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德国留学见闻,以及德国留学日常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很光荣的体验。
高校留学项目是指国内高校内开办的一些出国留学项目,学生会先在国内上1-3年的国内课程,再到国外完成其余课程,最终获得国内外的学位证书。
高校开办的出国留学项目一般分为,国内一年的出国留学行前课程、国内两年的转学分课程和国内三年的HND留学项目,还有一些基于这三个项目基础上的学位延伸项目等。学生在选择国内高校留学项目时,学校的办学经验以及最终学位是否可以获得回国认证等。
德国工资比较平台“Gehalt.de”发布德国留学见闻了一份调查数据,对网站上6074个用户的工资信息进行了对比,这些人都是已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或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而结果显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工资水平遥遥领先。刚开始工作时,平均年薪就有55500欧元;硕士毕业生工资则直降近9000欧元,平均年薪只有46314欧元。
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则是42600欧元。看来,在教育上永远不要吝啬德国留学见闻你的投资欲望。想来德国读博士的朋友们,也不要再纠结于时间、金钱上的投资与最终的“结果产出”之间的平衡了。
德国有许多的大学,而且这些学校很多都有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也有比较高的教学水平,因为想要来读这些大学的学生很多。只是德国的留学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让我来给大家解答吧。
一、留学条件
预科申请条件:
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后,如果分数在当地二本线以上,则免于TestAS能力测试,反之则需要进行考试(个别学校不要求),在高中毕业后根据校方要求或在国内、德国各进行半年的语言培训然后进入预科学习,或在国内培训半年语言后到德国读预科。个别院校在通过面试后可直接到德国读预科。在预科结业后,可申请德国的大学。
本科申请条件:
1、年满18周岁,完成 12或11年基础教育并获得毕业证书的高中毕业生。
2、中国重点大学四年制本科,修满一个学期,不更换专业方向可申请直接入学;
3、中国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满三个学期,不更换专业可直接入学;
4、中国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学生,修满一个学期,必须通过在德国大学预科举行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取得大学入学资格方可申请入学,但不得更换专业方向;
5、中国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即大专,修满两高中生怎样英国留学年,可申请直接入学;修满一年,必须通过在德国大学预科举行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方可申请入学。
6、德语 600 学时,达到B1水平
研究生申请条件:
1、中国教育部承认高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毕业,并且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2、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毕业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申请专业无限制,但最终录取专业由德国高校决定。
3、中国军事院校毕业(少数军校除外),并且获得学士学位证。
二、德国留学申请材料
1、护照。
2、德国大学或语言学校的通知书。
3、德语证书。
4、银行存款凭据。
5、APS证书,或者德方学校明确通知,报到时必须携带和出示的其他证书原件。
6、小学至大学毕业的学历、高中以上成绩、学位、甚至工作证明等德国大学需要的公证件若干份(不多于8份,如果已经申请过学校了三五份即可)。
7、免冠正面彩色照片1寸两寸个若干(各30张足矣)。
8、体检证明(国际健康证)。虽然大家反映出关几乎不查,以后作用也不大,可以不办。但是本人不能保证此物品出境时不必携带。
有些证件的原件被认为是作用不大的,属于非必须带品,如果一定要带认为对将来有用的证书,可以带公证件来,德国人可不认识你的原件上写的是什么,所以原件作用不大。当然带原件来德国也可以办公证件,就看带原件的必要性了,毕竟把原件带出来是有一定遗失风险的。
三、留学德国优势
1、德语英语双语授课
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很多德国大学还提供了德语和英语两种授课模式,让留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学习知识。
学生有了一定的德语基础后,就可以选择学习德语授课的课程,德语是世界重要的科学语言之一,今后想要从事医学,化工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学生,如果可以掌握一些基础德语和词汇,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有很大优势。
2、欧盟成员国,旅游便利
德国留学生出国最先拿的是是3-6个月的短期签证,到了德国之后,用住房合同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去移民局办理为期一年的居留卡,也就是申根签证。
拥有申请签证可以在欧盟区内的任何国家自由通行,不需要再单独签证,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和假期到欧洲各国游历,接触各国文化,增长见闻。
3、大学基本免学费,生活成本低
德国的公立大学大部分不收学费,除了巴登符土登堡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会收每年2000-3000欧左右的学费,其他州的大学都是免学费的。但是要交每学期300欧左右的注册费。
学生生活费在德国花费在6-10万人民币之间,大城市例如,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等一年的生活费在9万人民币左右;小城市一年的生活费只需要6万人民币左右。
德国留学见闻我希望能以个人的见闻与经历帮助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少走点弯路,毕竟对于博士生而言,学习研究是主要任务,其它方面需要耗费的精力,能省则省,这也是德国留学见闻我写此帖的初衷。离出行还有一段时间的朋友,在等待(签证之类)的过程中若能多做些准备,是大有裨益的。
1、如何获取需要的信息?
