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胡适留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胡适留学日记
近日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转帖,玩味起了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如果当作一个笑话的话,确实挺好笑的,原来大师也年轻过……
翻翻胡适日记,看看胡适之同学以前是否真是如此。
胡适留学日记提到打牌是1911年六月至九月间,也许当时刚刚学会打牌,正在兴头上,所以屡见“打牌”一事记入日记中。
七月二日(星期日)
读《马太福音》八章至九章。书作寄李辛白。天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
七月三日(星期一)
有休宁人金雨农者,留学威士康星大学电科,已毕业,今日旅行过此,偶于餐馆中遇之,因与偕访仲藩。十二时送之登车。
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
……
七月五日(星期三)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七月六日(星期四)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八时至一时)。打牌。
七月七日(星期五)
上课。打牌。
……
七月廿一日(星期五)
化学第二小试。是夜邀演说会同志会于余室,议进行大旨。打牌。得近仁一书。
……
七月廿四日(星期一)
上课。得德争一书。打牌。演化学算题。
……
七月廿九日(星期六)
读《马太福音》。读sammuel daniel情诗数章。打牌。
看来,胡适的“打牌日记”并不像转帖的那样是整天唯一的记事,并且连续数天,其中有下定决心戒牌,而后第二天又复始。胡适的日记中记载的打牌通常是一天当中的部分消遣,基本上是做完其他事情之后进行的娱乐。读书、上课还是有计划的,七月之后的八月也是如此:
八月十八日(星期五)
读马可梨(Macaulay)之“History”及“Johnson”。打牌。
见北京清华学堂榜,知觐庄与钟英皆来美矣。为之狂喜不已。
八月廿五日(星期五)
作《康奈耳传》结论,约三百余字,终日始成;久矣余之不亲古文,宜艰如是也。打牌。
八月廿六日(星期六)
读德文诗歌“Lyrics and Ballads”。打牌。
九月四日(星期一)
今日为劳动节(Labor Day),为休息之日。打牌。
读仲马小说。吾读《侠隐记》续集,已尽六巨册,亦不知几百万言矣。此"Son of Porthos"为最后之一册。伟矣哉,小说之王也!
看来那个转帖有杜撰的嫌疑,为了制造“笑果”把胡适妆扮成了一个“堕落青年”,在玩味大师的过程中为我们自己的“堕落”寻找安慰。不过胡适确有决心“戒牌”,九月五日,胡适与同学金涛谈话,其中有谈及打牌,也许谈到了打牌的害处,或者互相勉励学习,胡适在九月六日的日记中说:“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此后胡适的留学日记中,真未见记载打牌之事。不知是确实戒掉了还是有时打了胡适未写进日记。不过之后的留学日记,尤其是胡适从农学院转到文学院以后的日记明显实质性多了很多,并且读书和思考札记呈大篇幅记述。可见胡适的兴趣和天赋还是在文学(文科)。
至于胡适的戒牌原因,大概一是因为九月六日他的住宿地搬到世界学生会所,“初次离群索居,殊觉凄冷”(九月六日日记),没有认识的朋友,于是想起前一天和金涛约定的戒牌;二是这段时间常常“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有时觉得身体不适,所以想纠正这种不良作息习惯(八月十日日记);三是“化学第四小考,极不称意;平生考试,此为最下”(八月四日日记),打牌或许耽误了胡适的学习成绩,遂下决心戒牌。
不管怎样,胡适学生时代虽同样有过一些“不良爱好”(大学时代的胡适还学会了吸烟,“余初吸最贱之烟卷,继复吸最贵之烟卷,后又吸烟草”,最后“立誓绝之”),在日记中真实地反映出来,但却能毅然地下定决心戒掉,在自己的志趣上刻苦勤奋,终成一代文化旗手。
留学期间,胡适曾经给自己制订生活规律:“每日七时起,每夜十一时必就寝,晨起做体操半时。每日至少读六时之书,读书以哲学为中坚,而以政治,宗教,文学,科学为辅”。他读的书大概中文英文各占一半,另外他在康奈尔读本科的时候学过德语,所以德文书籍他也常有涉及。
