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绵山风景区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绵山风景区现在开放吗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1、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2、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3、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4、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自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绵山风景区景点介绍:
北向南,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山势巍峨壮丽,奇峰叠起,树木茂密,山顶草甸碧绿如茵,又有马跑泉、蜂房泉(俗名母奶头)等大小泉水20余处,瀑布10余处。自然景观迷人,而且名胜古迹甚多,有抱腹岩、南天门、李姑岩、楞严会、龙头寺、中岩、兔桥和鹿桥(皆栈道)、玉皇阁、铁索岭、棋盘石、五龙庙、竹林寺、银空洞、铁瓦寺、摩斯塔等20多处。其中抱腹岩为绵山的主要景点,坐东面西,为一高50米、长150米、深50米的巨大岩洞。洞呈券拱形,弯如半月,壁有巨掌痕迹,传为空王佛手印。岩内建有寺院、禅房20余间,风雪不及屋瓦。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立于抱腹崖底150米处的一山丘上。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文隶书共1200字,其书法有汉隶遗韵,闻名全国。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4]山上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游绵山可从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绵山山麓的兴地村,参观第一景点回銮寺古刹。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未成,至此回銮,故名[5]。唐太宗有诗云:“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尺春。”据寺内碑刻记载,寺原在东山柴谷之间,后遭流寇所毁,唐僖宗时迁到现址,敕名“兴国寺”。现见大殿脊檩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题记”,后明、清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遗物。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机。
去绵山游玩,最佳旅游时间9—11月。
绵山,又称介山,在山西省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此山绵延50余公里,海拔20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又多文物古迹、佛道寺庙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据介绍绵山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因此形成了春踏青、夏避暑、秋赏红叶及暖冬游的特色旅游。
绵山,介子故里,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也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挖掘绵山旅游发展潜力,助推绵山旅游业提质增效。绵山景区,正朝着一个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项目丰富、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品牌旅游景区快步发展,金秋十月,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美不胜收;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
随着“十一”黄金周来临,绵山景区将迎来客流高峰,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出游环境,绵山景区在交通出行方面做了大量先期规划;全新升级的37辆中通世腾旅游大巴,作为游客品质出行的责任担当,也做好了充足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绵山风景区人文景观和宗教景观浑然一体,相依相存,互为映衬,目前已经成功升级为国家五A景区,成了晋中旅游的一块靓丽招牌。
关于绵山风景区和绵山风景区现在开放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