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臣 杨义臣被谁杀了

小藤门 专栏 2023-02-06 116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杨义臣,以及杨义臣被谁杀了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隋朝最后的名将:战无不胜,堪称大隋靠山,为何却被杨广废掉?

这说的是隋朝名将杨义臣,因为被宠臣虞向杨广诬告造反而被杨广废掉职位,最后抑郁而死。

杨义臣本姓尉迟,后隋文帝赐姓杨,杨义臣是隋唐大将尉迟崇的儿子,因为尉迟崇与隋国公杨坚关系密切,尉迟崇奉命出征,后来为国力战而死,当时杨义臣又年纪尚幼,杨坚就将他接进宫中抚养,杨义臣也很争气,从十几岁时一直担任杨坚的侍卫,备受信任。

后来突厥侵扰隋朝边境,杨坚任命杨义臣行军总管,率军三万北上白道,大战突厥“第二年,突厥又来侵扰,杨义臣又一次带大军出击,与名将史万岁合力将突厥几乎一举歼灭,不过这次因史万岁被杨坚处死,但这次取得的胜利并没有给杨义巨带来什么好处,因为史万岁被杨素陷害而死,无人为杨义臣请功。几年后,杨坚封杨义臣为朔州总管,还将自己的铠甲赐给他。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造反,杨义臣奉命率两万人平定代州。杨义臣以少胜多,大破杨谅手下大将乔钟葵所部。杨义臣再次受封为上大将军,此外杨广还赏赐“很多绸缎、女妓、马匹。此后杨义臣还参与征讨吐谷浑之战,征讨高句丽之战。

杨义臣率军在各地奔走,特别是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已经遏制住的时候,杨义臣把奏章送到江都时,隋炀帝的宠臣虞世基却告杨义臣的黑状,诬告杨义臣有造反的心,后来杨广就罢免了杨义臣的军权。

结果杨义臣刚平定的河北地区再度陷入混乱,最后这位军功赫赫的隋朝名将抑郁而终,一年后,爆发江都爆发兵变,隋炀帝被勒死,隋朝也宣告覆灭。

杨义臣:平定河北,屡战屡胜的名将,为什么被隋炀帝杨广雪藏

隋朝末年杨义臣,天下大乱。

山东人王薄举兵造反以后杨义臣,河北也乱了起来。

为了平息河北杨义臣的民变,隋炀帝派出杨义臣讨平,在他的努力下,河北的叛乱几乎被平定。

出人意料的是,杨广忌惮他的战功,解除了他的兵权。

隋朝一代名将,郁郁而终。

一、杨义臣其人

杨义臣本不姓杨,而是姓尉迟。

他的父亲尉迟崇,是北周的大将军。杨坚出任定州总管,他与之交好。

杨坚以阴谋手段成为北周辅政大臣以后,尉迟迥等三位总管起兵反叛。

尉迟崇与尉迟迥来自同一个家族,为表示忠诚只能自请入狱。叛乱平息下来后,他被释放出狱,隋朝建立后封为秦兴县公。

在与突厥作战中,尉迟崇力战身亡。

父亲死了,年幼的尉迟义臣成了孤儿,杨坚不忍心,将他养在宫中。后来,赐姓为杨,将他编入皇室户籍,做了自己的孙子。

长大后的杨义臣,性格谨慎宽厚,而且武艺精湛。

开皇十九年(599),他奉命北上出白道(今呼和浩特西北)抗击突厥人。

次年,与史万岁一起,在大斤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一带大破突厥主力。

可惜的是,史万岁回朝以后被杨素陷害至死,杨义臣应得的赏赐也没有得到。

隋炀帝即位之初,汉王杨谅起兵造反。杨义臣奉命救援代州总管李景。

杨义臣见敌众杨义臣我寡,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下令集中所有的牛和驴,驱赶牛驴潜伏到山谷。

日落以后,在与叛军对战时,数百军士敲鼓驱赶牛驴向敌人奔来,一时间鼓声大作,尘埃漫天。

敌军以为有伏兵,纷纷溃逃,杨义臣就这样大获全胜。

战后论功行赏,杨义臣成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

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杨义臣也领兵一路,浩浩荡荡奔向辽东。在鸭绿江畔,他多次作为先锋,与高丽乙的支文德交战,一度七战七捷,但他的努力没有改变大势。

