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赵朔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赵朔为什么被杀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朔,嬴姓,赵氏,名朔,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赵朔是赵衰的孙子,赵盾的儿子,他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妹妹庄姬。赵朔的儿子是赵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历史上的赵朔是一个坚守忠义、有胆识、有智谋的英雄人物。前601年,赵朔的父亲赵盾去世。赵盾去世后,将他的赵氏公族大夫的位子让给了赵姬的儿子赵括,赵括继承父亲的宗主之位。
但是,赵括跟他的兄弟赵同他们两的品行都是非常差的人,因此全族的希望都寄放在了赵朔的身上,赵朔很快便当上了卿。晋国大夫胥克有精神错乱的症状,缺少打理朝政的人。于是废掉胥克之后,命赵朔为下军副将。晋景公三年,荀林父任命为中军元帅,执掌了国政,率领众军队与楚国进行了邲会战。荀林父为中军,士会为上军,而赵朔为下军。
赵盾,赵朔的父亲,是春秋中前期晋国的卿大夫,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一生侍奉过三朝,权倾朝野,在晋国出现了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赵盾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政治活动家,在各位都比较有威望。灵公元年,赵盾代表晋国与齐、卫、曹等众多国家结盟,开创了卿大夫主持各国结盟的始端。灵公二年,又在衡雍主持诸侯大夫会盟。灵公六年,秦国出兵讨伐晋国,赵盾率领中军来进行抵御。灵公十三年,楚国和郑国入侵侵占陈国后又攻打了宋国,赵盾率领军队去就陈国和宋国,并在斐林进行聚首。在十年之间,赵盾主要的功绩在征战方面,而且成绩非常显著。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被父王的宠妾骊姬陷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十九年后才返回晋国,做了国君。流亡国外期间,有一个臣子,叫做赵衰,一直追随在他身边。
重耳即了皇帝位,赵衰也成了大功臣,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赵盾继续辅佐皇帝。
晋文公传皇位给儿子,是为襄公,襄公死后,太子幼小,赵盾本想另立君王,奈何太子母亲执意要儿子即位,大臣们只好拥立这个幼小的太子即了位。
这个小孩长大成人,就是暴虐昏庸的晋灵公,他暴虐到甚至要杀害重臣赵盾,赵盾只好逃走,这期间,赵盾的弟弟赵穿将军“弑”了灵公。
赵盾回到京师,拥位襄公的弟弟成为新的皇帝,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未追究赵盾的责任,虽然有人认为赵盾没有杀皇帝,但作为群臣之首,“弑君”之罪他也有罪过。
皇帝放过了赵盾,有一个大臣却对赵盾记恨在心,他叫做屠岸贾,他之所以恨赵盾,因为他是晋灵公时期的权臣,灵公对他相当好,他想为灵公报仇。
晋成公去世,晋景公即位,此时赵盾已死,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继续在朝为官。屠岸贾仍然不想放过赵家,他纠集了一些武将,计划将赵家赶尽杀绝。
大臣韩厥与赵朔关系好,听到风声,提前来通知赵朔,屠岸贾要来屠杀他家,赵朔却不肯离开故国,他对韩厥说道:“有你这么义气的朋友,我相信赵家一定不会被赶尽杀绝,一定会留下血脉,我虽死无憾。”
屠岸贾带人闯进赵朔府中,杀死了府上老小,只有赵朔的夫人,事先得到消息,躲到皇宫中,逃过了一劫。她是晋景公的姑姑,当时已怀有身孕。
不久后,赵朔夫人生下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赵家唯一的血脉。
屠岸贾听到消息,一定要找到这个男婴,杀死他,不让赵家留下后代。保护男婴的任务就落在了赵朔的朋友程婴和赵府的一个仆人公孙杵臼的身上。
程婴和公孙杵臼先是抱着男婴逃到了深山之中,但是,他们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屠岸贾早晚会找到这里,还得另想成全之策。
公孙杵臼对程婴说道:“先生,慷慨就死和忍辱负重抚养这个婴儿长大成人,哪个更容易些?”程婴回答:“慷慨赴死容易些。”公孙杵臼于是说道:“那么,容易的事让给我吧,重任就交给先生您了!”
他们另找来一个婴儿,冒充赵朔的婴儿,将赵朔的孩子先藏了起来。
然后,程婴跑出深山,去见屠岸贾,声称自己保不住赵朔的孩子了,惧怕屠大人惩罚,现在愿意领大人去捉这个小孩。
屠岸贾很高兴,派出士兵跟随程婴来到深山,找到公孙杵臼和那个冒充的婴儿。
公孙杵臼假装大哭,大骂程婴:“你这个卑鄙的小人,枉费赵大人生前将你引为知己,即使不能保护小主人,你也不能出卖小主人啊!”士兵们不由分说,杀死了公孙杵臼和婴儿,回去向屠岸贾复命。
屠岸贾以为赵家已经被斩尽杀绝,从此放心。
程婴找到赵氏孤儿,隐姓埋名,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十五年。
十五年过去了,晋景公有一次生病,总是不好,他就找巫师占卜,卦上说:大业的后人在晋国过得不好,是他们在作怪。景公不知什么意思,找来大臣韩厥,请他解释。
韩厥见时机已到,就对景公说:大业是人面鸟嘴的天神,它的后代,都是忠臣良将,在晋国,只有赵氏一族才能称得上是大业的后代。而赵氏一族,几乎都被屠岸贾屠戮殆尽,大王你好好想想吧!
