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东王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东王公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果纵观西王母图像的发展史,你可能会发现和西王母构成真爱cp的,东王公只是其第三任!而在汉代强烈的阴阳对峙组合的思维模式下,西王母的确十分需要一位能与之相辅相成的形象出现,从而结束她的单身生活!
一、西汉以前的西王母——独居穴处
没错,在西汉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西王母其实一直处于单身状态,也就是说,西汉以前从未发现西王母与其他形象组合出现的“社会化”形象。
我们从《山海经·海内北经》、《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对西王母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概括出原因:因为西王母长得确实很丑,所以找不到男朋友。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
当然,除了略显虚无缥缈的《山海经》中记载,最早的西王母画像见于洛阳卜千秋墓(西汉昭宣时期)彩绘壁画、江苏沛县栖山石椁上亦有诸神朝拜西王母之图。这些墓中的早期西王母形象同样如此,因为其作为最高神,必须是无偶的独尊形象!
二、西王母的第一任cp——子路
没错,你没听错,这个子路就是“子见南子,子路不悦”的子路,也是“利禄救患,死不免冠”的子路,因为他身上的忠孝仁义勇,汉人对这位儒门君子推崇备至,已然上升至可与西王母匹配之隆崇地位!
在这件山东邹城市卧虎山西汉时期(宣帝到元帝)的石椁上,西王母与历史中的子路,首先存在着空间位置上的对应关系!
为何对应?因为,椁板上其他的图像强调了这种阴阳对立关系:南椁板的东侧,刻有白虎,代表着西方和阴性;北椁板的东侧,刻有青龙,代表着东方和阳性;虽然石椁在墓中的位置与其本身方位有悖,但不影响西王母与子路同样有这种对应关系:
两人于椁板南北两侧,跨越中央空间(死者左右两侧),遥相对应:阴,西方(女性)——阳,东方(男性)!
这一时期的西王母,形象有所变化,头顶还保留着西王母特有的“戴胜冠”,脑后还出现了分两叉的弯形头饰,很容易辨认!
那么,怎么认定这个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子路呢?史家对孔子高足子路的描述是“雄鸡冠,佩豭豚”,也就是说,头戴“雄鸡冠”是子路的典型特征!
子路这个典型特征,在另一副历史故事的画像中更为清晰,所以子路作为西王母的第一任cp是可以确定无疑的!
三、西王母的第二任cp——风伯(箕星)
大概在公元1世纪前后,西王母的第二任男朋友出现了!出现在孝堂山石祠的西山墙和东山墙的画像中,而且不止一例,在山东微山县夏镇青山村一幅石椁画像的右栏中,也出现了与西王母相对应的男性形象:
西王母端坐在昆仑山巅,有三足鸟、九尾狐、蟾蜍及捣药玉兔环绕左右,而现在对面向其作吹风状的高大男性人物,就是风伯(箕星)!
这种与东方及龙相关的风伯,解释了其被视为阳性象征并用于表示东方方位,从而与表示阴性、西方方位的西王母相对,这就是最初创造其的合理性。
但是很明显,这种cp形象并不完美,不仅风伯的神格比较低无法与西王母匹配,而且两者除了东、西方位相符之外,没有什么没在联系和对应关系。是时候,该为西王母再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票了!
四、西王母的第三任cp——东王公
没错,东王公—西王母,这cp才是绝配,不仅东西空间位置相对(东、西),而且阴阳属性相对(公、母),果然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神仙眷侣,哦不,是汉代人民自己的人设!
汉人仿佛是有着强烈的对偶强迫症倾向,不仅是西王母和东王公,就连“伏羲”、“女娲”这对兄妹也被设定为夫妻了……
而东王公的形象,在《神异经》中有载:“东荒山上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龙,左右顾望”。
东王公的形象多与西王母配套出现,在陕北地区的墓门上居于显要地位。
当然除了人形的西王母与东王公,还出现了“特形”西王母和东王公,也就是“鸡首西王母”和“牛首东王公”,这种动物形像的两人显得更为神异!