由于隋炀帝的瞎指挥,隋军一败再败杨义臣;由于他不顾民生,国内百姓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

从辽东战场回来后,杨义臣没来得及洗去身上的征尘,就被调往河北战场镇压起农民军。

二、窦建德的奋斗

当时的河北,有在大小十几股队伍,有三股力量最强: 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县西)一带的高士达、窦建德,清河县一带的张金称,豆子岗一带的格谦。

其中,最有实力的是窦建德部。

作为隋唐之际的风云人物,窦建德出身并不高,东汉大司空窦融是他先祖的说法是手下人抬高他的身价的说法。

征讨高句丽时,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还当上了二百人长,相当于现在的连长。

就在窦建德即将开赴辽东前夕,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天晚上,同乡孙安祖不想去前线当炮灰,一气之下,把县令给做了。事后,他慌忙逃到窦建德家求保护。

窦建德当即为他分析天下大势:

今上连年征战,国家疲敝,百姓困窘,天下非乱不可。高鸡泊方圆数百里,完全可以容身。不如以此为根据地,聚拢豪杰,且观时变。

孙安祖深以为然,带着窦建德招募的人手去了高鸡泊。

和孙安祖差不多时间,张金称和高士达也宣布起事。在经过窦建德的村子时,他们勒令手下秋毫无犯。

此举引起了官府的怀疑,差役们认定他与农民军有勾结,杀死了他的妻儿老小。

来不及悲愤,窦建德准备投奔孙安祖,却被告知,他在与张金称的火并中已然遇害。

于是他带着二百来人,投靠了高士达。老高待他不错,帮他找了新老婆不说,还让他做了二当家。

他们的势力日益壮大,引起了隋炀帝的注意,于是派出郭绚征剿。

起初,他把窦建德一伙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生死存亡之际,窦建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诈降。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商谈投降事宜,高士达得知此事,下令杀掉他的妻小(其实是俘虏代替的)。

郭绚本来半信半疑,听到这一条信息,放下了心中戒备,约定好受降时期、地点。

当天,郭绚早早赶到,却迟迟不见窦建德前来,副将提醒他窦建德可能有诈。

郭绚如梦惊醒,准备派兵阻击,但为时已晚。窦建德率大队人马赶到,一通猛打,还将郭绚斩于马下。

一时间,窦建德声震河北。

三、杨义臣平河北

郭绚被杀后,河北更加混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杨义臣引精兵数万,来到了河北战场。