晋景公思忖良久,问韩厥:“赵朔真的没有后人了吗?”见景公这样问,韩厥就将程婴与赵氏孤儿的情况禀告给了他。
晋景公立即下令,将赵氏后代和程婴接回皇宫。
这个赵氏孤儿已经起名叫赵武,他与程婴来到皇宫。晋景公召集了群臣,唯独没有通知屠岸贾,然后宣布了赵武的身份。
群臣见到这种情况,纷纷谴责屠岸贾。于是,晋景公派出军队,领着程婴和赵武,赶到屠岸贾府上,诛杀了屠家全族。
赵武袭了父亲赵朔的爵位,继续辅佐晋景公,延续了赵氏一族的辉煌。
参考资料:
司马迁 著;张新煜 改写,《史记(拓展阅读本·青少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
赵朔(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朔,谥庄,故史称赵庄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前601年,赵盾卒。赵盾死后,将赵氏公族大夫之位让给赵姬之子赵括 (即屏括)。赵括继任赵氏宗主之位。但是赵括跟其兄赵同(即原同)都是没有德行,全族的希望都放在赵朔身上,所以赵朔很快便成为卿。其后晋国大夫胥克有蛊疾,郤缺主理政务。其后,废胥克,使赵朔为下军副帅。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师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即泌城之战)。荀林父将中军,士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为副。 赵朔死于何时,不详。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记有赵婴齐与赵庄姬私通一事,并且次年赵同、赵括为此事制裁赵婴齐时,未见赵朔出面,何况《左传》又称朔妻为“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均证赵朔此前已死。总之,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赵氏孤儿”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为司马迁作《史记》时采取的战国传说。
赵宣子去世了,由他的儿子赵朔来继承。赵朔不同于他的父亲,做事不太果断,也不够强硬。但是为人很谦卑,很受国君和诸卿的喜欢。
赵朔的叔叔赵同和赵括认为自己是赵衰和赵姬的嫡子,应该继承赵氏,对自己没能继承,心有怨言。而且他们自视甚高,不被别人喜欢,而赵婴齐不同于两人,与赵朔的关系也最好。赵盾在世的时候,赵同和赵括还能有所忌惮。而这时赵朔年纪很轻,赵同和赵括又很不服他,赵朔不能团结赵氏,赵氏有了分裂的危险。
赵朔得病去世了,他的儿子赵武还没有承继赵氏。赵同、赵括发现赵婴齐与赵朔的妻子庄姬私通,就想驱逐赵婴齐,赵婴齐说:有我在赵氏还能存在,如果我被驱逐了,赵氏也就危险了!赵同、赵括不同意,还是驱逐了赵婴齐。
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因为赵朔谥号“庄”,所以称他为“庄姬”),就跑到宫里去对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谋反。景公问中军元帅栾书,栾书平时就不满意两人的行为,而且栾书的父亲栾盾就是被赵宣子驱逐的,便就说是有的!景公于是下令把赵同、赵括杀死并把赵氏灭族,而庄姬和赵武因为是景公亲属的缘故,被安置在宫里。景公灭亡赵氏,只有韩氏没有出兵。
韩厥认为赵成子、宣子功大,劝说景公复立赵氏,景公同意了,立赵武为赵氏的首领,并且下令把赵氏的土地还给赵武。
关于“下宫之难”,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分别见于《史记·晋世家第九》和《史记·赵世家第十三》中,《晋世家》中记载赵氏灭亡不久,就在韩厥劝谏下立了赵武。《赵世家》中记载赵氏灭亡15年后才立了赵武。有人认为,《赵世家》的记载很像是一部小说,太史公是知道的,但是又不想让这么精彩的故事被人遗忘,所以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记载。后世根据这个记载创作了《赵氏孤儿》,并被搬上了舞台和荧幕。《赵氏孤儿》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以自己的亲生儿子去救赵氏孤儿,扶养15年的程婴形象。
;
1、赵氏孤儿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2、故事简介,公元前587年,赵朔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出现私情。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赵家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此事气坏了赵庄姬,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她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_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_氏力量壮大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一顿忙乎给别人做了嫁衣吗?明白过来就好,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_氏的杀害。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关于赵朔和赵朔为什么被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