国内也有做得很好的专门的留德论坛,比如ABCDV,很多问题都可以找到现成的解答。我建议,在心里没谱的时候,先把各种版面的一些总结帖大体浏览一遍。如果有条件翻墙的话,可以访问萍聚、开元这些原生的德国生活论坛,看看大家在德国的生活状态,以资参考。此外,有一些留学德国的QQ群,虽然一般都不活跃,不过还是有可能通过它们得到一些直接的帮助,不妨加入一些。如果有去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学校的,尽量取得联系,互通有无。我自己在这方面曾经得到过巨大的帮助。
2、如何寻求帮助?
来德之前,跟教授及秘书多联系,通常德国留学见闻他们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就我个人而言,当时教授作了极其细致的安排,来德之后,几乎没有需要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在大学的话,AStA(相当于国内学生会的组织)也会提供很多信息和服务,都是年轻人,英语交流没问题。有些大学可能会有研究生服务中心之类的组织,可以留意一下。比如我所在的大学,有个专门帮助外国博士生的机构,偶尔组织一下聚会、考察旅行,还专门给博士生提供一些实用的课程,对我帮助很多。跟身边的中国人保持联系也很重要。总之,有困难就大胆提出来,只要不是太棘手,一般人也都乐于提供帮助。
3、学生还是访问学者?是否APS?
尽可能申请学生身份,虽然极有可能被要求过APS,但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学生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待遇,比如在大学注册之后可以用学生证在一定的范围内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要知道,德国的公共交通是很不便宜的。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后面还会提到。 关于APS,多说几句吧。一般出去读博,是不会硬性要求过APS的,尤其是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去。这个跟签证也没有直接联系(参考使领馆的签证所需材料清单)。但是我所在的大学要求申请正式入学通知书的中国学生必须有APS,以便他们审核申请材料。所以想要申请学生身份的尤其需要注意一下大学的官方信息,不清楚的话可以联系教授、秘书。申请APS的时候需要的材料并不一定要公证,比如学校的一些材料,完全可以用带密封函的学校官方翻译件代替,这样可以省不少钱。博士生的手续费1000元,相比一般的申请人已经低了很多,也不要求面谈。
4、是否要学德语?怎么学?
读博的话,特别是理工科,只要导师没有特别要求,德语不是什么硬性要求。在大部分场合,尤其是在学校,英语足够解决问题(强化一下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即便不成,也可以找导师、同事帮忙,大部分德国人还是很友好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我建议自学或者报个语言班,学到A1水平。(以超市为例,付钱的时候金额你可以读显示屏上的数字,但是买东西的时候要知道买的是什么,常见的单词还是要认一下吧?有时候人家的价格牌可能放的位置不对,不对照着看看可能要花冤枉钱。另外,简单地跟收银员用德语打个招呼,也显得礼貌些。)自学的话,德语的发音规则好好学一下,《德语发音与纠音》这本书就挺好,网上也很容易下载得到,且附带录音。A1的教材,国内也有不少,比如《走遍德国》就很不错。通常大学都有对外国学生提供免费的语言课程(一般是A2及以上水平,因为大多数签证要求申请人至少有A1证书),有时间不妨去听听。此外,(电子)词典、语法书之类的,最好在国内买好带来,德国书贵。当然,图书馆能借到一些书,不过用起来恐怕没有中文书顺手。
5、攻读年限 常有人说德国拿博士学位难,需要时间长,三五年不算什么,七八年也不奇怪。这个大差不差,不过也要分情况讨论。比如我们组里有两个博士,拿的是学校的工资,平常是需要带习题课的,所以很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时间自然要久一些了。对于德国教授而言,公派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出钱,一般提供办公室什么的就可以了,所以你待得久些,对他们基本没坏处。至于能不能在资助期限内拿到学位,我也跟教授讨论过,他觉得时间是很充裕的。另一个学文科的同学,也觉得够了。不同学科或许有些不一样,不过就算到时候觉得时间不够了,也可以尝试申请其他的资助。我们组里6个人,有4种不同的经费来源。学校甚至给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供几百欧的补助,以免他们在写论文阶段还需要打工,影响进度。如果一个人在德国生活,自己估计也能留出一笔钱来,完成学业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6、买什么保险? 签证的时候是需要旅行保险的,大家自行解决(ABCDV有人提供相应服务,可自行查看)。到德国之后,在外管局换居留许可是需要提供保险证明的,所以到了之后尽快办妥。如果是学生的话,可以去AOK(或者TK)看看,这是家公立保险,价格比较低,一般不为新入学的博士生提供保险服务,但是可以不告诉他们自己是博士生,说是普通学生就好了。所需的学生身份的证明材料上通常是不会标明博士身份的。还有一项保险是大多数人忽略的——第三方责任险(Haftpflichtversicherung)。这个保险我的教授强烈推荐我购买,价格不贵,一年也就50多欧。如果无意中对他人财物造成损害,保险公司将负责理赔。我一个同事,摔坏了他女朋友的移动硬盘,也从保险公司拿到赔偿。顺便说一下,德国的保险对于个人和家庭的价格差别不大,甚至是不变的(医疗保险就是如此),所以如果配偶过来陪读的话,这方面是几乎没有额外支出的。
