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怎么读 爱新觉罗奕劻怎么读

小藤门 专栏 2023-02-05 91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奕劻怎么读,以及爱新觉罗奕劻怎么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贪官和珅被抄家后,他的大宅子到哪里去了?

现在的恭王府最早就是和珅的家,但是和珅被抄家后,这个地方并不一直是恭王府,中间还有一段历史,我来叙述一下。

晚年的乾隆帝对和珅很信任、恩宠,并将自己的女儿十公主赐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和珅受宠,累任高官,其宅第自然也不会差。他修建宅第的时间,大约在乾隆四十一年任军机大臣之后。因为在完成于乾隆初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中,并没有标明此地有大型宅第,只是一大片民房。

和珅所建宅第现在已经无法描绘了,据说恭王府中“锡晋斋(旧名庆颐堂)”、“葆光室”、“嘉乐堂”等名称和建筑在和珅时期就有了。应该说,和珅所建宅第为恭王府打下了基础,其规模和豪华程度不亚于后来的恭王府。

嘉庆四年(1799)乾隆皇帝驾崩后,和珅被定二十大罪状,抄家夺职,赐自尽而死。其中罪状之一就是,所盖楠木房屋僭制,仿照宁寿宫之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还有一个罪状是,和珅竟动用步军统领巡捕营千余人为其私宅供役。和珅之宅,其造价之高,装修之华丽,佣人之多,可见一斑。

和珅死了之后,其宅赐给了嘉庆皇帝的兄弟庆郡王永璘。

永璘为乾隆皇帝第十七子,与嘉庆皇帝是同母弟兄。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封惠郡王,不久改封庆郡王。三月和珅死,其宅赐予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晋封亲王,不久即薨。庆亲王在清代一共封袭了五次。

1.永璘,高宗十七子。嘉庆四年封庆郡王,二十五年晋庆亲王,寻薨,谥号僖。

2.绵愍,永璘第三子。嘉庆二十五年袭庆亲王,道光十六年薨,谥号良。

3.奕彩,仪亲王永璇孙,绵愍嗣子。道光十七年袭庆亲王,二十二年革退,回本支。

4.绵悌,永璘第五子。以镇国将军于道光二十二年奉永璘祀, 二十九年卒。咸丰二年追封贝子。

5.奕劻,永璘第六子绵性之第一子、绵悌嗣子。道光三十年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三十四年以亲王世袭。民国年间薨,谥号密。

永璘从嘉庆四年得到和珅的宅第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只是按照郡王府制进行了调整。另外,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还住在府里,庆王府也只能占用一半。嘉庆二十五年,永璘升为亲王,但不久就薨了。而和孝公主却死于道光三年,在永璘死后三年才得到全部王府。也就是说,这座被永璘仰慕已久的宅第,他生前只享用了一半。据《啸亭杂录》记载,永璘少时不喜读书,却喜欢音乐,并每每到民间去听俗曲,乾隆皇帝不大喜欢他。但他天性直厚,为人善良。乾隆末年,众兄弟都想着怎么当皇帝时,他却说,即使皇帝多得像雨点一样,也不能落到我的头上。我只求诸位兄弟可怜我,到时把和珅的宅第赐给我就满足了。作为皇子之一的永璘,他把能够得到和珅的宅第当作自已的一大愿望,足以说明其宅第的华贵。

永璘之后,其子孙绵愍、奕彩袭为庆亲王,绵悌袭为镇国将军,奕劻袭为辅国将军。道光三十年奕䜣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二年分府,将庆亲王府赐给了他,是为恭亲王府。

这时,身为辅国将军的奕劻也只好迁出,住进了大学士琦善故宅。当奕劻于光绪十年晋封为庆郡王时,此宅也就成为新的庆王府了,庆亲王新府在今定府大街路北。

总结

和珅死后,嘉庆四年(1799)到道光三年(1823),和珅家是一分为二,一半是庆亲王府,一半是和孝公主府,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在这一半内居住,并于嘉庆十五年(1810)逝于此。道光三年(1823)到咸丰二年(1852)为庆亲王的后代居住。

咸丰二年(1852)到民国初年一直是恭王府。1921年,奕䜣的孙子溥伟将王府抵押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1949年以后,恭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1978年开始搬迁腾退,直到2006年腾退完毕。

除了府邸、花园之外,在恭王府外围还有属于府中的地亩与宅园。前海西街南侧有一处马圈,原来是和珅家的园子。民国后成为达仁堂乐家的房产。1963年10月郭沫若先生搬到这里,直到1978年逝世。

“王奕劻”的读音是什么?