国学渊博的胡适保持了旧时文人的习惯之一:写诗作词。基本上是初到一地游览要写诗,送别友人要写诗,一天中有感而发也要写诗,他与友人的很多书信往来就是讨论互相写的诗。胡适不仅是写中文诗,他同时也写了很多英文诗,当然他写英文诗的频率远没有写中文诗的频率高。胡适认为自己的诗和好友任叔永的文章是所有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中最好的。胡适写的诗词发表的比较少,但是他写的评论文章则常有发表。作为英文系的学生,他的英文写作很有造诣,还在读本科的时候,他拿过康奈尔英文系的征文奖Corson Browning Prize。他是第一个拿这个奖的外国学生,当时多家报纸报道此事,轰动一时。胡适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较多的是他对某事某一篇文章的评论,通常是为中国做辩护。另外胡适写信也非常勤快,据他自己统计,他在1916年内收到一千二百一十封信,写出一千零四十封信。
胡适在课余的大部分放在了世界学生会(cosmopolitan Club)上,这个组织由各国学生组成,主要是为了增进各国了解促进世界和平。胡适曾经担任过该会的主席一年(1913年5月至1914年5月)。另外胡适也担任过中国留学生会东部会长,并且是留学生会会刊的主笔。
胡适在学生会的活动中慢慢锻炼出了自己的演讲才能。他生平的一次英文演说是在1911年2月18日的中国学生会上做的,当天是轮到他值日,必须做一个演说。之后他的演讲水平逐步长进,到1914年5月10日胡适在雪城的世界学生会上做第一次即兴演讲时,他就被雪城大学的一位历史教授誉为其生平所闻最佳演说之一。此后胡适受邀做了各种演讲,题目主要是中国国情和世界时局。据他自己统计,他在三年中的演讲(1913-1915)超过70多次,胡适也经常在日记中表示对自己演讲的得意之情。最能说明胡适演讲水平的是这么一件事:1917年一月费城Haverford College的校友会要办年宴,本来请的是康奈尔校长Schurman和美国前总统Taft来做演讲,但Schurman当时有事不能来,所以Haverford College的校长Comfort请胡适作为代替。其实胡适在1915年就在日记中写道自己到处演讲劳心劳力,决定以后尽量少做演讲,但这他这次也知道Comfort校长对自己“异常优宠,却之不恭”,于是他就前往费城以“美国能如何协助中国之发达”为题做了一次演讲。因为受邀演讲和代表康奈尔参加学生会的会议,他经常在美国东北部做为期几天的短途旅行。
除了同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胡适也在各种活动中结交了各国朋友。有一次开会时他为自己结交的是各校第一流学子而感到高兴,当然他本身也受到这些一流学子的认同。在他的日记里可经常见到他与友人促膝长谈至深夜的描述,他认为与朋友的这些精神交流是最令人神往令人愉悦的活动。由于活动积极,他在康奈尔时与许多知名教授关系密切,他还是康奈尔前校长Andrew White(也是康奈尔大学创始人之一兼第一任校长)的家中常客。1915年他受邀去时任校长Jacob Schurman家中见前美国总统Taft,并和Taft谈了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胡适认为“塔氏是一个好人,惟不足任一国之重耳”。)
胡适总是积极参加当地的政治社会事业,他说自己“每居一地,辄视其地之政治社会事业如吾乡吾邑之政治社会事业。以故每逢其地有政治活动,社会改良之事,辄喜与闻之。不独与闻之也,又将投身其中,研究其利害是非……此种行为,人或嗤之,以为稚气。其实我颇以为自豪。盖吾人所居,即是吾人之社会,其地之公益事业,皆足供吾人之研究……”
可是胡适在1915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太过活跃,交友太广,应酬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学问。所以他想搬到一个大城市,比如纽约和芝加哥,有几百万的居民,他便可以藏身于此。这当然可以视为他从康奈尔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望采纳!谢谢!
分类: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解析:
1910年夏赴美留学胡适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胡适留学,后转入文科胡适留学;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胡适留学和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