经过一番审视度势,杨义臣打窦建德,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实力较弱的张金称。

当然,杨义臣是个谨慎人,没有因此大意。

在对峙期间,任凭敌人如何叫骂,始终坚守不出。眼见敌人慢慢懈怠了,杨义臣鸣鼓升帐,下令出兵。

其中一位青年将领立下了大功,他就是日后击突厥、平西域、灭百济的名将苏定方。

在这一战中,他袭击了敌营,一把火烧掉了他们的辎重。

这一战,杨义臣最终俘虏了张金称,将他闹市处死。带着士气大振的部下,他开始进攻高士达与窦建德。

面对善战的杨义臣,窦建德主张避其锋芒,然后反攻。高士达不愿意窦建德功高震主,执意带领手下精锐与杨义臣拼命。

在与苏定方的对战中,他连赢三场,心中豪气顿生,当夜就大摆宴席,喝得烂醉如泥。

他哪里知道,这是骄兵之计。

三更时分,杨义臣亲率大军袭营,杀死了高士达本人。

看守大本营的窦建德见状,连夜跑路,事后聚拢残军,只剩下3千。

窦建德眼下已不成气候,杨义臣又调转枪口,去消灭自称燕王的格谦。

他虽说比窦建德起事要晚,但实力不容小觑,手中有十来万人,官军屡次征剿,始终没有将他消灭。

杨义臣连胜两场以后,派人对格谦集团的人传话,说朝廷要招抚他们。

对这件事,一派认为杨义臣威名赫赫,打是打不过的,既然他们想招安咱们,不如就着台阶下了。

另一派认为,招安是件好事,可立马答应了他们难免让官军小瞧,而且他们有多少诚意还是未知数。

最后,格谦拍板了,俺们可以投降,但要和李德饶谈。李德饶是河北有名的孝子,在当地很有声望。

李德饶接到任命,当即前往,没想到路上被贼人害死了。

杨义臣派人将他的脑袋扔给格谦,指责他们背信弃义。格谦赶忙表示,这是误会,我们一定会查查是哪个家伙杀了义士。

趁着格谦集团忙着找出真凶,疏于防备的当口,杨义臣来了一出阴的,他又一次夜袭敌营,俘虏了格谦和手下的头目。

就这样,河北三大造反势力烟消云散,连豆子、孙宣雅、郝孝德等小股势力也被镇压,河北地区的叛乱,除了窦建德所部,几乎被平定。

眼见河北动乱止息,虞世基趁机进言召回杨义臣。

隋炀帝也担心杨义臣造反,于是调他回朝出任礼部尚书,算是夺了他的兵权。

就这样,一代名将杨义臣郁郁而终。

隋朝战无不胜,堪称大隋靠山的名将最后为何被废?

隋朝末年,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地方官员也趁机起兵反叛,一时间天下大乱。躲在江都的隋炀帝杨广虽然大势已去,但手中依然握有重兵,此外还有一位战无不胜的名将!如果杨广能够对这位名将委以重任,不加猜忌,或能挽救危局。但可惜的是,这位大隋朝最后的靠山,却被杨广废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就是杨义臣!杨义臣是鲜卑人,原姓尉迟,父亲尉迟崇在北周担任仪同大将军,与当时的隋国公杨坚关系密切。杨坚称帝后,尉迟崇奉命出征,后来力战而死。当时杨义臣年纪尚幼,于是杨坚将其召入宫中抚养。杨义臣自十几岁时一直担任隋文帝侍卫,备受信任。

有一次,隋文帝在谈论昔日朋友时,“顾义臣嗟叹久之”,不禁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尉迟崇,于是当即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 ,为皇从孙。”也就是说杨坚把杨义臣的户籍迁到皇室当中,并认他为侄孙。杨义臣虽然自幼长在皇宫,但却很有才能,“性谨厚,能驰射,有将领之才 ,由是上甚重之”。

后来突厥侵扰边境,杨义臣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军三万北上,“与贼遇,战,大破之”。第二年,“突厥又寇边,雁门、马邑多被其患”,杨义臣再度率军出击,与名将史万岁大破突厥。不过这次因史万岁被隋文帝处死,杨义臣没有得到奖赏。几年后,杨义臣被封为朔州总管,隋文帝还将自己的铠甲赐给他。

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造反,杨义臣奉命率两万人解救代州。杨义臣以少胜多,大破杨谅手下大将乔钟葵所部。战后论功行赏,杨义臣被封为上大将军,隋炀帝还赏赐“物二千段,杂彩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此后杨义臣还参与征讨吐谷浑之战,征讨高句丽之战。征讨高句丽虽然隋朝战败,但杨义臣表现很出色,“一日七捷”。

到隋炀帝统治末期,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杨义臣又成隋朝的“救火队长”。“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寇扶风、安定间,义臣奉诏击平之”;“时渤海高士达,清河张金称并相聚为盗,众已数万,攻陷郡县”,“诏义臣率辽东还兵数万击之,大破士达,斩金称。又收合降贼,入豆子,讨格谦,擒之,以状闻奏。”

杨义臣率军在各地奔走,特别是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已经遏制住,“杨义臣捕盗于河北,降贼数十万”。当杨义臣把奏章送到江都时,隋炀帝的宠臣虞世基却说:“鼠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杨广一听有道理,他担心杨义臣造反,于是就罢免了其兵权,“帝恶其威名,遽追入朝”。

结果杨义臣刚离开河北地区,他所收服的十万多人全部归顺窦建德,致使河北地区再度陷入混乱,“贼由是复盛”。隋炀帝没有杀杨义臣,却将其彻底废掉,让他担任礼部尚书。617年,杨义臣,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郁郁而终。一年后,爆发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勒死,隋朝宣告覆灭。

杨义臣作为隋朝最后的名将,他的下场是什么呢?