7、行李 这个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吧。轻便牢固的箱包是必要的,一些在德国买不到和比较贵的东西还是随身带来吧(中文参考书、电子设备等等)。早点开始列行李清单,慢慢增删修改,逐项置办,这样出行前不至于手忙脚乱。重要的证件文件务必妥善保管。当然,以后有需要也可以从国内发包裹过
来,网上有些寄包裹的代理,通过他们邮费可以打折。不过还要考虑海关、费用和时间的问题,最好一开始能把基本生活用品都准备妥当。如果有带国内的电器,务必随身带电源转换器,我用的“公牛”的,可以把德标转成通用接口(有一种还额外带一个两脚的插座),感觉质量不错。
德国经济非常发达,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学生前去学习。那么去德国留学的学生们的真实感受是怎么样呢?现在跟德国留学见闻我一起来德国留学见闻了解一下德国留学生活的相关资讯吧,欢迎大家阅读。
德国的留学生活感受
严谨是德国人的另一个身份标签
“比方说,你送给他一包茶叶,他会问你,一次泡几克,多少水。让我很无语。有一次,我在德国人家里做蛋糕。她有专门称重量的电子秤,各种配料精确到毫克。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市场买了5个土豆。没想到,土豆全用纸袋子包着,然后卖菜的人还塞了一张说明书,告诉我们土豆可以怎么煮,怎么炸之类的。我真的都被雷倒了。”
杨婷的同学在日志上就写道:“现在出门在车站等公交车,总想找一份时刻表。德国所有的公交车、地铁,每个站台都有时刻表,每天几点几分有车,非常清楚,固定不变(除了罢工)。车子一般准时到站,所以,出门前查好时刻表,去任何地方都不会浪费时间。”
但是,很奇怪的是,一向严谨的德国人,火车上却是随便坐的……
通讯
大城市通信信号都不错,在中国入139网的手机在德国同样可以使用,但是话费非常高。
大城市会有廉价的长途电话站,在那里可以购买亚洲电话卡打电话,打往中国须拨国家区号和城市区号,如:拨北京0086-10-××××××××。以柏林为例,柏林的的长途电话站“欧洲中心”设有直接用信用卡付费的电话亭,一般多设在邮政总局内或观光景点处。
瓜子是留给宠物吃的
说起吃来,杨婷很郁闷,她说,在德国吃很简单,正餐也就是一块肉、一堆煮土豆、一些配菜,类似于腌白菜萝卜丝之类的。“回国后,有时吃个面包,就很奇怪怎么这么软。因为欧洲的面包大多是硬硬的、酸的、干的。”杨婷无奈地说。
“德国这边的零食 ,就是些薯片、妙脆角啥的,跟我们也差不多。不过,像瓜子吧,这边好像是给宠物吃的。我在宠物食品店看到,是给鹦鹉吃的。像坚果类的东西,花生啊,夏威夷果啊,核桃啊,都是剥了皮的。”
泡吧是最常见的社交方式
印象中,国外的男女交往会比中国人开放很多。像杨婷一求证,杨婷反而说,也不会,基本上不会差太多。如果说,相亲是中国人交往的一种特色方式 。那么,外国人的话,应该是去酒吧。
“外国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去酒吧去party,不像我们把酒吧想象得那么乱,在这里,这是社交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很奇怪,中国人晚上都呆在房间里,怎么认识新朋友,或者怎么认识男女朋友呢?”杨婷笑着讲。“我经常在酒吧看到,不认识的男女在一块聊了一会,就交换手机号码。有很多男女朋友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交通出行
大学生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享受交通费优惠政策,只要每个学年或学期交给学校一笔有限的费用,便可以免费在本地区坐车。有的地区的免费范围甚至很广。通常,学生可以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凭学生证能够享受半价甚至更多的折扣。即使是尚未注册成为正式大学生,不能享受公交优惠,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的开支也不很高。比如在柏林,一张学生公交车年票不足500欧元,凭它可以乘坐柏林地区包括地铁在内的所有公共车辆。德国各城市的公交车也非常准时,到达各站的时间都明确地写在站牌上。而且城市公交系统发达。各城市及各条线路的公交车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末班车时间,有的线路末班车甚至到次日凌晨两点左右。因此对没有工作的留学生而言,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
日常购物
德国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有以下几家:“REAL”“PLUS”“LIDL”“ALDI”。德国所有超市基本都在晚上8点关门,周日和节假日休息。虽说晚上8点才关门,但一般6点左右超市里的商品已所剩无几,特别是新鲜蔬菜和面包等。鱼类以及家禽类产品都以速冻方式处理后出售,提供的品种少,只需按标准烘烤就可食用,去普通的超市也可搞定。
德国留学必备物品
1、随身携带的证件
护照;入学通知书;2寸照片;带点欧元,至少300欧吧;最好国内有国际卡或者信用卡带一张。