“王奕劻”的读音:[wáng yì kuāng]

王奕劻简介: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人物生平:

辽宁省新宾县人,爱新觉罗氏,满族,道光皇帝之侄,1836年出生于北京。

1850年袭封辅国将军。后历封贝子、贝勒。

1884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1885年帮办海军事务。1891年改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1894年晋封庆亲王。

1900年8月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与李鸿章同受命为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议和。

1901年9月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3年任首席军机大臣,兼理外务、财政和练兵事务,为人贪鄙,卖官鬻爵,接受段芝贵、袁世凯等的贿赂。1905年与袁世凯同被任命为全权大臣,和日本签订《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7年兼管陆军部。

1911年5月在清廷“皇族内阁”成立后,任内阁总理大臣。以“铁路国有”为名,出卖粤、汉、川铁路的建筑权,激发“保路运动”的兴起。

1911年11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极力主张起用已革职的袁世凯镇压起义军。在袁世凯接替内阁总理大臣后,改任弼德院总裁。

1912年2月在中华民国成立后,避居天律。

1917年1月29日在天津病逝,终年81岁。

人物评价:

奕劻过去曾被认为是昏庸贪官。然而于推动清末新政比较积极,例如支持沈家本进行法制建设。

聚敛大量财富的奕劻,他的后人过得怎么样?

有清一代奕劻怎么读,和珅的财富排在第一的话,那么稳居第二的非庆亲王奕劻莫属。和珅的结局自不必说,应奕劻怎么读了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古话,被抄家赐死白忙一场。而奕劻则要幸运许多,聚敛的大量钱财到了大清灭亡后丝毫无损,可不幸的是,奕劻怎么读他辛辛苦苦“赚”来的家业,一世而斩,几个儿子一个比以一个败家。

庆亲王奕劻长期担任领衔军机大臣,宣统三年四月,又任内阁总理大臣,其长子加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任农工商部尚书,先后到英、法、美、日、比等国家出使和考察,父子二人揽权纳贿,聚敛了巨量财富。

奕劻家有多少钱财呢奕劻怎么读?这恐怕是很难确切得知的,但也有一些账面上的数据。奕劻怎么读他在安定门外定阜大街,有厅堂房屋六七百间,另有承泽园、泄水湖、若干水井等地的花园三处,还有几十个铺房。此外还有庄地十余万亩,分布在直隶和东北各省。

奕劻有五个儿子,除两个早死外,长子载振、三子载搏(搏这个字不准确,因为打不出来,读音是一样的,请见谅)五子载抡。清王朝灭亡后,奕劻和载振照旧按照王爷的排场,挥霍浪费,但在政治上他们都较为谨慎,很少参与政界角逐,又竭力拉拢各个时期的权势人物,甚至还寻求洋人的庇护,以免受到政治打击。

经济方面,奕劻和载振大搞商业投资,把巨款存入银行,收取利息。奕劻将聚敛的大量钱财存入了北京东交民巷的各个外国银行,如美国的花旗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

民国六年正月,奕劻病故,三月,大总统黎元洪代替清室下令封载振为庆亲王。民国八年,载振、载搏和载抡三兄弟分家,载振为长子,又是王爵继承人,分得财产最多。

民国初年,载振还当过逊帝溥仪的都统,民国十三年迁居天津。在天津居住时期,载振除了继续过王爷的生活之外,又进行了商业投资。1928年,载振以三十万元投资天津大资本家高星桥创办的豪华旅馆和劝业场,总名为“新业公司”,还开办了一个龙泉澡堂,并创办了西郊动物园,此外,还有些商业银行的股票。

载振三兄弟迁居天津以后,留下一部分佣人看守北京的庆王府。民国十七年,方振武的司令部设于庆王府,占据王府一年多,临走的时候将所有家具物品洗劫一空,得款四十五万元。

载振比起奕劻,更加的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民国时期他只不过是个空有爵衔的王爷,但他仍然不该旧习,年近半百,还是妻妾成群,吸烟成瘾,每天到下午二三点才起床,四点吃“早饭”,以后又是吸烟玩乐,晚上九点吃“中饭”,饭后又是吸鸦片烟。

由于庆王府庄园田地被民国政府处理,此后地租来源断绝,所创办的“新业公司”投资初期获利较丰,日本占据天津后,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载振一家也就不能按期分红了。抗战胜利后,高星桥因有汉奸嫌疑避居上海,其子高渤海继管,业务一落千丈,负债很多,载振的股金也折价抵债,银行的存款也是一折再折,经济条件迅速恶化。

可是,王爷的架子还要撑住,载振只好陆续变卖古玩、玉器维持生活。一生过惯了豪华生活的载振,晚年常常为钱发愁生气,1948年潦倒的载振病死于天津。

载振的三弟载搏一家,衰落得更快,他整天挥霍无度,是天津跑马场及各赌场的常客。有一次,他买了跑马场的香槟票,便向赌友宣称,如果这次赢了,就把跑马场道路修成柏油马路。结果真的赢了,载搏除了用赢来的钱外加上自己又拿了一笔钱,修了一段柏油马路,此事在天津轰动一时。

载搏的妻子、儿子和儿媳,跟他一样吃喝玩乐,抽大烟,尽管没有固定的收入,也要摆排场,雇几个佣人,一出门车马齐全,开支很大。把卖王府的十几万元用光以后,就卖珠宝玉器、古玩、衣服、首饰,几年工夫就把分家所得的家产全部花完了。1925年,载搏在贫困交加中死去。

老五载抡相比两个哥哥略好一点,但天潢贵胄的血液里还是始终流淌着奢华的基因,只不过他分家时分得最少,多少还有所节制,好歹也支撑了十余年,最终也是沦落为捡破烂度日的主。昔日赫赫有名、家资亿万的庆亲王奕劻的子孙,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可谓世事弄人啊。

“奕劻”的读音是什么?