杨义臣作为隋朝名将,最后因为功高震主被奸臣妒忌上言隋炀帝杨广,杨广信以为真也担心杨义臣统兵在外会有谋反的心思,把杨义臣召回朝中,解除兵权最后杨义臣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名将杨义臣

杨义臣本家姓尉迟,是鲜卑人。因为他的父亲尉迟崇跟随杨坚建功立业两人关系也比较密切,杨坚称帝后更是赐姓杨,后来尉迟崇战死沙场,年少的杨义臣就被杨坚召入宫中给自己当护卫。可见杨义臣和隋朝的感情之深,杨义臣在与突厥大战时也是屡立战功。后来杨广继位,杨义臣更是充当主要将领平叛各方反叛势力,为隋朝基业立下无数战功。最出名的还是征讨高句丽之战,杨义臣带领的军队,更是取得一日七捷的战绩。到了隋炀帝统治的末期,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引发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时的杨义臣可以说是马不停蹄,率领军队各地平乱立下功劳无数,还在河北地区降伏作乱之人数十万,这些人也佩服杨义臣纷纷投靠他,这也让朝中佞臣挑拨离间,诬告杨义臣有谋反之心。隋炀帝听后也是有所担心,就直接让杨义臣回朝,念及杨义臣的功劳和他们之间的君臣之情,杨义臣被解除兵权,担任了礼部尚书。一心报国的杨义臣也是郁郁不得志,最后含恨而死。

战功多被猜忌

杨义臣从十几岁就在隋文帝杨坚身边,可以说是身份地位都被认可,对隋朝的感情也是非同一般。再加上他有勇有谋,忠义有加,在战场上勇猛,对士兵们也赏罚分明,在军中很有威信。可是立功无数的杨义臣也逃不过被猜忌的下场,杨义臣可以说是隋炀帝统治期间的绝对拥护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人。

郁郁而终隋朝被推翻

在隋炀帝召回杨义臣后,河北地区被杨义臣降伏的数十万人,也是不久就改投窦建德了。而他们之所以改投窦建德,也是担心没有了杨义臣他们自己会被朝廷杀害,这也可以见到杨义臣的威信。同时也是让隋炀帝感到威胁的威信,一名将领长年统兵在外,屡立战功,统领的军队中拥有极高的威信也就罢了,连作乱的人都信服杨义臣,当被朝廷遣散后,知道杨义臣不再统兵,就投靠其他势力。这样的事情也是让隋炀帝更加害怕杨义臣造反,后来一直打压杨义臣。而转投其他势力的人,最后也是回过头来再次以隋朝为敌。在杨义臣郁郁而终后,仅仅一年隋朝就被其他势力推翻,隋炀帝也被杀身亡。

第三十八回原文_翻译及赏析

第三十八回

褚人获

杨义臣出师破贼 王伯当施计全交

词曰:

世事浮沤,叹痴儿扰攘,偏地戈矛。豺虎何足怪,龙蛇亦易收。猛雨过,淡云流,相看怎到头?细思量此身如寄,总属蜉蝣。问君胶漆何投?向天涯海角,南北营求。岂是名为累,反与命添仇。眉间事,酒中休,相逢羡所谋。只恐怕猿声鹤唳,又惹新愁。

调寄“意难忘”

人处太平之世,不要说有家业的,曾守田园;即如英豪,不遇亡命技穷,亦只好付之浩叹而已。设或一遇乱离,个个意中要想做一个汉高,人有智慧型的,竟认做孔明。岂知自信不真,以致身首异处,落得惹后人笑骂,故所以识时务者呼为俊杰。然能参透此四字者,能有几人?不说秦叔宝在登州训练水军,打听炀帝出都,即便进兵进剿。却说炀帝在宫中,一日与萧后欢宴。炀帝道:“王弘的龙舟,想要造完了,工部的锦帆彩缆,俱已备完;但不知高昌的殿脚女,可能即日选到?”萧后道:“殿脚女其名虽美,妾想女子柔媚者多。这样殿宇般一只大船,百十个娇 *** 子,如何牵得他动?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炀帝道:“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内相,便不韵矣。”萧后道:“此舟若止女子,断难移动。”炀帝道:“如此为之奈何?”萧后停杯注想了一回,便道:“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干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车的一般,与美人相间而行,岂不美哉!”炀帝大喜道:“御妻深得朕心。”便差内相传谕有司,要选好毛片的嫩羊一千只,以备牵缆。内相领旨去了。