2、学习用品
本子,带一,两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带点便签纸来,小小张的,能粘的那种;
书,字典看你自己需要吧;如果你不学德语的话,一本小德汉汉德的双解字典总是要的,至于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话自择,最好带电子词典,英文德文都有;
平时常用的文具。
3、生活用品
洗发水,沐浴液,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带1个星期左右的量就可以了,肥皂带1块
化妆品(洗面奶,护肤的等等)可能要带稍多一些,可能一个月的,因为要熟悉在德国买东西可能还是要长一点的时间。
卫生纸,卫生巾这里也很便宜,少带点
毛巾,浴巾等要多带点,床单,枕巾,被套带2床,能换洗。被子和枕头不用带,
干货可以带多点,香菇,木耳,紫菜,万年青等。要是能多带点吃的就尽量多带。
隐型眼镜的药水不用带很多,价钱差不了多少
有瑞士军刀的话就带过来,挺有用的;没有在这买呗,也不贵。
4、电器用品
电饭锅,这里ms好像都在12欧以内,可带可不带,如果住的学生宿舍,还有好多以前遗留的吧~
手机可以带来,然后在这里买卡,直接可以用;短信狂人在国内办全球通,给国内父母朋友发短信1块一条吧。这里的短信最便宜也要1块9人民币左右一条。办个msn或qq和国内手机绑定也行,那么过来发网络短信也很方便。
电脑,那记得要带根网线,切记,最好能在10米左右以备用,再带些软件什么的,方便使用
耳机,麦克,摄相头
移动硬盘,U盘有的话可以都带一个
德标转换插头1-2个
多功能插线板一个
充电电池和充电器
数码相机,MP3,CD机等
吹风机要是有用的话,可以要带个小的
5、药品
药不用带很多,一点点感冒药,拉肚子的药等就可以了,一般不生病的。其他的药你自己看吧。创可贴带一些。牙不好的话,也要带点消肿止痛药。胃病的话,也带点药。眼药水看习惯了。
6、衣服
夏天衣服不用带那么多。最关键的就是unterwear多带。冬天的厚大衣还是要带。深底纹的登山鞋可以带也可以来这里买,雪厚防滑性能好。拖鞋塑料棉拖各一双,帽子,太阳镜什么的,可以考虑。皮鞋带一双就够了,运动鞋1-2双。自己平时用的小包包是要带过来的。
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
一、人生经历
留学无疑首先是一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你一直呆在国内没法体验的。我常说留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术,也是了解、融入西方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学习之外的东西,对于留学生个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人文的关怀,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就象我们看过无数次电视剧场景中的恋爱故事,可是只有我们实际经历了爱情,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与无奈。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语言
这一点无需多讲,留学专家对高中学生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您的孩子在澳洲读完两年高中后,不管其他功课成绩怎么样,至少英文程度已经可以达到国内英语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在中国学英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比较难以突破。当然,我这样说是合理假设你在国外是与当地的老师、同学和社会有充分的接触与交流,而不是整天与中国同学呆在一起的。
三、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当推荐大学的时候,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问这个学校相当于中国什么档次的大学。那么不妨引用一下国内大学的评价。
上海交大最近有一个全球500强大学的排名,大家去交大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以澳洲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排名第53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82位;清华大学排在201-250位,而复旦大学则排在301-350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世界名校鉴》,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的名校,比方说,美国列举的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国列举的是牛津、剑桥,澳大利亚则列举了澳洲国立、墨尔本。很遗憾,书中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学校,看来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名校的大学。所以留学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四、专业选择的机会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又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二是在中国,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比如,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
