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中日海军,以及中日海军的差距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首先要明确一下标准,日本所有军舰无论大小都叫做“护卫舰”,而我军是明确区分驱护舰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以3000吨为标准,以每一型舰艇第一艘服役时间计算,细数双方主力舰艇数量。
日本:以现役服役时间最久的主力舰初雪级和旗风级为统计起点,总计37+3,(4000吨以上数量为27+3;93年之后服役数量为25+3;盾舰数量为4金刚 + 2爱宕 计6艘;建造中或已下水未服役盾舰数量为2艘爱宕改型);
服役中:
初雪级:(1986年,标准3050吨,2)
旗风级:(1986年,标准4600吨,2)
朝雾级:(1988年,标准3500吨,8)
金刚级:(1993年,标准7250吨,4)
村雨级:(1996年,标准4550吨,9)
高波级:(2003年,标准4560吨,5)
爱宕级:(2007年,标准7750吨,2)
秋月级:(2012年,标准5050吨,4)
朝日级:(2018年,标准5100吨,1)
已下水未服役:
朝日级:1
爱宕级:2
中国:051驱逐舰各种改型太老不作统计,以1994年第一艘052驱逐舰哈尔滨舰服役为统计起点,总计55+7,(4000吨以上数量为25艘;55+7全部为94年以后服役;盾舰数量为8艘052D + 6艘052C + 2艘俄式神盾051C 计16艘;建造中或已下水未服役盾舰数量为6艘052D+8艘055);
服役中:
052 : (1994年,标准4200吨,2)
051B : (1999年,标准6100吨,1)
现代级:(2000年,标准6500吨,4)
052B : (2004年,标准5200吨,2)
052C : (2005年,标准5900吨,6)
051C : (2006年,标准6500吨,2)
052D : (2014年,标准6000+, 8)
054 : (2005年,标准3500吨,2)
054A: (2008年,标准3600+, 28)
已下水未服役:
052D:5
055 : 2
每每提到北洋海军,人们除了“哀其不争”之外,或许就只剩下各种各样的指责。
1:1规格的定远舰模型停泊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基地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虽然北洋海军在航速和速射炮方面远逊于日本联合舰队。但是,以“定远”和“镇远”这两艘7355吨铁甲舰为核心的北洋海军,在防护能力和大口径舰炮两个方面占据优势。所以,双方一旦开战,北洋海军或许将承受密集的炮弹,但是一旦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被北洋海军的大口径舰炮击中,很可能会被“撕碎”。而且在“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仅仅挨了一发“镇远”号的大口径炮弹,就丧失了作战能力的战绩看,这种认识似乎有几分道理。
“定远”号和“镇远”号的305毫米炮特写
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在19世界70年代至90年代,是世界舰船发展最为迅捷的时代。舰艇更新换代之迅捷,比之21世纪第二个10年时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有过之而不及。于是,在那个时代各种新式舰船不断推出,穹甲巡洋舰、铁甲舰让人目不暇接;各种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大口径舰炮、速射炮和鱼雷威力越来越大;各种新式设备不断应用,新式舰用主机让战舰的航速越来越快。
“致远”舰拥有3门210毫米炮
就在这个海军快速发展的时代,北洋海军的建设开始了。从1885年“镇远”、“定远”和“济远”3舰归国开始,到1890年“平远”舰入役,北洋海军形成了以“八远舰”为主,其他战舰20余艘,辅助舰船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的规模。其中,“镇远”和“定远”排水量达到了7335吨,“经远”和“来远”为2900吨,“平远”为2650吨,“致远”和“靖远”未2300吨,“济远”未2100吨。其他各舰不过是1000余吨到几百吨的中小型舰艇。
“平远”舰有一门260毫米主炮
这样的吨位,在当时的东亚海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巨舰”。而且,北洋海军不仅拥有“巨舰”,更拥有“大炮”。此时北洋海军的大口径舰炮包括(150毫米以上):305毫米舰炮8门,260毫米舰炮1门,21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舰炮14门。除了八远舰之外,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扬威”号、“超勇”号、“广甲”号和“广丙”号,还有250毫米炮4门,3门150毫米炮,120毫米炮6门。综合来看,北洋海军共有100毫米口径以上舰炮48门。这样的火力,让北洋海军成为整个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甚至欧美列强在远东的海军也不能与之相比。
“济远”舰的后主炮是一门150毫米炮
但是,北洋海军的优势很快就随着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而消失了。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舰艇的吨位和大口径舰炮方面,比之北洋海军有过之而不及。以吨位为例,日本联合舰队的“三景舰”排水量达到了4278吨,“吉野”号的排水量达到了4150吨,“浪速”号的排水量达到了3709吨,“高千穗”号的排水量达到了3709吨,“秋津洲”号的排水量达到了3100吨,“千代田”号的排水量达到了2439吨……同样是八艘战舰,吨位除了无法与“定远”和“镇远”相比之外,日本海军的战舰排水量几乎都超过了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
“松岛”号的后主炮为320毫米炮