炀帝与萧后众夫人,要点选去游江都的嫔妃宫女;只见中门使段达,传进奏章来。炀帝展开,细细翻阅,原来就是孙安祖与窦建德,据住了高鸡泊举义,起手统兵杀了球郡通守郭绚,勾连了河曲聚众张金称,清河剧盗高士达三处相为缓急,劫掠近县,官兵莫敢挫其锋,因此有司飞章告急,请兵征剿。炀帝看了大怒道:“小丑如此跳梁!须用一员大将,尽行剿灭,方得地方宁静。”一时间再想不出个人来。时贵人袁紫烟在旁说道:“有个太仆杨义臣,闻他是文武全才,如今镇守何处?”炀帝见说惊讶道:“妃子那里晓得他文武全才?”袁紫烟道:“他是妾之母舅。妾虽不曾识面,因幼时妾父存日,时常称道其能,故此晓得。”炀帝道:“原来杨义臣,是你母舅。今日若不是妃子言及,几忘却了此人。他如今致仕在家,实是有才干的。”说罢,便敕太仆杨义臣为行军都总管;周宇、侯乔二人为先锋,调遣精兵十万,征讨河北一路盗贼。将旨意差内相传出,付与吏兵二部,移文去了。炀帝对袁紫烟道:“义臣昔属君臣,今为国戚,谅不负朕。奏凯镟日,宣入宫来,与妃子一见何如?”袁紫烟谢恩不题。正是:

天数将终隋室,昏王强去安排。现有邪佞在侧,良臣焉用安危。

话说杨义臣得了敕旨,便聚将校,择吉行师。兵行数日,直抵济渠口。晓得四十里外,就是张金称在此聚众劫掠,忙扎住了营寨。因尚未识贼人出入路径,戒军不可妄动,差细作探其虚实,欲以奇计擒之。却说张金称打听杨义臣兵至,遂自引兵直至义臣营垒溺战。见义臣固守不出,求战不能,终日使手下人百般秽骂。如此月余,只道义臣是怯战之人,无谋之辈,何知杨义臣伺其懈弛,密唤周宇、候乔二将,引精锐马骑二千,乘夜自馆陶渡过河去埋伏;待金称人马离营,将与我军相接,放起号炮,一齐夹攻。义臣亲自披挂,引兵搦战。金称看见官军行伍不整,阵法无序,引贼直冲出来,两军相接,未及数合,东西伏兵齐起,把贼兵当中截断,前后夹攻,贼众大败。金称单马逃奔清河界口,正遇清河郡丞杨善,领兵捕贼,正在汾口地方,擒金称杀之,令人将首级送至义臣营中。金称手下残兵,星夜投奔窦建德去了。义臣将贼营内金银财物马匹,尽赏士卒,所获子女,俱各放回。移兵直抵平原,进攻高鸡泊,剿杀余党。

时高鸡泊乃窦建德、孙安祖附高士达居于彼处,早有细作报言杨义臣破张金称,乘胜引兵前来,今官兵已到巫仓下寨,离此只隔二十里之地。建德闻之大惊,对孙安祖、高士达道:“吾未入高鸡泊之时,已知杨义臣是文武全才,用兵如神,但未与之相拒。今日果然杀败张金称,移得胜之兵,来征伐我等,锐气正炽,难与为敌。士达兄可暂引兵人据险阻,以避其锋,使他坐守岁月,粮储不给,然后分兵击之,义臣可擒矣。”士达不听建德之言,自恃无敌,留疲弱三千,与建德守营,自同孙安祖乘夜领兵一万,去劫义臣营寨。不期义臣预知贼意,调将四下埋伏。

高士达三更时分,题兵直冲义臣老营。见一空寨,知是中计,正欲退时,只听得号炮四下齐起,正遇着义臣首将邓有见,当喉一箭,士达跌下马来,被邓有见枭了首级,剿杀余兵。安祖见士达已亡,忙兜转马头奔回。建德同来救敌,无奈隋兵势大,将士十丧八九。建德与安祖止乘二百余骑。因见饶阳无备,遂直抵城下,未及三日而攻克之;所降士卒,又有二千余人,据守其城,商议进兵,以敌义臣。建德对安祖道:“目下隋兵势大,又兼义臣足智多谋,一时难与为敌,此城只宜保守。”安祖道:“杨义臣不退,吾辈总属国逼,奈何”建德道:“我有一计:须得一人,多带金珠,速往京中,贿嘱权奸,要他调去义臣。隋将除了义臣,其他复何惧哉!”安祖道:“恁般说,弟速去走道;倘一时间不能调去奈何?”建德道:‘咋也。主上信任奸邪,未有佞臣在内,而忠臣能立功于外者。”于是建德收拾了许多金珠宝玩,付与安祖。安祖叫一个劲卒,负了包裹,与建德别了,连夜起身,晓行夜宿。

