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 叶赛宁最好的十首诗

小藤门 专栏 2023-01-09 25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叶赛宁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叶赛宁最好的十首诗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叶赛宁的诗有哪些?

1、俄罗斯叶赛宁,《夜》,原文: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俄罗斯叶赛宁,《狗之歌》,原文:

清晨,在黑麦秆搭的狗窝里,在草席闪着金光的地方,

一条母狗下了七只狗崽,七只小狗啊,毛色都一样棕黄。

母狗从早到晚抚爱着它的小狗,用舌头舔梳它们身上的茸毛,

雪花融化成一滴滴的水,在它温暖的肚皮下流过。

傍晚,当一群公鸡,栖落在暖和的炉台,

主人愁眉不展地走过来,一股脑把七只小狗装进麻袋。

母狗沿着雪堆奔跑,跟着主人的脚迹追踪;

而那没有结冻的水面,长久地,长久地颤动。

当它踉跄往回返时已无精打采,边走边舔着两肋的汗水,

那牛栏上空悬挂的月牙,好像是它的一个小宝贝。

它望着蓝色的天空,悲伤地大声哀叫,

纤细的月牙滑过去了,隐入小丘后田野的怀抱。

当人们嘲笑地向它扔掷石块,像是扔过一串串赏钱,

只有两只狗眼在无声地滚动,宛若闪亮的金星跌落雪面。

3、俄罗斯叶赛宁,《我记得》,原文:

我记得,亲爱的,记得你那柔发的闪光;

命运使我离开了你,我的心沉重而悲伤。

我记得那些秋夜,白桦树叶簌簌响;

愿白昼变得短暂,愿月光光照得时间更长。

我记得你对我说过:“美好的年华就要变成以往,

你会忘记我,亲爱的,和别的女友成对成双。”

今天菩提树又开花了,引起我心中无限惆怅;

那时我是何等的温柔,把花瓣撒落到你的鬈发上。

啊,爱恋别人心中愁烦,我的心不会变凉,

它会从别人身上想起你,像读本心爱的小说那样欢畅。

失去的东西永不复归我无法召回那凉爽之夜,

我无法重见女友的倩影,我无法听到那只夜莺

在花园里唱出快乐的歌声。那迷人的春夜飞逝而去

你无法叫它再度降临。萧瑟的秋天已经来到,

愁雨绵绵,无止无境。

坟墓中的女友正在酣睡,把爱情的火焰埋葬在内心,

秋天的暴雨惊不醒她的梦幻,也无法使她的血液重新沸腾。

那支夜莺的歌儿已经沉寂,因为夜莺已经飞向海外,

响彻在清凉夜空的动听的歌声,也已永远地平静了下来。

昔日在生活中体验的欢欣,早就已经不冀而飞,

心中只剩下冷却的感情,失去的东西.永不复归。

拉起红色的手风琴,拉起来,拉起红色的手风琴。

美丽的姑娘到牧场上会情人。燃烧在心中的苹果,

闪出矢车菊的光色,我拉起手风琴,歌唱那双蓝色的眼睛。

闪动在湖中的缕缕波纹不是霞光,那是山坡后面你那绣花的围巾。

拉起来,拉起红色的手风琴。

让美丽的姑娘能听出情人的喉音。

4、俄罗斯叶赛宁,《可爱的家乡啊》,原文:

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

江河摇曳看草垛似的众阳。我真想藏身在绿荫深处.

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三叶草身上披着金袍,

和木樨草一道在田边生长。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

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

黑色的友烬飘在苍穹。我悄悄地把一个人儿怀念,

将隐秘的思绪藏在我心中。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

历尽折磨也满杯欢悦。我匆勿来到这片大地啊——

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离开了天蓝的俄罗斯。

白桦林像三颗星临照水池,温暖着老母亲的愁思。

月亮像一只金色的蛙,扁扁地趴在安静的水面。

恰似那流云般的苹果花——老父的胡须已花白一片。

我的归来呀,遥遥无期。

风雪将久久地歌唱不止,唯有老枫树单脚独立,

守护着天蓝色的俄罗斯。凡是爱吻落叶之雨的人,

见到那棵树肯定喜欢,就因为那棵老枫树啊 ——

它的容颜像我的容颜。

5、俄罗斯叶赛宁,《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原文:

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简朴的木桥写进了我的歌声,

我伫立做告别的弥撒,用白桦树叶来焚香拜灵。

点的蜡烛是肉体做的,已在金色的火焰上渐渐耗尽。

月亮这座木制的挂钟,使我的午夜发出嘶哑的声音。

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会出现钢铁的客人。

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

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

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

风将吮吸尽马匹的嘶鸣,像举办一次追悼性的跳舞。

啊,快了,快了,木制的挂钟就要使我的午夜发出嘶哑的声音。

俄国诗人叶赛宁生平简介

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叶赛宁,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下面是我为叶赛宁你搜集叶赛宁生平简介叶赛宁,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赛宁简介

叶赛宁全名是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生于公元1895年,是俄罗斯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代表作品有《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叶赛宁出生在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到1912年期间叶赛宁在小学和教会的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诗。1912年,叶赛宁到莫斯科生活,在莫斯科他当过店员、印刷厂的校对员,在工作期间叶赛宁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课余时间叶赛宁也非常热心的加入文学活动。1915年叶赛宁前往彼得堡拜见著名的诗人勃洛克、客留耶夫等人,第二年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就正式出版叶赛宁了。1916年叶赛宁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退役之后就结婚了。

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时期,叶赛宁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集,如《变容节》、《乐士》等。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还成为了其中的中心人物,在这段时期他写了《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等,1921年叶赛宁正式离开意象派,后来还认识了美国的 舞蹈 家邓肯夫人,两人还结了婚,曾一起出游西欧、美国等地,度过了不少甜蜜时光,但是后来二人频繁争吵,于是二人便离婚了,1923年叶赛宁便回国了。

1925年,叶赛宁和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但是这年的11月他就因为 精神病 而住院了,在住院期间他写了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1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的诗歌

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叶赛宁一生写过不少诗集,自从191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后,叶赛宁就一直在写诗,其代表作品有《天上的鼓手》、《白桦》等。

叶赛宁的诗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一生也去过不少地方,其思想、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客官环境的变化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十月革命发生的时候,叶赛宁的作品大多是歌颂革命,并大力赞扬工人阶级,但是不少文学家认为其实叶赛宁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在这一时期,叶赛宁的作品多是放荡不羁和玩世不恭的风格,这样的风格被称为是“叶赛宁气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有很多,如《莫斯科酒馆之音》。叶赛宁气质是非常容易让读者想起浪漫时代的“浮士德精神”的,后世学者将浮士德精神和叶赛宁气质称为是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叶赛宁的诗还特别具有乡村情,所以叶赛宁也被评为乡村诗人。从1914年叶赛宁出版的《白桦》,就可以看出叶赛宁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乡村诗歌中有乡村生活和农民的淳朴精神,充满着淳朴的真善美。在他早期的诗歌中,他向读者抒发的感情是对大 自然 的无比热爱,他后期的作品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是没有递减的,后期的作品中,叶赛宁加入了不少宗教元素,也都是经典之作。

叶赛宁与邓肯的 故事

叶赛宁与邓肯是一对夫妻,邓肯全名是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创造了 现代舞 ,邓肯也是第一个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邓肯首次被人熟知是她创立了一种基于希腊艺术和自由舞蹈,后来在德国、俄国、美国等地开设了舞蹈学校,直至创造了现代舞。

叶赛宁是俄罗斯的著名的田园派的诗人,出生于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学习写诗。1919年参加了意象派,两年后离开该派。1921年舞蹈家邓肯到俄罗斯的莫斯科访问,邓肯和叶赛宁便结识了,二人迅速坠入爱河,不久就结婚了,二人结婚后开始出去 旅游 ,西欧各国、美国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是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热恋过后,二人便经常争吵,感情慢慢变淡,于是1923年二人离婚了,叶赛宁便回俄罗斯了。