除了在吨位上的优势逐渐丧失之外,在大口径舰炮方面,北洋海军同样不具备优势。日本联合舰队和第一游击舰队的艘主力舰艇共拥有3门320毫米后主炮,另外260毫米4门,150毫米20门。但是,如果再统计上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那么这8艘战舰所拥有的数量将达到70门。如果再加上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比睿”号、“扶桑”号、“赤诚”号和“西京丸”号,那么日本海军还要增加280毫米炮4门,170毫米炮2门,150毫米炮10门,120毫米炮8门。综合来看,日本海军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达到了121门。
日本“松岛”舰装备的120毫米速射炮
在火炮方面,北洋海军仅仅只是在300毫米以上口径占据优势,但是由于火炮炮塔设计不尽如人意,所以反而在海战中无法发挥出全部火力的威力。到了2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方面,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就已经是难分伯仲了。而在150毫米火炮和120毫米火炮两个口径上,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更为可怕的是,日本装备的几乎都是速射炮,对于北洋海军来说,这些火炮比之那些大口径火炮更为致命。
“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的前主炮为260毫米口径
除了火炮,在航速方面,北洋海军的“致远”和“靖远”两舰,19节的航速在当时可谓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军舰。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1887年才服役的“致远”和“靖远”两舰的航速,到了1890年就“泯然众人矣”。日本海军种,1891年服役的“吉野”号,航速已经达到恐怖的23节,“秋津洲”号和“千代田”号都达到了19节,而“浪速”和“高千穗”号也达到了18.5节。
“吉野”号装备150毫米速射炮
可以说,北洋海军在航速方面不如日本海军,在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口径舰炮和战舰吨位两个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如。所以,“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却只能饮恨疆场!
甲午战争惨败源于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的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战败。
当时中日海军,日本对战争的结果准备了三种预案:如果海战失利,日本退守本土,如果获胜,则在中国登陆,打平的话,就在朝鲜半岛和中国拉锯。可见,中日海上决战是一场决定两个国家未来命运的事件,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正如以后众所周知的那样,中日海军我们在那场决定性的海上会战中严重受挫,从而完全丧失了制海权。接着在日本海陆进攻下,输掉了整个甲午战争,并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输在什么地方中日海军?
中日甲午海战前海军实力对比(以1887年数据为参照对比)
清朝一共建设了四支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其中福建水师隶属福州船政局,以训练为主,在1884年中法海战后几乎全军覆没。广东海军有鱼雷巡洋舰两艘,其中一艘“广乙号”参加了丰岛海战并被击沉。南洋海军实力同样很弱,缺乏能在大洋作战的舰艇。这三支海军实力之和,尚不如北洋舰队一支。1887年,中国海军总吨位6.9843万吨,居世界第10,但超过日本海军总吨位。
据《德意志海军年鉴》1891年统计,1887年日本海军拥有战斗舰艇27艘,共3.9682万吨。但此后7年,到1894年中日海军开战前夕,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6.1373万吨。而北洋水师则在4年中没有添置一艘新型军舰。
李鸿章根据丁汝昌、刘步蟾的建议给朝廷上奏折要求“添船更炮”,翁同龢等“清流”昏庸无知,慈禧腐败奢侈,朝廷决策者们居然在1891年中日海军竞争已经白热化时反向操作,不仅不追加军费,而且还停止海军拨款两年,并挪用海军衙门750万两白银,修缮“形象工程”颐和园以供皇室骄奢淫逸。临战前,北洋舰队准备花32万两银子购买12门速射炮,居然因无法凑到这笔款子而放弃。
日本海军战前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小口径速射炮共173门。如果战前750万两银子不被清朝廷挪用,可增添最先进的大小口径速射炮280门,这样一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要比日本舰队多107门速射炮(原有小口径速射炮和“广丙”舰3门国产120毫米速射炮尚不计算在内),即使不能彻底击溃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能在两军对垒中占据上风。
清廷先是战前停止拨款,继而要求北洋海军决战必胜,实际上陷入到“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荒唐逻辑中,这就直接决定了李鸿章和北洋将士们的悲剧命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军此时第一线主力舰为13艘,总吨位3.72万吨。这些舰艇在航速、火炮数量、火炮口径、射击速度和弹药威力上几乎全面超越了北洋水师过去引以为骄傲的舰艇。
以1894年9月17日12点55分开战后一小时内双方实际参战军舰为基准,经过反复计算后发现:
中日双方100毫米主战火炮的理论发射数据为,日军联合舰队为46242发,北洋舰队为2368发,双方的射速比是18.76︰1。显而易见,日方的军事火力几乎是中方的20倍。
并且,在战前,北洋海军的密码其实已经被日军破获,要命的是北洋海军一无所知,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更换密码。
也许有人说,如果不是昏君当朝,而是秦皇汉武当道,中国就不会有如此的历史命运。问题在于,几千年雄才大略的“明君”毕竟寥寥几人,国家长治久安岂能依赖人治?