一日走到梁郡白酒村地方,日已西斜,恐怕前途没有宿店,见有一个安客商寓,两人遂走进门。主人家忙趋出来接住问道:“爷们是两位,还有别伴?”安祖道:“只我们两人。”店主人道:“里边是有一个大间,空在那里,恐有四五位来,又要腾挪。西首有一间,甚是洁净,先有一位爷下在那里。三位尽可容得,待我引爷们去看来。”说了,遂引孙安祖走到西边,推开门走进去,只见一个大汉,鼻息如雷,横挺在床上。店主人道:“爷们不过权寓一宵,这里可使得么?”安祖道:“也罢。”店主人出去,搬了行李。

安祖细看床上睡的人,身长膀阔,腰大十围,眉目清秀,虬发长髯。安祖揣度道:“这朋友亦非等闲之人,待他醒来问他。”店主人已将行李搬到,安祖也要少睡,忙叫小卒打开铺设,出去拿了茶来。只见床上那汉,听得有人说话,擦一擦眼,跳将起来,把孙安祖上下仔细一认,举手问道:“兄长尊姓?”安祖答道:“贱姓祖,号安生。请问吾兄上姓?”那汉道:“弟姓王,字伯当。”安祖听说大喜道:“原来就是济阳王伯当兄。”纳头拜将下去,伯当慌忙答礼,起来问道:“兄那里晓得小弟贱名?”安祖笑道:“弟非祖安生,实孙安祖也。因前年在二贤庄,听见单员外道及兄长大名,故此晓得。”王伯当道:“单二哥处,兄有何事去见他?如今可在家里么?”安祖道:“因寻访窦建德兄。”伯当道:“弟闻得窦兄在高鸡泊起义,声势甚大,兄为何不去追随,却到此地?”安祖又把杨义臣题兵杀了张金称、高士达,乘胜来逼建德,建德据守饶阳,要弟到京作事一段,述了一遍,问道:“不知兄有何事,只身到此?”伯当见问,长叹一声,正欲开言,只见安祖的伴当进来,便缩住了口。安祖道:“这是小弟的心腹小校,吾兄不必避忌。”因对小校道:“你外边叫他们取些酒菜来。”一回儿承值的取进酒菜,摆放停当,出去了。两人坐定,安祖又问。伯当道:“弟有一结义兄弟,亦单二哥的契友,姓李名密,字玄邃,犯了一桩大事,故悄地到此。”安祖道:“弟前日途中遇见齐国远,说要去寻他留些事业。如今怎么样?为了甚事?”伯当道:“不要说起。弟因有事往楚,与他分手;不意李兄被杨玄感迎入关中,与他举义。弟知玄感是井底之蛙,无用之徒,不去投他。谁知不出弟所料,事败无成,玄感已为隋将史万岁斩首。弟在瓦岗与翟让处聚义,打听玄邃兄潜行入关,又被游骑所获,护送帝所。弟想解去必由此地经过,故弟在这里等他。谅在今晚,必然到此歇脚。”安祖道:“这个何难?莫若弟与兄迎上去,只消兄长说有李兄在内,弟略略动手,结果了众人,走他娘便了。”伯当道:“此去京都要道,倘然弄得决裂,反为不美,只可智取,不可力图。只须如此如此而行,方为万全。”

