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感受中国留学生,以及留学生感想30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关于留学,可能有千千万万个问题想要知道。但是留学生活在高昂的费用下是怎样的精彩,还是也有感受中国留学生我们没有看到的无奈。
留学生在国外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到国外留学,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如何才能尽快适应甚至融入,是每个留学生都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解决这个难题时,留学生就会寻求其他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但是,在这过程中,固有的圈子已经在慢慢地形成。
学业适应是相对最简单的。这也是以往学生和家长花大功夫去准备的。语言能力是“敲门砖”。因此,在恶补语言的同时,不仅要对即将就读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所感受中国留学生了解,而且应该对教学形式和理念有所了解。
适当时候要经常出去走走。走在街道上,看看各色建筑和商店,这也是对所在地文化的一种了解。同时,商店的招牌、菜单等都是方便的学习工具。同样,买东西时,不了解地道说法的时候,可以在别人买的时候在旁边看着,然后对对话进行模仿。了解当地人的说话习惯,从细节处改进,不久,就会有本质上的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出国前都是通过课本来学习语言的。而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用语间还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海外学子通过多走、多看、多想来完成书面用语和生活用语之间的转变。
只有增加对所在地文化的了解,增加自己对语言的自信,才有可能更愿意跟外国人交朋友。
最后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社交改变自己的性格,变身夜店达人什么的。
你只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将自己对每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用磕磕绊绊的语言,他们就会表现出与你交流的兴趣。其实很多时候,你只要随便说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知识,他们就觉得你简直是学富五车无所不知的大神,各种赞不绝口,偶尔还会请你做一回人生导师喂一口心灵鸡汤什么的。
一、不爱跟外国人交流感受中国留学生,喜欢抱团
David是一名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感受中国留学生的学生,他的舍友是一位中国男生。“他刚来的时候跟感受中国留学生我说感受中国留学生了句"Hallo",而当我们的下一次说话,就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在和这位中国舍友相处了一段时间后,David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他们的宿舍是两人一间,而David由于是纽约本地人,因此在学校的朋友会比较多,他经常都是早出晚归的,再回来后就经常发现,舍友是坐在椅子上看电脑,又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
“Terry Zhang(舍友)比较喜欢待在宿舍里,当然他有时也会去图书馆。似乎有几个和他已经来这边读书的朋友,平时吃饭,都是他们几个在一起。”David说他一开始尝试去跟Zhang进行交流,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
“我得承认我对中国文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不会去问他太多关于他们国家或者民族的问题,但我一开始有问他一些来这边的感受,以及他对纽约的了解程度之类的,如果他愿意,我可以带他去曼哈顿逛逛,因为我是本地人嘛。不过遗憾的是,好像他对我们这里的东西也不太感冒。”
总体来说,David与Zhang的相处还是波澜不惊的,两人之间并不会有什么摩擦或者矛盾,当然,作为舍友,一个学期说话的次数可能只有几十句,这让喜欢交朋友的David来说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我希望他能多跟我们说说话,因为毕竟他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融入。比如通过“6.6留学日”这样的活动。他现在都来这里一个学期了,朋友圈还是最早的那几个中国人,当然现在路上碰到的时候,他会跟我们这几个比较脸熟的人打招呼了。”
二、读书十分用功
国内许多人以为,留学生在海外就是吃喝玩乐,到处旅游。其实不然,如果说以学习上的刻苦来排名,中国留学生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的Lansbury就说道,在图书馆挑灯夜战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他们通常都会在那里呆到很晚,有的甚至就一晚都睡在图书馆。”
不过Lansbury也表示,学习的刻苦程度与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好几位中国的同学的成绩都算不错,但这么说吧,考虑到他们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我认为这个成绩还是低了些。”
Lansbury说他自己的成绩就属于中等那种,当然他也承认自己也不愿意把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娱乐,出去喝酒、看球也是一种娱乐,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碰到好玩的我就会去钻研一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中国同学都有着毕业的压力,加上语言不占优势,可能在科目上的付出会相对多一些吧。”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Lansbury的观察来看,他发觉中国学生不是很喜欢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尤其是回答问题,不过让他们写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感受中国留学生你知道吗?我觉得他们的口语跟书写简直是天壤之别,面对一个问题,他们可能会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一句话,但只要是动笔写,就毫不拖泥带水,并且你看完后会觉得表达跟修辞都十分流畅。”
“有时候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写的给说出来?” Lansbury的疑惑同时也是许多英国学生的疑惑,在说和写之间,他们往往更喜欢前者。
三、非中餐不吃
有一个笑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口锅,怕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好自己动手做饭吃。一是不喜欢吃西餐,二是节约,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喜欢自己做饭,中国人在海外都喜欢自己做饭。
Emily有许多中国朋友,她和他们相处的也很愉快,但唯一的矛盾就在于——吃。
“我发觉中国人真的很难改变自己的口味。”每次一谈到她的中国朋友,Emily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的餐厅是有提供早餐的,当然都是典型的英式早餐,番茄、蘑菇、鸡蛋还有培根。有一次,我鼓励我隔壁的中国女生也去试一次英国早餐,结果之后她痛苦地跟我说,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好在Emily的学校宿舍配有厨房,因此中国学生大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她们真的好喜欢做菜,而且一做就能做出四五盘来,搞得整层楼都能闻到油烟的味道。”
虽然如此,但Emily也表示,中国菜确实非常好吃。“哈哈,有一次她们邀请我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用筷子,虽然很吃力,但不得不说的是,真的非常非常好吃。怎么形容呢?就是我感觉,中国菜有很多种香味,而英国菜只有一两种味道。”