所以,从根本上讲,封建专制制度导致军事的失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日军强。
清军北洋舰队强在吨位大,火力猛。比如主力战舰的炮径达到了300毫米,一炮击中足以让一般日舰直接爆炸断裂。即便是日军主力舰也受不起几炮。
但北洋舰队当时总体只适应远战。
北洋舰队多数战舰都是木制外包铁的轻型舰,只能近战对主力战舰形成护卫火力。而少数主力舰都是大吨位的,只能远战。缺乏中型军舰形成系统火力的缺陷被日军钻了空子。黄海海战中日军先伪装非日舰接近北洋舰队,随后又借助自身船速快的特点迅速穿入北洋舰队阵列,装备的又是快炮。因此北洋舰队远战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轻型近战军舰在日军快炮轰击下毫无招架之力。主力战舰看着贴身猛攻的日舰无法脱离拉远距离,这个仗还怎么打!
北洋舰队的缺陷李鸿章很清楚。但提升舰队配置是需要大笔银子的。当时北洋舰队的军费被挪用去修了颐和园,舰队穷得连日常维护训练的费用都紧张。看看黄海大战几小时,我主力战舰可曾击中日舰一炮? 没有,一炮都没有。连随带的鱼雷艇发射鱼雷都能从日舰船底穿过去!
失败其实在没有开战前就已经决定了,这就是李鸿章严禁北洋舰队轻易出海与日军作战的原因。北洋舰队当时只剩下一个花架子放在那里唬人,实际上内里早已朽空了。
补充一下:曾有一个说法,说的是当时北洋舰队是亚洲第一的舰队。其实是甲午海战爆发前几十年的事情了。而当甲午海战爆发时,世界海军装备和技术已经发展了不少。李鸿章当时也想顺应世界海军的发展对北洋舰队进行增补提升,但军费被削减和挪用,只能维持一个空壳子“威慑”了。
日本海自
一,驱逐舰部分(46艘驱逐舰)
1,金刚级导弹驱逐舰4艘,排水量9485吨(本排名所有舰艇资料均采用满载排水量),武器系统为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标准2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另外武器还有鱼叉和MK46鱼雷。改舰装有宙斯盾系统。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拖曳线列阵声纳
2,高波级导弹驱逐舰4艘,排水量5300吨,32单元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海麻雀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其他武器还有鱼叉和89鱼雷(仿制MK46)。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拖曳线列阵声纳
3,村雨级导弹驱逐舰9艘,排水量5100吨,16单元Mk48系统发射海麻雀,16单元Mk41系统发射阿斯洛克,鱼叉和89鱼雷,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拖曳线列阵声纳
4,朝雾级导弹驱逐舰8艘,排水量4200吨,8联装海麻雀,8联装阿斯洛克,8联装鱼叉,6联装MK46。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拖曳线列阵声纳
5,旗风级导弹驱逐舰两艘,排水量4600盾,标准1防空弹,鱼叉,阿斯洛克,KM46。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普通声纳
6,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2艘,排水量6800吨,海麻雀,阿斯洛克,普通声纳,无反舰导弹3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7,太刀风级导弹驱逐舰3艘,排水量4800吨,标准一防空导弹,阿斯洛克,无反舰导弹,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8,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2艘,排水量6550吨,鱼叉,阿斯洛克,海麻雀,3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9,初雪级导弹驱逐?2艘,排水量排水量3700吨,鱼叉,阿斯洛克,海麻雀,1架SH-60J型“海鹰“反潜直升机.