回国后的叶赛宁便出版了轰动世界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这本诗集充分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年到1925年,是叶赛宁个人创作的巅峰时期,写了很多的经典诗歌如《波斯抒情》、《苏维埃俄罗斯》等。

邓肯1921年在出访莫斯科的同时在德国和法国也建立了不少舞蹈学校,还讴歌过苏联的十月革命,在和叶赛宁离婚后,邓肯继续到欧洲各国 旅行 ,1927年,邓肯在法国的尼斯和朋友聚会后,邓肯的围巾被 汽车 的车轮卷住,虽然汽车立即停止,但是邓肯的颈骨还是 骨折 了,最后不幸身亡。

猜你喜欢:

1. 叶赛宁是什么派的诗人

2. 诗人叶赛宁的简介

3. 西方历史人物

叶赛宁为什么只活了30岁?

是因为他自杀了。1925年12月28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里,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叶赛宁自杀身亡,他用一个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世的时候年仅30岁,很多人为此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叶塞宁的特点

叶赛宁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叫梁赞省的地方,家里都是农民,从小跟着外祖父生活,9岁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写诗,15岁就正式进入诗坛,被人们称为是天才的乡村歌手。

1917年叶赛宁在去《人民事业报》和编辑社谈诗稿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打字秘书吉娜伊达,这是个非常有古典美的女子,二人一见钟情,三个月之后就结婚了,婚后二人生有一个女儿,但是后来二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关系逐渐恶化,最后不得已二人只好分手。

后来吉娜伊达带着孩子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戏剧大师,生活很是拮据,叶赛宁看到母子二人的情况后,很是后悔,但是为时已晚,也就只能多救济救济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1921年舞蹈家邓肯到俄罗斯的莫斯科访问,邓肯和叶赛宁便结识了,二人迅速坠入爱河,不久就结婚了,二人结婚后开始出去旅游,西欧各国、美国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是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热恋过后,二人便经常争吵,感情慢慢变淡,于是1923年二人离婚了,叶赛宁便回俄罗斯了,而邓肯依然继续在欧洲各国旅游。

回国后的叶赛宁便出版了轰动世界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这本诗集充分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年到1925年,是叶赛宁个人创作的巅峰时期,写了很多的经典诗歌如《波斯抒情》、《苏维埃俄罗斯》等。

和邓肯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叶赛宁的诗歌偏向抑郁,1925年在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后,他就因为精神问题而住院了,1925年12月26日写下绝命诗,28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的简介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叶赛宁,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叶赛宁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叶赛宁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叶赛宁的鸽子》、《天上叶赛宁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诗人叶赛宁的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我整理的诗人叶赛宁的简介,欢迎阅览。

诗人叶赛宁的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叶赛宁的文学特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而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叶赛宁被称为什么

很多人对叶赛宁做过研究,所以对叶赛宁的评价有很多。叶夫图申科称叶赛宁是“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因为他认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诗歌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的神奇色彩,充满着俄罗斯大自然的味道。而且叶赛宁的诗歌中有很多俄罗斯的语言,如童话、歌谣、民语、俗语等,所以叶赛宁是俄罗斯的独产儿。叶夫图申科之所以能这么透彻的分析叶赛宁的诗,主要是因为他了解了叶赛宁气质和叶赛宁气质形成的原因,那就是叶赛宁对俄罗斯乡村有着浓浓的眷恋。

美国斯洛宁曾称赞叶赛宁是一位以牧羊人的天真烂漫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的诗人,因为叶赛宁的自然诗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叶赛宁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用心的体会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以他捕捉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乡土气息,然后用无比清新的诗句描绘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叶赛宁还被称为是俄罗斯天才抒情诗人,是俄罗斯田园风光的代表,也是俄苏诗歌的重要奠基人,在世界的各国,叶赛宁都享誉盛名,有很多学者都为叶赛宁的诗歌痴迷,他的诗歌作品也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叶赛宁和叶赛宁最好的十首诗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