正说时,听得外面人声嘈杂。伯当同安祖拽上房门,走出来看,只见六七个解差,同著一个解官,押著四个囚徒,都是长枷锁链,在店门首柜前坐下。伯当定睛一看,见李玄邃亦在其内;余外的,认得一个是韦福嗣,一个是杨积善,一个是邴元真。并不做声,把眼色一丢,走了进去。李玄邃四人看见了王伯当,心中喜道:“好了,他们在此,我正好算计脱身了;但不知他同那个在这里?”正在肚里踌躇,只见王伯当,手里捧著几卷绸匹,放在柜上说道:“主人家,在下因缺了盘费,带得好潞绸十卷在此,情愿照本钱卖与你,省得放在行李里头,又沉重,又占地方。”店主人站起身答道:“爷,小店那讨得出银子来?不要说爷要照本钱卖与咱,就是爷们住在小店几天,准折与咱们,咱们也用不着这宗宝货。”伯当把一卷折开来,摊在柜上说道:“你看,不是什么假古的货儿哄你们,这都是拣选来的,照地头二两五钱好银子一卷,若是银子好,每卷止算还脚解税银一二钱,也罢了。”那一个解官,与几个解差,也走近柜前,拿起绸来看了,说:“真个好绸子,又紧密,又厚重,带到下边去,怕不是四两一卷,可惜没有闲钱来买。”大家在那里唧唧哝哝的谈论,只见李玄邃亦挨到柜边来看。伯当睁著怪眼,喝道“死因,你也来瞧什么?量你也拿不出银子,所以犯了罪名。”孙安祖在旁笑道:“兄长不要小觑他,或者他们到有银子要买,亦未可知。”李玄邃道:“客人,你的宝货,量也有限,你若还有,再取出来,咱们尽数买你的,不买你的,不为汉子。”王伯当对孙安祖道:“二哥,还有五卷在里头,你去与我取出来。”李玄邃走下来,叫过一个老猾狱卒张龙道:“张兄,你这潞绸可要买么?我有十两银子,送与你去买几卷,也承你路上看管一番。”张龙道:“这个不消,你不如买几卷送与惠爷,我才好受你的。”李密道:“我的死期,一日近一日,留这钱财在身何用,不如买他的绸子来,将一半与五十两银子送你惠爷;你们众位,每人一卷;银子五两,送与你们。到京死后,将我们的尸骸埋一埋。你去与我们说一声,若是使得,我另外再酬你十两银子。”张龙见说,忙去与众人说知。这个惠解官,又是个钱钻杀,一说就肯。

张龙回复了李玄邃。李玄邃便向韦福嗣、杨积善身边,取出一百两银子,付与张龙道:“你去与我称开,好分送众人。”又在自己身边,取出五十两一封,走向柜边,在柜上放下,向主人家道:“烦你做个调停,用钱照例奉送。”店主人道:“这个当得。”走向前说道:“一共十五卷,该银三十七两五钱,上等称头,尽是瓜绞,一厘不少。”付与王伯当收了,余下的银,还了李玄邃。李玄邃将潞绸打开,花样一般无二,与张龙分送众人,各人致谢。玄邃又在银包内,取出一两多些一块银子,对主人家说:“些些酒资,酬劳之意。”伯当笑道:“我竟忘了,留七两三分算,也该称出一两多些来酬谢主人。”一头说,一头称出一两一钱银子,奉与店主人。店主人道:“岂有此理,费了小子什么气力,好受二位的惠来?”三人你推我却。孙安祖说道:“小弟有一个道理在此:我们大哥,这一两一钱银子,是本该出的,这位兄的那块银子,他既取了出来,怎好又收进去?待弟也出几钱,凑成三金,烦主人家弄几碗菜,买坛酒来,只算主人家替咱们接风,又算一宗小交易的合事酒,畅饮三杯,岂不两美?”这几个解差,齐声的赞道:“这位爷主张的不差,我们也该贴出些来买酒才好。”八个解差与孙安祖,又凑出两块,安祖把来上戥一称,共三两七钱有余,对主人家道:“请收去,这是要劳重的了。”主人家笑道:“这个小子理会得,先请各位爷到里边去用了便饭,待小子好好的整治起菜来。”孙安祖道:“菜不必拘,酒是要上好的,况是人多,要多买些。”店主人道:“这个自然。”大家各归房里去了。霎时间已是黄昏时候,店家将酒席整治完备,将一席送与惠解官,叫张龙致意,不好与公差囚徒同席之意。那惠解官,原是个随波逐流的人,又得了许多银子礼物,便对张龙道:“既承他们美意,我怎好又独自受用这一席酒,既然在此荒村野店,那个晓得,同在一搭儿吃了罢,也便大家好照管。”张龙道:“说起来他四个,原系宦家公子,如今偶然孩子气,犯了罪名,只要惠爷道是使得,我们就叫他们进来。”惠解官道:“总是这一回儿的工夫,就都叫到这里用了罢。”于是众人将四五桌酒席,都摆在玄邃下的那间大客房里,连主人家,共十七八人。大家入席坐定;大杯小盏,你奉我劝,开怀畅饮。店小二流水烫上酒来。孙安祖对店小二道:“你们辛苦了,自去睡罢,有我们小厮在这里。”店主人大家吃了一回,先进去睡了。岂知惠解官,又是个酒客,说得投机,与他们呼么喝六的,又闹了一回。

