬为静妃。不久,孝庄的侄孙女入主东宫,但显然不得顺治欢心。董鄂妃当时地位仅次于皇后,却是满人,这触怒了孝庄。
董鄂妃分娩后不久,孝庄即召董鄂妃去南苑服侍,董鄂妃只得拖着虚弱的身体前去。谁知,又传来了她那不足三百天的孩子夭亡的噩耗,从此一病不起,拖了三年,于顺治十七年病逝。董鄂妃死后,顺治追封其为皇后,出殡后,顺治就接受了剃度。
为顺治剃度的高僧被捆绑着送至孝庄面前,即将被烧死,忽然传来了顺治已蓄发的上谕。顺治被迫重登宝座,却于顺治十八年正月驾崩,死因为天花,距董鄂妃逝世才三个月。
扩展资料:
董鄂妃的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鄂妃
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美而贤,聪慧能文,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
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他们情投意合,相得益彰。淑德彰闻,温惠端敬是对董鄂妃最好的评价。
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顺治追封为董鄂妃为皇后,以示褒崇。
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扩展资料:
董鄂氏的早逝,顺治使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他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高僧茆(máo)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
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大觉禅师玉林琇抵京,玉林琇劝阻了顺治帝削发为僧。顺治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
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时年24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鄂妃
顺治帝怎样与董鄂妃认识的
史书并未记载顺治帝如何与董鄂妃相识,只记载了她成为顺治帝妃子,并十分得顺治宠爱。
董鄂氏为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扩展资料:
董鄂妃的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鄂妃
顺治为什么喜欢董鄂妃
因为顺治和董鄂妃之间有爱情啊。顺治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天子,相貌堂堂,喜欢汉文化,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董鄂妃喜好读史书,擅长书法,因此,董鄂氏像汉女一样温文尔雅,有股知性美,俩人互相吸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所以顺治喜欢董鄂妃。
说到皇帝对女人的宠爱,一般人就会想到这女人定是美若天仙,而在野史笔记的描述中,董鄂氏也确实是美丽动人。只是,董鄂氏究竟长得什么样,已不得而知,但考虑到旗人家的女孩,都得先参加选秀,落选后才能嫁人,那么,顺治和董鄂氏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选秀中。
而董鄂氏的落选,说明她的相貌并不是特别出众,毕竟那时的顺治还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天子,与其他年轻的满洲贵族一样,美色才是他对异性关注的重点。当然,人都会变,比如顺治。作为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身在北京的顺治,慢慢对汉文化产生了兴趣,开始学汉语,读汉学的经史子集。
书读多了,也就慢慢有了精神上的追求,顺治对他身边那些满蒙出身、又不读书的女人,也就愈发看不上眼。尤其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女人虽然已美艳著称,但在顺治眼中,她自私、善妒又爱慕虚荣,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而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是孝庄的亲侄女,但眼见着顺治心意已决,而这个侄女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孝庄最终同意废后。只是,孝庄给顺治选的第二个皇后,是她的侄孙女,又是一个从来不读书的女人,顺治的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这一切根源在孝庄。大草原出身的孝庄对汉文化并无好感,对顺治读各种经典本就是反对的,在此影响下,能入孝庄法眼的女人,大体上是什么样子,大家也就能想象的到了。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渴望红颜知己的顺治,在命妇更番入侍后妃时,偶然撞见了董鄂氏。
具体情节虽已不得而知,但董鄂氏从小就随父亲驻在苏杭一带,还喜好读史书,擅长书法,因此,董鄂氏像汉女一样温文尔雅,这股知性美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顺治。而读过书的顺治,谈吐必定不凡,很可能也一下子吸引住了董鄂氏。
毕竟据汤若望记载,董鄂氏的丈夫是个武夫,夫妻之间怕是没什么共同语言,而读过书的董鄂氏也会有精神上的追求。所以,两个渴望知己的人擦出了火花,精神上的追求,让两人成为了情投意合的有情人。而董鄂氏入宫后,也没让顺治失望,她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成为顺治最好的精神慰藉,顺治对董鄂氏也就愈发的宠爱。
不过,天不遂人愿,这段感情最终以董鄂氏早逝、顺治得天花而死告终,成为让后人扼腕的爱情故事。
扩展资料: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
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参考资料:董鄂妃-百度百科 清朝顺治年间,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你说的三种都不是,是因为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扩展资料: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人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
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封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参考资料:孝献皇后_百度百科
顺治有许多妃子,为何独宠董鄂妃?