奕劻读音为: yì  kuāng,奕劻不是词语,没有实际含义,单字的意思如下:

一、奕部首:大

笔画:9

五笔:YODU

仓颉:YCK

笔顺编号:413234132

四角号码:00804

释义:

1.形声。从大,亦声。本义:大。

2.同本义 :大。

3.姣美。

4.累(积),重(复)、重(叠)。

5.光明用来表达某种情感的增强,一般前或后带有明显的情感词,加双写“奕奕”。

6.姓氏: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主要分布于浙江的绍兴、宁波及上海地区,另散居于山西、江西、广东等地。

二、劻部首:力

笔画:8

五笔:AGLN

释义:形容急迫不安。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奕奕

[yì yì]

精神焕发的样子:神采~。

2.赩奕

[xì yì]

赫奕。赤色光耀。

3.奕偞

[yì xiè]

姣美,妖冶。

4.奕丽

[yì lì]

一种草本植物。

5.悠奕

[yōu yì]

飘逸姣丽貌。

6.烜奕

[xuǎn yì]

显赫。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怎么回事?

铁帽子王奕劻怎么读,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奕劻怎么读,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奕劻怎么读,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奕劻怎么读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著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於恩封。

和硕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後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6�0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首。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2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为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不久即遭多尔衮排挤 生生被踹奕劻怎么读了下来。多尔衮去世后与苏克萨哈一同清算多尔衮,也算是报了仇。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因作战智勇有谋,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崇德7年参加松锦大战,大获全胜。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实际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万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且在顺治四年停止了其御前跪拜,顺治 顺治六年底为皇父摄政王, 在官方文件中与皇帝同格抬写,是“太后下嫁”迷案的男主角。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与济尔哈朗攻击他种种不法,顺治即废其皇帝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鞭尸,家产人员入官,世人即称其“睿王” 或“墨尔根王”,此后128年间无人敢议论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其身后有一女东莪,无子,以同母弟多铎5子多尔博之 后孙淳颍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使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一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袭亲王:

怡亲王

始封祖是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是恭忠亲王奕�6�0。奕�6�0为道光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6�0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6�0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6�0病逝,诏谥曰“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过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始封祖是奕劻。奕劻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璘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各系的承爵系表

1、和硕礼亲王(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2、和硕郑亲王(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3、和硕睿亲王(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4、和硕豫亲王(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5、和硕肃亲王(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著、永锡、敬敏、华丰、隆懃、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6、和硕庄亲王(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7、多罗克勤郡王(承序:岳讬、罗洛宏、罗科铎、纳尔图、纳尔福、纳尔苏、福彭、庆宁、庆恒、雅朗阿、恒谨、恒元、尚格、承硕、庆惠、晋祺、崧杰、宴森,历十三代十八王)

岳讬:代善长子,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罗洛宏:岳讬长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改号衍禧)

罗科铎:罗洛宏子,多罗平比郡王(改号平)

纳尔图:罗科铎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纳尔福:罗科铎子,纳尔图弟,多罗平悼郡王

纳尔苏:纳尔福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福彭:纳尔苏子,多罗平敏郡王

庆宁:福彭子,多罗平僖郡王

庆恒:纳尔苏孙,多罗克勤良郡王(复号克勤)

雅朗阿:纳尔图孙,多罗克勤庄郡王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王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子,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崧杰:晋祺子,多罗克勤顺郡王

宴森:崧杰子,多罗克勤郡王

8、多罗顺承郡王(承序:勒克德浑、勒尔锦、勒尔贝、扬奇、充保、布穆巴、诺罗布、锡保、熙良、泰斐英阿、恒昌、伦柱、春山、庆恩、讷勒赫,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伦柱:恒昌子,多罗顺承简郡王

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9、和硕怡亲王(承序:允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孙,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10、和硕恭亲王(承序:奕欣、溥伟,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11、和硕醇亲王(承序:奕譞、载沣,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12、和硕庆亲王(历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孙,永璘孙,绵性子,和硕庆密亲王

奕劻是怎么读?

奕,拼音:yì;劻,拼音:kuāng。劻的意思是着急、不安。

庆亲王奕劻能力有限,名声不好,却被称为清末政坛的常青树,地位显赫,除了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就数他。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后主管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工作,后期做到大军机和内阁总理大臣。光绪二十四年,封铁帽子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宣统三年(1911年),为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弼德院总裁。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1月29日病死。

奕劻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爱新觉罗奕劻怎么读、奕劻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