以世界标准来看中国,我们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贫乏。尽管大学一再扩招,但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要一齐跟上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国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好可以为我所用,而且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学设施上又比国内先进,如果有条件,我们当然应该出国留学。另外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四年硕士三年,而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仅需三年,硕士只需一年,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三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因为读书的时间较短,有人因而怀疑其教学质量。这基本上是多余的担心,国外较国内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平时学业的强度相当大,宽进严出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国内大学则是严进宽出,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承认自己念大学念研究生是在"混"日子,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好混"。从大学的国际声望上来说,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靠的恰恰是教学与研究质量而并非靠学制的长短。
猜你喜欢:
1. 日本留学生活感想文章
2. 留学日本生活的感受
3. 加拿大留学生的真实生活感悟分享
4. 去德国留学清单
5. 德国留学经验
德国留学:科研/教学质量高、宽进、严出、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
1、科研/教学质量高
德国公立大学虽然收费便宜,教学质量却不低,这和德国高等教育的学制以及整个国家重视教育的政策体制有关。德国的公立大学分为两类,Uni和FH,前者偏理论学习和科研,后者偏实践。
德国当地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可以进5类学校,这5类学校在高中毕业后将获得不同的毕业文凭。其中仅有获得最高级别的高中毕业文凭(Abitur)的学生有资格申请Uni,而进入Fachoberschule职业高中的学生则获得Fachhochschulreife文凭,有资格申请FH类高校。
2、宽进
相较于英美名校精英的选拔标准,德国大部分公立大学的研究生申请条件为2.5分以上,一些大学的冷门专业甚至只要有Abitur文凭就可以直接入学。也就是说,即便你本科就读非211/985的院校,你也有机会被德国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录取。当然类似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工大之类的名校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3、严出
虽然德国大学的录取难度比英美大学要低,不意味着毕业生的水平差。据统计,德国大学的本科毕业率仅不到50%,也就是说,只要你能顺利毕业,你已经超过了50%的同侪。相较于国内就业市场对英美留学生的质疑和偏见,德国文凭仍然受到国内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尊重。
4、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
英美国家正在收紧对留学生的签证政策,而德国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签证和居留政策则相对宽松。德国移民法规定,对于在德国境内高校取得大学学位的非欧盟毕业生,给与18个月的找工作签证。在18个月之内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并顺利获得工作签证,就可在累计缴纳养老保险2年后获得永久居留。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德国留学见闻和德国留学日常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