孙安祖见众人的酒,已有七八分了,约恩有二更时分,王伯当道:“酒不热,好门人。”孙安祖道:“待我自去,看我们小厮在那里做甚?”忙走出去,一回捧著一壶烫的热酒,笑将进来道:“店小二与我家小厮,多先吃醉了,一铺儿的躺着,亏得我自去接这壶热酒在此。”王伯当取来,先斟满一大杯,送与惠解官,又斟下七八大杯,对着解差遣:“你n]各位,请用过了,然后轮下来我们吃。”众解差遣:“承列位盛情,实吃不下了。”孙安祖道:“这一杯是必要奉的,余下的总是我们吃罢。”张龙拿起杯来,一饮而尽,众公差只得取起来吃了。顷刻间,一个解官,八个解差,齐倒在尘埃。孙安祖笑道:“是便是,只恐怕他们药力浅,容易醒觉。”忙在行李中,取出蜡烛一支点上。王伯当将四人的枷锁扭断了,李玄邃忙向解官报箱内,寻出公文来,向灯火上烧了。原来的十五卷潞绸并银子,取了出来,付与王伯当收入包裹,小校背上行李,共七个人,悄悄开了店门走出,只见满天星斗,略有微光,大家一路叙谈,忙忙的趱行。

走到五更时分,离店已有五七十里,孙安祖对王伯当道:“小弟在此地要与兄们分手,不及送李兄等至瓦岗矣。”玄邃等对安祖道:“小弟谬承兄见爱,得脱此难,且到前途去痛饮三杯再处。”王伯当道:“不是这话,孙兄还有窦大哥的公子在身,不要耽搁他。”孙安祖道:“小弟还有句要紧话,替兄们说:你们或作三路走,或作两路行,若是成群的逃窜,再走一二里,便要被人看破拿去了。只此就分手罢。”李玄邃道:“既是这节,烦兄致意建德,弟此去若瓦岗可以存身,还要到饶阳来相叙。若见单二哥,亦与弟致声。”说罢,众人东西分路,止剩王伯当、李玄邃、邴元真、韦福嗣、杨积善,又行了几里,已至三叉路口。王伯当道:“不是这等说,在陷阱里头,死活只好挤在一堆,今已出笼,正好各自分飞逃命。趁此三叉路口,各请随便,弟只好与玄邃同行。”韦福嗣与杨积善是相好的,便道:“既如此,我们拣这小路,挨上去罢。”邴元真道:“我是也不依大路走,也不拣小路行,自有个走法,请兄们自去。”于是杨韦二人走了小路去,王李二人走了大路。

未及里许,王伯当只听得背后一人赶来,向李玄邃肩上一拍说道:“你们也不等我一等,竟自去了。”王伯当道:“兄说有自己的走法,为何又赶来?”邴元真道:“兄难道是呆子?我刚才哄他两个,那有出了伤门,再走死路的理。”玄邃道:“为何?”邴元真道:“众公差醒来,自然要经由当地方兵将,协力擒拿,必然小路来的人多,大路来的人少。如今我们三人放著胆走,量有百十个兵校赶来,也不放在我们三个眼里,只是没有短路的,借他三四件兵器来,应急怎好?”王伯当道:“往前走一步好一步了。”于是李玄邃扮了全真,邴元真改了客商,王伯当做伴当,往前进发。正是: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历史上真的有杨义臣吗 杨义臣与裴元庆关系

有。杨义臣(?—-617年),鲜卑族,代(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人, 隋朝将领。杨义臣本姓尉迟,后隋文帝赐其姓杨,袭父爵,拜陕州刺使。从炀帝征吐谷浑于覆袁川,又从炀帝征高句丽。613年(大业九年)率部镇压叛军,616年(大业十二年)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今山东省惠民县境内),擒格谦,是隋末镇压起叛军的主将之一。后杨广恶其威名,调入朝,遣散兵众,叛军因而复盛,以功授礼部尚书,不久病死。

而历史上没有裴元庆,其原型人物为裴行俨。裴行俨(?—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大业十三年(617年),裴行俨与父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首领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大败李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割据洛阳独立,将侄女嫁给裴行俨,对待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甚为优厚,但又惮其威名。武德二年(619年),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联合宇文儒童、宇文温等人,谋立越王杨侗,结果事情外泄,与父俱死于洛阳。

二者没什么关系。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杨义臣和杨义臣被谁杀了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