“当然我还是很难理解她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家,就是不愿意去尝试当地的食物。我有时跟她们说,你们请我吃中餐我都欣然接受了,那我请你们吃西餐怎么就这么困难呢?” 说到这里,Emily不禁大笑起来。
“你知道她们怎么回答我的吗?她们说,这根本不公平,因为中国菜好吃太多了。” Emily现在也常常去中国同学那里蹭饭吃,她说中国菜确实要比英国菜精致许多,但她也认为,英国菜也没有难吃到难以下咽的地步。
从这几位外国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的形象正在慢慢转变,当然一些固存的标签依然还在。无论是David、Lansbury还是Emily,他们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所不足,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轻易融入当地的社交环境。这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的引导。
由学无国界myOffer倡导的“6.6留学日”就意在改变这一现象。无论是他们推出的留学六大礼包,还是线上留学生学霸分享会,还是即将迎来的全球留学生权益保护联盟、留学生心理热线,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服务与庞大的资源,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去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环境。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情况介绍:
1:孤寂
用吃喝玩乐应对感情真空
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课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大学教育很独立,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沟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同学。此外的,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闷极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
更多的留学生,身边没有深交的同国籍朋友,加上周围是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难打进别人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久而久之,难以排遣的寂寞让他们变得很孤僻。
于是,一些人大量时间玩游戏,有的人甚至赌博、吸毒。“还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同居!将这作为一种排遣孤独的方式。”还有些人,空寂中寻求刺激,利用高科技犯罪。
孤寂的环境中,最需要亲友的关心。处理得好的人,单调的生活成了学习的最佳环境。
2:学业
宽进严出高淘汰让人崩溃
在加拿大,许多学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还有的学科甚至高达40%,成绩不及格,也就失去了毕业的机会。这给许多背负着亲人朋友深切期望、远涉重洋来到海外求学的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酿成了一些悲剧。
去年,南京留学生张震宇在莫斯科大学跳楼自杀。学业的压力加上家庭的变故,他感觉无力负重。于是,他从7层高的宿舍楼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同样,在英国,陈莘也看到两位中国留学生难以承受学习的压力,跳楼自杀。分析金钱无法解答留学难题。
太多的残酷教训,不得不让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学,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较多的“小留学生”,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送出国门,目的是为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往往事与愿违、前景堪忧。他们出去之前,有没有做好准备,吃苦的准备,接受压力的准备。一些家长光准备了钱,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子女们准备多些吃苦和经受折腾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3:语言
国内学的英语出国用不上
语言的障碍,也给很多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英国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个卖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听很难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美国发音,但在英国的普通生活中,常见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口音。分析不同国家英语有差异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留学生,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又给只学了标准英语的留学生带来了困难。有很多来留学之前十分优秀的学生,来之后发现很有游离感,心理压力很大。
4:文化
中国乖学生被认为没出息
在中国,老师一般强调权威的结论;但在英国,老师则强调论证过程。英国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得不到英国老师的器重。在英国老师眼中,按老师的话办事的学生是没出息的,没有培养价值!
如果留学生出国之前,能有系统的培训,告诉他们到国外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所准备,那他们将可能少走许多弯路。
5:歧视
被人欺负还要遭学校劝退
一些留学生反映,在英国,就有一些地区有种族主义者,对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留学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刚一开学的一个学期,就有11个中国留学生被打伤。有过亲身经历的留学生反映,那些人在路上不经意用中文向你说话,你若回答,确定你的国籍,就会欺负你。
这些时候,他们不敢报警,一是人在异乡怕被报复,同时还担心学校会让你退学——学校通常不管这些事,且怕你被种族主义分子打成重伤甚至出人命,为了不承担责任,宁愿先让你退学。
许多有过这种经历的留学生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在心里留下永远的痛。
6:工作
留学生找工作两头不讨好
留学生人数增多,学位含金量下滑,这使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改变,不再迷信一纸洋文凭。国内国外,同等对待。留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现实的压力面前,留学生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出去前客观看待,出去后从容面对,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去除光环,也减少压力,回归它应有的本位!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一般比较团结,而且厨艺会有长进,可能没法回家过年,大家就聚在一起。
今年恰好就在春节前到美国了。因为这周在学校和新家都特别忙,又没有国内的节日氛围,险些忘记哪天要吃年夜饭。
外国朋友们都觉得中国新年很好玩,所以提前和几个室友还有同学小聚了一下,给他们科普了一下农历和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三十晚上有中国来的同学一起吃饭聊天,感觉就是一个小趴加上了过年的buff哈哈,大家很有仪式感地合影录视频。
感受中国留学生我们的团结不是“抱团”什么的,所谓抱团,不如说是好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差生之间互相促进堕落而已。是基于感受中国留学生你是个中国人,可对美国人来讲,我们才是外国人。
感受中国留学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留学生感想3000字、感受中国留学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