二,护卫舰部分(6艘)
阿武隈级导弹护卫舰6艘,2550吨, 鱼叉,阿斯洛克,海麻雀,拖曳阵声纳(拟装)
三,潜艇部分(常规16艘)
1,亲潮级常规动力潜艇8艘,3000吨,20枚89型线导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拖曳阵声纳
2,春潮级常规动力潜艇8艘,2850吨,20枚89型线导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拖曳阵声纳
四,两栖攻击舰部分
大隅级两栖运输舰3艘,14000吨
点评:日本海军的特点可以归纳成三条
第一,舰龄都非常短
第二,非常注意反潜,大部分舰艇都有反潜导弹,有些甚至不装反舰导弹也要装反潜导弹,新舰艇几乎都有拖曳阵声纳
第三,驱护舰只可以说是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最强的
特别提醒:不要只注意四支88舰队,还要注意四支地方舰队中国海军第一,驱逐舰部分(25艘)1,现代级导弹驱逐舰2艘,排水量7940吨,48枚SA-N-7舰空导弹.SS-N-22反舰导弹.TEST-71M533毫米线导反潜鱼雷. 1架Ka-27型反潜直升机.中国另购买2艘现代2级驱逐舰,将与明年到货2,052C防空驱逐舰2艘。排水量8000吨左右,相控阵雷达,4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发射H9防空导弹,8联装YJ12反舰导弹。2架Ka-27型反潜直升机.3,052B驱逐舰2艘,排水量8000吨左右,8通道SA-N-17防空弹,16联系装YJ83反舰导弹,可变深声纳,2架Ka-27型反潜直升机.4,051B型驱逐舰一艘,排水量6700吨,4座四联装YJ-83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也可发射“长缨-1“型(CY-1)反潜导弹,射程18公里.8联装“海红旗“-7(HHQ-7)导弹发射装置(备弹24枚).2架Ka-27型反潜直升机.5,052驱逐舰2艘,排水量4800吨,4座四联装YJ-83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也可发射“长缨-1“型(CY-1)反潜导弹,射程18公里.8联装“海红旗“-7(HHQ-7)导弹发射装置(备弹16枚).可变深声纳,2架Z-9型直升机.6,旅大改导弹驱逐舰4艘,排水量3670吨。1座八联装“海红旗-7“(HHQ-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弹16枚);4座四联装YJ-83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7,旅大级导弹驱逐舰12艘,2座三联装“海鹰“HY-2型反舰导弹,射程90公里,无防空导弹,其中105号载两架反潜直升机第二,护卫舰部分(47艘)1,054隐身护卫舰两艘,排水量4500吨左右,HH7防空系统,YJ83反舰导弹,一架Z9直升机2,江卫II级导弹护卫舰10艘新舰,舰龄全部不超过5年。排水量2250吨,八联装“海红旗-7“(HHQ-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四联装YJ-83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架Z-9A型直升机3,江卫I级导弹护卫舰4艘,排水量2250吨,1座六联装“红旗-61“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YJ-83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4,江湖级1-4型导弹护卫舰31艘,排水量1700吨(三型和四型1900吨),反舰导弹均为“海鹰“HY-2。其中4型装备一架Z9直升机。部分舰艇如516舰艇改装成近岸火力压制舰第三,潜艇部分(核攻击潜艇5艘,常规潜艇38艘,老旧的R级未算在内)1,汉级攻击型核潜艇5艘,排水量5500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鱼-1型/鱼-3型鱼雷.改装后已可以发射潜射导弹。2,KILO常规潜艇6艘(另有6艘未到货),排水量3076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鱼雷18枚或36枚水雷;6或8枚SA-N-8“针“式防空导弹.3,宋“级常规动力潜艇,约有10艘左右已经服役,具体建造情况不详。排水量2250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YJ-81型潜舰导弹或鱼-4型反舰鱼雷/鱼-5型反潜鱼雷;备弹18枚,通常为6枚线导鱼雷、6枚声导鱼雷、6枚潜射导弹,或30枚水雷.4,元级常规潜艇,至少有一艘接近服役,具体性能不详,但相信性能相当先进5,明级常规动力潜艇21艘,排水量2113吨,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16枚鱼-4或鱼-1型鱼雷或32枚水雷.第四,登陆舰部分玉亭级大型登陆舰11艘,排水量4800吨。玉康级大型登陆舰7艘,排水量4200吨。
关于中日海军和中日海军的差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