顺治帝独宠董鄂妃的一个原因,肯定就是因为爱情,如果两个人不是真心相爱的话,顺治帝又怎么敢违抗孝庄皇后的命令。因为董鄂妃,顺治帝做了太多出格的事情,可以说董鄂妃虽然不是皇后,但地位更甚皇后。
顺治帝之所以如此喜欢董鄂妃,是因为他们两个在第一次相见的时候,顺治帝就已经爱上了董鄂妃,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虽然董鄂妃的身份不是那么尊贵,但是顺治帝并不计较,他给了董鄂妃皇后的规格。即便这一点孝庄皇后,看了非常不高兴,但是顺治帝还是照样做了。
众所周知孝庄皇后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角色,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由孝庄皇后说了算,顺治帝根本没有多少权力,但是依然给了董鄂妃最大的纳娶排场。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他们俩之前的爱情。很可能还有一点是因为顺治帝年轻气盛,有点反叛的意思在里面。所以他要忤逆孝庄皇后的意思,喜欢董鄂妃。
综上所述,我觉得顺治帝之所以如此宠爱董鄂妃,是因为爱情的原因,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顺治帝根本不敢去违抗孝庄皇后的命令。要知道孝庄皇后非常不满董鄂妃的身份,因为她虽然不是皇后,却有着皇后的规格。在这一点上,后宫是非常忌讳的,因此董鄂妃才会如此早逝,顺治帝也是因为董鄂妃的离去,才在董鄂妃离去了三个月后死亡,这就是爱情吧。
顺治有多爱董鄂妃?越详细越好!!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扩展资料: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为了彰显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
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
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清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
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惟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端敬皇后(1639 -1660年)端敬皇后,也即孝献皇后端敬皇后,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有学者认为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是董鄂妃端敬皇后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荣亲王。 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端敬皇后的孝陵。
端敬皇后指端敬皇后的是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亦称董妃、董鄂妃及栋鄂妃等。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西宫妃、贤妃,即西宫大福晋。之后仅一月有余便晋封为皇贵妃,十二月行皇贵妃册立礼,其父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病逝,追尊为皇后,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和硕荣亲王之生母,贞妃四服内的族姊妹。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端敬皇后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静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壬寅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于朕所悦,后尤抚恤如子.虽饮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尝之,意乃适.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诟谇.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赍,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游后,诸含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殉葬者数人.
皇后自从进入后宫以来数年间,为人谦和,不但能孝顺皇太后,即便是朕的保姆往来,(皇后)也都以礼相待,没有敢怠慢.(皇后)管理诸嫔妃时,她的宽仁遍及低下,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嫉妒,(诸嫔妃有)好的地方(皇后)则向(朕)称赞她,(诸嫔妃有)过错(皇后)则(替她)隐瞒,不让朕知道。对于朕所喜欢的(嫔妃),皇后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关照体恤她,即便如饮食这样细微琐碎的事情,有可口的(食物),也必会让她们一起品尝,才安心。(皇后)对于宫闱眷属,无论年龄大小都一视同仁,对年长者称呼为媪,对年纪稍轻者以姐姐来对待,不对人无礼,也不辱骂斥责(亦不少有诟谇,原文这里我怀疑“不”和“少有”至少应去掉一个),所以见到(皇后)的人,没有不开心愉悦,和善地与她亲近的。当朕有时斥责有罪的宫女太监时,(皇后)必然为他们下跪求情道:“这种人愚蠢,怎么知道皇上的意思呢?恳求陛下不要生气,即使像他们(宫女太监)这样渺小的人,也有细微的长处,(他们)以前不是因为某件事曾经效力过么?况且情况不明就行动会招来灾祸,以赃而获罪是常有的事情(我自己都觉得这么说不过去)”
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
端敬皇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端敬皇后是谁、端敬皇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