然后,这种牛首和鸡首的特征,也会施加于其仆从身上,成为其神力的象征,两人则恢复人身形象。
五、西王母历任cp的象征之意
从“子路——西王母”经“风伯——西王母”,再到“东王公——西王母”这三种组合序列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以揭明,两汉时期阴阳对峙的神祇组合在汉画像石中的表达:
在已有的“伏羲——女娲”基础之上,出现了西王母的三任cp,最终固定为“西王母——东王公”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组合模式均来自山东,且三人之中,只有子路源于历史人物,而风伯与东王公纯属虚构。
这种递变过程,符合汉帝国文化超越地域或流派背景依赖而走向整合,实现了系统螺旋上升的历史趋势,符合全民族性宗教形成的内在逻辑!
东王公指的是东华帝君。领导男仙,常与领导女仙的西王母并称。姓倪,字君明。在天下苍生未始时,生于碧海之上,创造万物。在东方主理阴阳之气。亦号东王公。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即东王公)后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见元始天尊。在仙界的地位十分高。东华帝君乃是西王母之夫,男神之王。
东王的权利
秦汉时,相传海中有三岛,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岛三洲,为蓬莱、方丈、瀛洲;中岛三洲,为美蓉、阆苑、瑶池;下岛三洲,为赤城、玄关、桃源。三岛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岛之间有紫府州,为东华帝君别理统传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的地方。凡此三迁都是由东华帝君主管。
我国历史上在道教中,曾经出现过东华帝君,现在意思就是说东王公,东王公是与西王母共同主管着修道中的男女这些事情,据历史记载相传,凡事男子想要成为仙人就必须要去拜见东华帝君,就是东王公。相传在历史上出现过紫府州,就是为东华帝君传灵的地方,凡是这个地方的人都是需要有东华帝君来管理。
东王公的来历,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记载,东王公这个词也是出自枕中书里面记载的,这本书中称东王公为扶桑大帝。在仙传拾遗中说到东华帝君为青阳之元气,百物之仙也,我们历史上有个人物王玄甫,字玄甫,也是称为东华帝君或者称为紫府少阳君,是汉代东海人士。
当然也有另外一说就是东华帝君的身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相当于当时楚地信仰的东皇太一,就叫做东君,也就是太阳星君,就是东华帝君的前身。东华帝君的传统形象就是一名道教中经典,这个道教是所有人都要去学习的,但是不传下士,所以我们历史上的这个传奇故事到现在还在广为流传。
这就是历史上的神话故事一样,其实历史上以前记载的这些事情,有许多是我们无法去证实的事情,毕竟过了这么多年,好多的事情都没有根据可查,也没有相关的书籍供现代人来参考,所以历史上的传言并不是那么可靠,我们也不能说要相信传言,需要拿出来真凭实据才能证实这一传说,东华帝君都知道,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神话里面的故事罢了,那么多书中也有记载东华帝君的存在,但是,只有书上的记载也无法证实东华帝君是存在的,因为没有实际的事情发生。
东王公和东皇太一不是同一个人。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东王公于汉代有记载,跟汉代的阴阳观念有关,是代表“阳”的男神;汉代记载的东王公,可能与先秦楚地的东皇、太阳神东君等神有关;
东皇太一,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祇,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楚辞《九歌》里面,是春秋乃至战国时期楚国或南方百姓中所信仰和祭祀的天神。
扩展资料:
东王公在道教被认为常常在丁卯日登台四处观察天下修道学仙之人的情况,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东王公,拜见西王母后才能飞升进入九天,入三清境谒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东皇太一是楚地至高神,或与太一神、泰皇有关,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神仙既然可称仙人,当为人形,《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皇太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王公
东华帝君是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东王公于汉代有记载,跟汉代的阴阳观念有关,是代表“阳”的男神。汉代记载的东王公,可能与先秦楚地的东皇、太阳神东君等神有关。
东王公在道教被认为常常在丁卯日登台四处观察天下修道学仙之人的情况。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东王公.然后再拜见西王母,然后才能飞升进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谒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扩展资料东王公:
神祇形象东王公:
东王公的诞辰日是农历的二月初六。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东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而玉皇为群仙之首,众神之皇。
东王公之名的出现,战末秦汉的阴阳观念密切相关。所以秦汉时期,许多重要的神都成东王公了一对配偶神。如先秦时的恒娥与羿,伏羲与女娲都被配成对,东王公也被与先秦的西王母配对。在汉末被吸收入道教后,二者实并列,大致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排位。
在汉代民间,东王公西王母为彼岸登仙世界的主神,伏羲女娲则为人类始祖神。在汉末被吸收入道教。在唐与北宋时,道士的醮神名单中,未曾列有东王公,至南宋始被列入。
在南宋仲励《祈嗣拜章大醮仪》的醮神名单中,位列第十九,名“东华木公道君”,在南宋金允中《散坛设醮品上》三百六十分位真灵名单中,位列第十,名“东华上相木公青童帝君”。
在南宋吕元素《黄箓罗天一千二百分位》(载《道门定制》卷三)中,作为第九状所请的第一位神灵,名“水府扶桑大帝”,位居水府诸神之首。
南宋金元时,东王公在道教排名比西王母高,明清时,民间道教则认为西王母与东王公齐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王公
东王公神的由来,或许是因古人附会西王母而产生的。西王母为女仙,在汉人的观念里,就应有一男仙相配,一西一东各在一头。西方有白虎,东方有苍龙,西王母座下虎、东王公座下龙可能就由此而来。
其实,在汉代之前,东王公、西王母在中国宗教史上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只是到了西汉后,由于人为的发展、扩大,又符合社会风气,统治阶级才开始重视,将两者相提并论。
两者的神仙地位提高,恰好切合了当时盛行的道家神仙思想,《庄子·大宗师:第六篇》“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西王母得之(道),坐乎少广”。西王母成为道家修炼成正果的神仙,她与东王公的对偶关系开始明确,逐渐又演变成分管男仙、女仙的两大首领,
因此汉初有童谣云:“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大意是世人得道升天,须先拜谒东王公和西王母。《汉尚方镜铭》亦作:“尚方作竟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东王公,西王母”。
不过,虽然东王公是与西王母相对应而被创造出来的,但从他身上还是可以发现周穆王的影子。
周穆王,就是与西王母吟诗作唱的那位。在现存的战国文献中,西王母经常与“长生不老”相关联。在《庄子》中,西王母得道后“莫知其始,莫知其终”。,也就是说,西王母是一位超脱生死的神仙。
到了《穆天子传》卷三中,西王母自吟曰:“嘉命不迁,我惟帝女”。上帝之女,一定是神仙无疑了。
在《山海经》中,西王母被放在仙人出没的昆仑,为半人半兽的天之刑神。
西王母逐渐成为长生不老神仙的代表,而接遇西王母得到长寿的传说,自然而然的开始出现了。
的周穆王与西王母故事,在战国开始流传开来。郭璞《穆天子传》注引《竹书纪年》曰:“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接着,作者叙述了穆王驾八骏西游昆仑,与西王母吟诗作唱生动场景。
不过,到了秦汉时期,不再是周穆王一人可以与西王母相遇了。如《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论衡·无形》:“禹,益见西王母。”《世本》:“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环玉。”《贾子·修政语上》:“尧身涉流沙,封独山,见西王母。”《易林·明夷》:“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有些甚至比周穆王还要早。
这些能与西王母游玩的人,可能逐渐演化为东王公。文献记载东王公也经常与仙人游戏,如《神异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两者颇有相通之处。
实际上,早期关于东王公形象的文献与图像很少。现存关于东王公记载的文献,最早见于东汉成书的《吴越春秋》、东方朔(托名)的《神异经》,以及《海内十洲记》等志怪著作中。
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乃行第一术,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祭陵山于会稽,祀水泽于江州”。其中的“东皇公”就是东王公。可见,当时东王公和西王母分别代表东、西两个方向,且是主司阳和阴的男性“阳仙”和女性“阴仙”。
而《神异经》把东王公塑造成一位“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的半神半兽形象,也说明东王公的形象与西王母密切相关。
而在《海内十洲记》里,“扶桑在东海之东岸……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十丈者也”。这里的东王公成了东方治理众仙官的王公,显然宫廷化了。
东王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王公是谁、东王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