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英简介的信息

小藤门 学习技巧 2023-01-17 5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项英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叶挺项英简介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带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

项英(1898.5—1941.3.1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历任平汉铁路...

新四军具体领导体制上的缺陷始终不能消弥项、叶矛盾。叶挺是新四军军长,理应负责新四军的军事工作,项英是副军长,协助军长工作。但军长叶挺不是共产党员,副军...

项羽有后代吗

1、根据向氏族谱项英简介,项英就是项羽的后代,有关的资料如下:

项英原名项德隆,1898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职员家庭。项英有一弟一妹,排行老大。【项玉兰是项英在南京的侄女,她翻出项氏宗谱,谱上记载,项英是项羽的后代。】

虽然无缘得见大伯项英,但项玉兰自小就听父亲说:“哥哥打仗去项英简介了,从此再没有回过家来。”

项英15岁便进入武昌城模范大工厂当学徒。当时学徒收入十分微薄,生活很苦,还经常挨打受虐待。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带给少年时期的项英很大影响。他三年满师后,留在厂里当工人。不久后,项英从报纸上得知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受到很大鼓舞,他联系自己和工友们身受中外资本家和工头欺凌的情景,从此心中便向往着革命了。

1920年4月,项英利用本厂工人受工头虐待和工资低微的不满情绪,成功地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是武汉纺织工人的第一次罢工斗争。1921年12月,项英离开模范大工厂,被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包惠僧委以重任,筹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由此开始了职业工人运动的生涯。1922年项英入党,项英这个名字是他入党后开始用的,一直到他牺牲。

在项英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发生在1923年2月的二七大罢工是重要一笔。当时,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举办在即,但是吴佩孚下令对郑州实行全城紧急戒严,荷枪实弹的军警沿街排列,阻拦工人去参加会议,会场大门甚至被贴上了封条。作为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的总干事,项英在队伍前面指挥着,边走边带领众人高呼“工人们联合起来,铲除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项英简介!”的口号,冲过了吴佩孚的警戒线,撕掉了会场的封条……就这样,京汉铁路总工会胜利诞生了。2月4日,京汉铁路全体工人开始罢工。

2、简介项英:

项英(1898-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

新四军是谁创立的

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N4A”,即英语词组“新四军”(New 4th Army)的首字母缩写。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求武汉的英雄与他们相应的事件简介

【项英】(1898~1941)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原名德隆,一作德龙,化名江钧。武汉人。早年曾在武昌的纱厂做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曾任武汉工团联合会组织部长、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3年2月1日出席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任总工会总干事,参加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为中共三至六届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8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共产国际监察委员。后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军委主席、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副主席。红军主力长征后留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战期间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突围,隐蔽于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1952年移葬于南京雨花台。 【陈潭秋】(1896~1943)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冈人。1915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五四运动时与恽代英等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1920年参加创办武汉中学,和董必武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中共一大。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1926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1937年后历任江西、满洲、福建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次年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1939年回国,化名徐杰,出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1943年被军阀盛世才逮捕,次年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遇害。现武昌都府堤20号原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旧址辟有陈潭秋烈士纪念馆。 【恽代英】(1895~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名遽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生长于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毕业,五四运动时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并先后创办《互助》、《武汉星期评论》、《我们的》等进步刊物,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武汉参加团中央的领导工作,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国青年》主编、武汉大学教授。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次年春回鄂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参加中共湖北省委的领导工作。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因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遭到迫害。1930年5月在武汉被国民党逮捕,次年在南京被杀害。其青少年时期故居在武昌双柏街。 【董必武】(1885~1975)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贤琮,一名用威,字洁畲,号璧伍。湖北红安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两次留学日本。1920年在武昌创办武汉中学,宣传共产主义,并与陈潭秋等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组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出席国民党二大。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等职。参加长征,到陕北后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37年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回武汉参加筹建中共湖北省委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1945年代表解放区赴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重要职务。 【熊秉坤】(1885~1969)民主革命将领。名祥元,字戴乾。武汉人。1904年投湖北新军工程营,加入共进会,任工程八营总代表。1911年10月9日夜,率新军工程营士兵起义。后跟随黄兴参加"阳夏保卫战"。1912年任第三镇第五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被孙中山委任为鄂军司令,参加讨伐袁世凯。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事。1949年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刘歆生】(约1876~1945)实业家。乳名刘祥,又名人祥。武汉市蔡甸人。幼年家贫,曾受雇为放鸭童。成年入天主教,渐习英语、法语。1899年任法国立兴洋行买办。后自开阜昌钱庄,经营农产品贸易、运输、矿业,资产渐丰。又在汉口经营房地产,购置后湖方圆几十里低洼地,逐步填高出售,成为汉口首富,被称为"地皮大王"。 【谭鑫培】(1847~1917)清末民初京剧艺术家。武昌人。艺名"小叫天"。11岁入北京金奎科班学艺,18岁出科到天津演出。后入北京"三庆班",拜程长庚为师,又拜余三胜为师。1887年组"同庆班",曾为清朝"内廷供奉"。辛亥革命前开始对所擅行当进行系统研究和改良,创"谭派"。其唱腔融徽汉于一体,悠扬婉转。且唱做、文武兼工,具有突出的风格。民国初年在北京梨园中颇有名望。 【熊伯龙】(1617~1669)清代学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武汉人。清顺治五年(1648)进士,曾任国史馆编修、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作《无何集》14卷,系统阐述其无神论思想。亦善诗文,其《贻熊学士堂诗文集》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武汉市蔡甸区有其墓。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名将。字飞百、芝冈。武汉人。早年曾任大理丞、南京督学等官。万历四十年(1612)去职还乡,变卖家产,主持筑长江堤防41华里,又建成一座石闸,使一方免遭涝渍干旱,深受百姓爱戴。万历末年(1620),清兵犯境,他被重新启用,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辽东经略。他到辽东后大力修治城池,制造战车火器,整肃军令,招抚流亡,使边境重归安定。后遭魏忠贤陷害,于天启五年(1625)被冤杀。著有《辽中书牍》、《熊襄愍公集》。武汉现存其祠、墓。

求采纳

新四军第一批主要领导生平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项英简介,简称新四军。它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中国共产党指挥下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叶挺简介: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项英简介;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项英简介:

项英(1898.5─1941),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

项英同志主要著述有《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1937)、《项英将军言论集》(1939)等。

新四军中项英是怎么死的?

1、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

2、人物简介

项英(1898—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3、人物评价

项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

项英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项英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